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看课文第2自然段,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你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王恩波 《学语文》2013,(4):16-17
一、教学实录(一)品读画面师:上节课我们从画面塑造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了梳理,概括出了五幅画面,并对第一、第二幅画面进行了赏析。这堂课我们一起品读"寒村微雨图"。师:先请同学们听第7段的朗诵音频。注意语速和语调。朗诵的声音使我们沉浸在一种画意之中,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1:悠闲。生2:美。  相似文献   

3.
令狐昌和 《贵州教育》2009,(11):44-44,46
案例 片段1 课件出示游乐园图。 师: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人们在坐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 师: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吗?生:12人。 师: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1:我是一节一节地数的。 师:一节小火车里面有几人?  相似文献   

4.
平淡宇眼得神奇 师:读小说就像看电影一样,读着读着,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个画面。请你浏览4—8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哪几个画面?  相似文献   

5.
一、激趣引入 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相。看看你能不能在闪动的画面中发现我们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大家可以边看边说出你的发现。 (师放录相,学生边观察画面边说自己的发现) 师:谁来谈谈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了正方形、三角形。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梯形、圆形。 生3:还有平行四边形。 (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在黑板上贴出六种平面图形,见附板书〈一〉) 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六年来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 (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来,选一个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6.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湾",右边"弯"要稍微向里收。"蝴蝶",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文中有一些描写色彩的词,你能读正确吗?(出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生读)师:透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联系课文的内容想一想。生:我看到许多蝴蝶在山谷里上下飞舞,非常美丽。生:我看到漂亮的蝴蝶在赶往蝴蝶谷聚会。师: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宝岛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出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田园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了。那么,你可曾发现身边的田园之美、田园之乐呢?来,看看这段影片,也许在这些熟悉的画面里你会有新发现。(课件出示配有古诗的家乡田园风光片《田园诗情》,师随机解说,引导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口语交际”课——《假如我是导游》.这节课我们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同时,作为一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整堂课我们都将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不使用纸和笔. (生好奇.) 师: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导游词”,第二部分是“关于导游”.现在,我们先进人第一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先观看大屏幕上的景点画面,然后介绍你所看到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五课。 【导入设计一】 (用CAI课件播放泰山上的挑山工肩负重荷奋力登攀的情形,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观察、想象、体验。) 师: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 激情导入 (板书:桂花雨)师:都说散文如诗,散文如画,善于阅读的人能从文字里读出画面来。当读到“桂花雨”三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相似文献   

11.
[活动一]猜一猜,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呈现两组具有强烈反差的画面。旨在强化学生对冬天景色的感受) 第1组画面: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挂满枝头的桔子金黄金黄的。 师: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从画面上的景物猜出这是什么季节吗?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活内需(教师出示学校的图片和场景)师:孩子们,请你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画面中物体的面,你能找出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吗?生: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3.
王秀琼 《四川教育》2003,(10):39-39
[案例] 师:(出示一幅珍珠鸟图)这是一种很可爱的鸟,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一说,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具体地说。(生有选择地说。)师:(出示珍珠鸟和“我”逐渐亲近的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它们配解说词吗?你可以把自己当作珍珠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我”来说。(生有的从“我”的角度来说,有的从珍珠鸟的角度来说。)师:课文第5、6小节写了我对珍珠鸟没有限制,只有呵护和关心。找出你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各自说理由。)师:课文第5、6…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流程:师:同学们,每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抬头仰视苍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涌现出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呢?  相似文献   

15.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6.
周晓红 《河北教育》2011,(12):20-20
【教学误区】过度拓展,淡化诗意 《渔歌子》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那你了解张志和吗?(出示简介: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  相似文献   

17.
一、审美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美文。(投影《湖心亭看雪》原文)因为是文言文,请大家先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朗读。(生跟老师朗读)师:下面我读两遍翻译,你们读两遍原文。师:整体有什么感觉?(众生沉默)师:直接感受,说得不准确也不要紧的。生1:画面很美。师:给你感觉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很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静静欣赏,等会儿说说歌曲或画面中的哪些场景或情境让你无限向往。(板书:向往)  相似文献   

19.
黄丹 《湖南教育》2006,(12):38-3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七册第54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朋友的生活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出示画面)  相似文献   

20.
案例:人教版语文第七册《观潮》。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海宁市的盐官镇观看了钱塘江大潮,那潮,势不可挡;那声,惊天动地。令人赞叹不已。下面,让我们再次在大脑中呈现那雄伟壮观的奇景,寻找你对潮日、潮声、潮势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