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女性世界是《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关注女性的生活,表现女性的心灵,尤其是表现她们的悲剧命运,是曹雪芹与张爱玲两位小说大家的共同着眼点.文章在论述《红楼梦》与张爱玲女性意识同异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张爱玲成熟而深刻的女性意识,揭示出女性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丁玲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倾注了她一生的心力,她描摹千姿百态的女性生存本相,探求思考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她认为女性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是传统男权思想意识与性别观念的悲剧;是不合理的体制制度的悲剧;是女性自身尚未建构自我主体的悲剧.她进而思考女性的命运,寻求女性的解放道路.她认为要改变女性的悲剧命运必须改革社会,更新制度;必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文化改造;必须建构女性自我主体,"强自己".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是一部以男权社会为主要背景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彻底脱离传统的男性创作视角和文化背景,文中大部分女性形象都以悲剧命运收场,很难表达出自身的个性。但正是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促使整部小说呈现出一种沉郁而又厚重的写作风格,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的重新思考,以及对于苦难生活的同情之心。本文主要从田小娥、白灵以及吴仙草三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陈忠实该作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5.
在贾平凹的创作中,女性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文化意象。贾平凹的中篇小说《五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女性被传统封建婚姻的摧残、男权社会的主体压迫以及残缺的个体生命需求造成无爱的婚姻压抑以后卑微的个体生存悲剧;爱情的求而不得、情爱的压抑与畸形所带来的绝望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女人最终无法反抗而精神扭曲走向绝望的生命悲剧,有力地透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艰难的生存境遇,并且通过荒诞书写和对比手法两种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加强作品的悲剧力量,从而激发读者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难题,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6.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周繁花 《现代语文》2009,(12):76-77
萧红近十年的创作都不脱一种悲情的色彩,作者以自身的悲剧人生为基底,用女性的话语视角在她的小说中反映了许多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对她们长期的卑贱处境和无助状态的展现,深刻揭示了男性为主宰的父权文化体制下的女性在生存、婚恋、生育过程中必然的悲剧属性。  相似文献   

8.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文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丈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文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代的短篇小说秉承其长篇小说中一贯的主题:关注和审视女性的悲剧命运,并对她们的悲剧命运寄于深刻的同情。本文从哈代的短篇集《生活的小讽刺》、《威赛克斯故事》出发,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女性自身性格中的弱点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哈代短篇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悲剧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家对生命的一种自我提升,隐性女性命运结局成为显性男性悲剧性的对照。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伊娥、伊俄卡斯忒、卡珊德拉、克里泰墨斯特拉、美狄亚、安提戈涅等六位女性。以她们的命运结局的模式作为分析对象,阐述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的祭供这一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是多重因素造成的。苗族特有的社会风俗文化使女性的悲剧命运戏剧化;女性的集体无意识使其失去了自主、独立;沈从文的性别无意识中男权思想再次将女性拒之自尊、自立门外。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萧红通过其作品描述了女性人生的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深刻揭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为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及奴性文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春兰 《考试周刊》2012,(63):28-30
苏童的女性系列作品,多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本文试对苏童文本悲剧女性命运及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透过女性生存的悲苦表象提出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导致了红颜悲剧,以期唤起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  相似文献   

17.
历代文人写出了其眼中女性的关,女性的可爱,但又如实地、毫不留情地一个一个地毁灭给人看,而又在这一毁灭过程中再造了一份更高层次的美丽、可爱乃至崇高。文章立足于文化视角,从弃妇之怨、情礼之争、柔自取束、此心为爱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爱情悲剧进行分析,探讨她们被摧残、被吞噬、被毁灭的过程及文化命运。  相似文献   

18.
吴组缃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女性悲剧命运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他指出了封建婚姻制度和宗法家族观念对女性人性的戕害,思考了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在剖析农村社会现状时,给与农村底层女性特别关注,指出女性不仅与男性一样受经济和阶级的压迫,还受父权制等级观念的压迫。吴组缃同情受迫害的女性,谴责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歌颂敢于反抗的底层女性,颠覆父权制等级观念。吴组缃与“五四”及30年代女作家一起,推动了女性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小说中有一个尚未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女性群体:有经历了两千年封建历史的古老中国所铸造出的"老中国的女儿";又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受时代浪潮熏染的一代新女性;还有那些出身剥削阶级和上层社会的女性。老舍通过对女性不同境遇和相似命运的关注,生动揭示了那个黑暗而畸形的社会荼毒和摧残妇女的罪恶本质,引发了人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