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剡小琴 《甘肃教育》2007,(5S):15-15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挫折无可避免。素质教育中不能没有挫折教育,因为个体只有在不断经历挫折、不断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和“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的深刻内涵,对他们健康成长、获得成功、实现自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挫折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2.
丁平 《考试周刊》2011,(61):198-19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生源对象也逐渐从“80后”转向“90后”的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对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减少了面对挫折与克服困难的机会,以致对挫折的承受力普遍较弱。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成为各类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挫折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并盛行 ,其核心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磨练、刻苦锻炼的教育 ,培养他们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这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在我国 ,“挫折教育”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家庭、社会乃至学校对青少年一味地“爱护”、迁就 ,就是批评也是极其婉转的 ,深怕学生受不了。因此 ,学生很少尝过挫折的滋味和失败的痛苦。假如他们将来走上社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会无法承受 ,从而怨天尤人 ,甚至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这样的人如何能参与未来的竞争呢?因此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挫折教育”已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盛行,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他们认为: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得易失,而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此其一。其二,“挫折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即是说,“挫折教育”就是使学生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我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保持乐观亢奋状态。  相似文献   

5.
不容忽视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也具有偶然性,即挫折随时可能产生,难以预料。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与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砺人的意志。人在…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社会上的很多“挫折教育”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把单纯的吃苦当作挫折教育,误以为超限训练就是挫折教育等。殊不知,这样的“挫折教育”过于强调吃苦和失败的体验,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带来负面影响,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恐惧。那么,究竟该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挫折教育”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极其盛行,其核心是家长注重培养孩子内在的自信和乐观。他们认为:幸福状态易得易失,而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其次,“挫折教  相似文献   

8.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的良好个性品质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余霞 《安顺学院学报》2001,(2):38-39,4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经受不住挫折而引发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在高校学生中时有发生。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他们的“挫折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出现重要的转折,独立性与成人感显著发展,不同层次的多种需要不断发生.但由于他们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等方面的制约,加之涉世不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动机引发下产生的行为以及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多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但挫折不是失败,不少青少年学生心理失衡,就是因为把小挫折误认为大的失败.作为教育者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与别人的心理挫折,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增强青少年学生耐受挫折能力,这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引起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造成挫折情境的轻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类:一 客观外部原因引起挫折的客观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三个方面.1.自然因素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使个人的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达到.各种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使人们满足与实现动机与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如地震会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无法逃避;由于水灾淹没了农田使农民无法继续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者孙烂明教授曾对中小学生受挫折的范围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受挫折的范围遍及其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但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或惶惶不安,或知难而退,或束手无策,极少数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使他们懂得“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使他们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第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挫折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良好个性品质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15.
一、一堂严挫折教育”课的设计思路与实践初一年级的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初一年级第四课“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我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打破了教材原有框题的限制,通过“体验挫折、认识挫折、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自我激励”五个教学环节来实现让…  相似文献   

16.
张蕾 《快乐阅读》2013,(18):15-16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实行有效地挫折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若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受点"累",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不断地战胜和汲取有益的教训,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7.
挫折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教工作者要l襁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的创造一种环境,让幼儿面临种种“困境”,启发和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摆脱时成人的依赖心理,从而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进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莫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幼儿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在幼儿期幼儿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他们受一点苦和累,经历点挫折,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学会从小挫折中不断吸取有益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所倡导对幼儿要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幼儿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何让幼儿在挫折中受到教育,促使幼儿全身心的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不可忽视的内容,进行挫折方面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幼儿的挫折教育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成功者。每个教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子女成为栋梁之材。然而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并非都是坦途,往往是“欲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和挫折。于是战胜困苦和挫折就成为走向成功、成才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在对学生、对子女的教育中,应加强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强化挫折教育,更具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然而,如何进行幼儿的挫折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面临大量新的课题。本文就幼儿挫折教育的实施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真实感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