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福利国家”这一概念,在西方世界被接受和广泛应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战后初期,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最早宣称它们是“福利国家”,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效仿,纷纷以“福利国家”相标榜,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来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经过40多年的实践,社会保障制度已日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国民收入中已占相当高的比例,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经济理论工作者来具体分析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战后,随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宣称本国已经成为所谓“福利国家”。这就使有些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已经变成一种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制度。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本文将对此作一些剖析。一、战后“社会福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号称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国家。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之一,甚至有人视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长出的“社会主义因素”。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建立社会保障并不是从当代开始的,早在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就已经开始尝试建立社会立法了。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进行社会改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福利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政府的一项主要功能,因而社会福利政策必然成为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选举制的发展、普选制的推广以及各种“直接民主”或“间接民主”投票方式的出现意味着公民社会权利的扩大,为选民积极介入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效渠道和途径,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在社会福利与政党政治之间,二者共生并存、互制互动,并通过交互发挥功能来既保障公平与正义,又实现经济效率,以稳定执政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 ,并自称为“福利国家”。北欧更以“高福利”闻名于西方世界。于是有些人鼓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正向贫困者转移”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入口处”。对此 ,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 ,尽管各国采取的方式不同 ,但都是通过暴力剥夺中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 ,使其成为无产者 ,其中一部分成为出卖劳动力的工人 ,其余的则成为乞丐和无业游民。面对…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大力推行旨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资产阶级学者借此大肄宣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福利国家”,贫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回忆。美国的未来学家海·卡恩也断言:“人人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有保障的好时代来到了。”国内一些人也被西方国家五光十色的现象所迷惑,并对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正在经历着新的变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例如: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广泛发展;垄断资产阶级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众多西方企业把部分股票卖给职工,宣传所谓“人民资本主义”,并吸收一些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活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干预,有些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和固有缺陷;帝国主义国家面对第三世界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了国际协调,以缓和其内部及与发展中国家的种种矛盾,等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期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苏联、中国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这些辉煌成就被人们认同为“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在一定程度上震慑着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它的发展中 ,尤其是在它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时 ,不得不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辉煌成就刮目相看。尽管它们不断地诋毁和攻击社会主义 ,但它们却不会忘记用“社会主义因素”来改造自身 ,来克服弊端。纵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我们看到的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化、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的认识与判断足认清两者的根本区别、坚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信心的重要问题.社会福利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确立与变化,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各种争论与分歧的重要表现.对相关问题的深度分析与可信性解答是理论上研究和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10年高考上海卷第24题是这样的: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B。根据题目与答案的表述可以推出: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此推论,笔者难以理解。首先,“政府干预经济”应该是工党政府政策的“手段”或者“表现”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社会自19世纪中叶起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写作和修改《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过程、主要形式、产生机制、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等问题都作出了明晰而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方面承担主要责任的制度设计,各国的福利制度既有其共性的一面,又存在着基本价值与理念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取决于各国的公民资格类型不同。本文以公民资格为视角,构建了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公民资格类型———福利制度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比较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中自由主义公民资格、传统公民资格和社会民主公民资格类型及其福利制度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法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考察,认为:社会福利保障是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极其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以高福利为特色的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较高,居世界前列;法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完备,覆盖全民。但近年来法国所发生的债务危机、就业危机和发展危机究其实质暴露的是其高福利保障制度的深层弊病,它使法国经济陷入了“高税收一高福利一高负债一高成本一高失业率”,和“低投资一低效益一低增长”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种体现人类理性和智慧的化现象.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科学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着为人类造福的社会价值.为人类带来社会福利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和最终价值目标,表现为科学的社会福利特征;科学是获取社会福利的重要条件.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内质和形态,也就是社会福利的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责令各个教区对其所辖区塔珠穷人进行救济。1834年英国资产阶级制定了新《济贫法》,试力冯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穷人问题。从20世纪初开始,英国的济贫政策逐步被纳入到“福利国家”的建设之中,从英国济贫政策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经历了干预协调,参与支配和全面干预等几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福利文化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利文化是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值得社会福利研究者的关注。福利文化属于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是存在于福利实践活动中的各种思想、意识、心理、态度等观念要素的总和;福利文化不仅具有维系福利制度的功能,而且是解释不同福利制度差异的一个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17.
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经济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威廉·配第,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标志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后,勒纳(A.P.lerner)等人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发展,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和补偿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进一步发展了福利经济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中心以取代幸福的效用观和所谓的“能力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讨论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安排的时候,往往以经济福利涵盖了福利的全部。而事实上,非经济福利在人的总福利中占据着令人不能忽视的位置,而且,非经济福利对于经济福利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当下的中国,面临社会结构的重大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在进行公共政策的安排时,这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质的规定性在于以生产社会化达到相当高度为历史起点、以创造剩余价值为生存形式,以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为"基因"、内含着竞争性,在生产的技术条件方面以机器或自动化生产为标志,在生产的社会关系方面异质于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从社会横向发展层面看,需要厘清这个生产方式所涉及的两个界限,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形形色色现象或其他生产方式,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具体运行模式,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欧美模式"曾经造成诸多负效应;从社会纵向发展层面看,就要认识到这个生产方式作为"现代生产方式"仍有其历史的生命力,我国应通过倡导新发展理念主动驾驭其积极成果与风险性,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