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当个体面临逆境等危险性因素时,来自个人特质、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会交互影响而构成心理弹性的动力系统,促使个体的心理弹性得以发展,以保护个体免受逆境的不利影响,促进个体的健康幸福与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2.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心理弹性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弹性、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更快、更好成长;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观幸福感体验不足是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工作的成效。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本文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通过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认知、人格品质、情感体验及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弹性,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现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换的转折时期,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给似乎有些沉闷的心理科学带来新的冲动和活力。而心理弹性研究方兴未艾,它从一开始就蕴含着关注积极力量的思想,在积极心理学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积极力量的研究取向更为明确,发展势头也更为强劲。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在充分理解其内涵、意义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心理弹性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弹性的定义、要素、过程和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概念,近二三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弹性概念、促进心理弹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作用机制以及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等问题,然后探讨了心理弹性研究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心理弹性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其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成果。心理弹性通过内外在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是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成为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心理弹性理论,对促进个体健康发展以及潜能开发有重大的意义,在个体心理咨询、家摩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逆境与顺境,心理状态的培养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弹性一词源于物理知识,在心理教育上,合理的运用弹性能够让人在逆境中积极面对,保持良好心态。本文基于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启示,旨在帮助心理弹性理论能够合理应用于现代化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就是培养人处于逆境时,具有创造积极情感的能力以及用乐观心态面对压力的能力.近年来,心理弹性的研究开始为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重视.心理弹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可归纳为四点:要注重家庭的基本功能;要重视学校的人际支持;要注重社会的支持功能;要注重培养个体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9.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弹性是在面对压力或者困难的境遇下,个人自觉主动地展现出来的自身所具有的优秀的抗挫特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在人们的压力应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但在抗压力和希望品质维度上心理弹性相对较差。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抗压力和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任茜 《考试周刊》2011,(50):206-207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影响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与人格特质、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来提升心理弹性,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2.
教师压力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弹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是儿童适应性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是指个体在面临严重压力或逆境时,其心理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性影响,相反表现出良好发展的现象。教师作为儿童的重要示范者,对其心理弹性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利用文献搜索,回顾了心理弹性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教师心理弹性领域的延伸,包括弹性教师的特征、心理弹性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以及教师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且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教师本身、师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促进教师心理弹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心理弹性的不同定义,阐述了其内在作用机制以及部分应用成果.拥有心理弹性者在面对逆境时通过内外在保护性因素,积极应对,是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成为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心理弹性理论,对促进个体和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潜能开发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界用“resilience”意指人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的损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然而,由于语言方面的差异,“resilience”一词的中文译法,却不一致。笔者认为,从心理学科和词语通达、流畅两方面计,译为”心理弹性”似乎更妥。  相似文献   

15.
心理弹性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压力/逆境中个体的发展,强调个体在不利环境的积极适应。心理弹性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以及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是心理弹性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总结了心理弹性者的一些心理特点和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心理弹性的结构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心理弹性作为个体自我保护的本能,可以帮助贫困生积极应对压力和成功克服逆境.贫困生心理弹性的高低,取决于自我认知、归因方式、情绪管理能力及心理防御机制等结构特征.通过提供经济帮助、加强人文关怀、重视情感支持和关注心理教育等多种途径,能够不断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弹性,从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项人与人相互影响的工作,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识进行"言传",也要有高尚的人格进行"身教"。作为一种人格模式,教师人格指教师为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具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情绪情感、专业能力、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等特质,是影响教育过程、自身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教师面临的压力因素与不良结果并不一定呈线性关系,存在着心理弹性等调节变量,这使得部分教师在逆境和高压情况下仍能适应良好。  相似文献   

19.
尝试探讨留守儿童积极适应、消极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采用社会适应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3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积极适应、消极适应和心理弹性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的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各指标得分均呈偏态分布;不同适应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高危型学生弹性水平最低,适应型学生弹性水平最高;心理弹性对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累积解释力分别达到61%和37%.其中,目标专注对积极适应的预测力最大,情绪控制对消极适应的预测作用最大;积极认知有助于提升积极适应功能,家庭支持则有助于减少消极适应症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具有领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心理弹性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临严重压力或逆境时,其心理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性影响,相反表现出良好发展的现象。儿童心理弹性的形成受诸多内外因素影响。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些因素,让幼儿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引导幼儿抵御不利处境,他们就会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弹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很好地应对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