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由于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汉语教学中最突然出的问题是耗时多,效率低,汉语课堂教学经常处于“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的“师授生受”状态。这种状态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题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光 《教育艺术》2004,(3):47-48
学生干部似乎历来就是让老师又高兴又发愁的好孩子。高兴,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协助,很多学生工作都能顺利进行,让老师省心不少;发愁,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上总是不能让老师满意。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呢?怎样才算是既对他们的发展负责,又让他们的出色工作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单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明显。本文详细记录并评析了崔老师上的一节习作教学课,本节课既“秀”出了老师灵活细腻的教学风格,又“秀”出了学生积极自信的表达状态,师生共享了习作乐趣。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是挡在老师面前的“大山”。如何移山,值得思考。从实践来看,分组批改无疑是移山的好方法。既解放了老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教无定法,只要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寻找出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为他们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既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又让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一种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成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成形的高中生来说,好奇心、兴趣能帮助他们自觉的去寻找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孔维斌 《上海教育》2008,(21):63-63
在我们的学校里,在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表现一般,成绩中等,且大多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就连与他们长期相处的班主任,也讲不出他们的特点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间层次的学生。他们既不会因为成绩突出而被老师看重,也不会由于成绩太差而被老师、家长批评;既不会因为能力强、长处多而受到师生的赞赏,  相似文献   

9.
惩罚,至少是没有境界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人民教育》2004年第8期顾国瑜老师的《惩罚要讲力一法》,很受启发,但顾老师文中讲的两例经典教育故事,事实上都不能叫做批评,更不能叫做惩罚。顾老师举的魏巍的例子,并不是惩罚适度的问题,而是老师用一个幽默的举动,给学生一个暗示,既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使学生感  相似文献   

10.
1.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古往今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直是老师、家长所喜爱的时尚学生。在教育体制、课程、方法不断革新的今天,教师想方设法找一些条条框框或陈规陋习来约束学生,学生不但不听,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有的教师惊呼: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了,既不懂礼貌又不懂规矩,还厌学,教书真难啊!然而学生对学习、对老师为何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某一个老师和某一个学科。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老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时间定格在1990年。那年我18岁,开始师范毕业前的实习。即将踏入社会,我像无根的小草刚扎进泥土,既感到新鲜、刺激,又感到懵懂、紧张;我当时教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上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备感亲切,课堂上学生的天真无邪令人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2.
罗海鸥 《教育导刊》2007,(11):16-18
本文阐述了哥伦比亚大学三尊雕塑给予人们的启迪,认为大学应以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为教育理念,办一流大学;而要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则既需要学术大师、思想巨匠一类的“大人物”的支撑,也少不了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小人物”的配合,且这些人应有心志专一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可能是因为身为老师的职业原因,看完这则新闻,我既喜又忧。 每次一到课间操时间,我看到一大片一大片学生,有气无力地做操,看老师脸做操,老师盯着,就做个样子,老师一转脸站在那儿像木桩一样,更有甚者,做惯了闭着眼做,像梦游一样。  相似文献   

15.
当班主任老师,由于工作关系,需要经常跟学生接触,就免不了和学生聊天。通过聊天,能增进了解,沟通彼此的思想。但做为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聊天,既要说心里话,又不能没有节制地信口开河。到底怎样聊天才能达到增进师生友谊,却又不离“谱”呢?我感到,应注意“四多四少”。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观摩一些公开教学课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反正老师要讲的,又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这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相背的。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需要,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7.
吴群星 《教书育人》2001,(13):42-43
笔者在对基础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时,曾摄取如下镜头:镜头一:一位优秀中学生一段时间以来,不知什么原因,上课常常嗜睡乏力,萎靡不振,由此在课堂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该生到医院检查,也无什么疾病,老师也无可奈何……镜头二:一位班主任找学生谈心,这个学生既不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不是害羞的学生,但这个学生总是闭嘴不说,不管谈到什么话题,就连根本不构成内心秘密的,也是金口难开,令老师尴尬与无所适从……镜头三:笔者到一位中学教师家作客发现,这位中学教师对他即将初中毕业的儿子一日三餐非常注重…  相似文献   

18.
《贵州教育》2013,(17):8-12
“我的家不在册亨,学校就是我的家;我的孩子不在身边,学生就是我的孩子。”从2007年9月至今,6年的时间里,吴其淋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校工作中,既担任一个班班主任,又任两个班英语教学,被全校教生公认为“与学生关系最好的老师”、“最能为学生付出的老师”、“课余在校时间最多的老师”。为了一心一意搞好教学,远在贵州的他在老母亲受伤、妻子下岗的家庭困难面前,  相似文献   

19.
吴明堂 《中学文科》2006,(10):36-36
学生的印象中,作文课是枯燥无味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写作任务,同学们总是唉声叹气,怨声载道。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写知识和技巧,又能对作文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的学习活动上,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变得愉快。中学生好奇心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在科学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既需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特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又需要创设各种实验或问题情景,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