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球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会议于2007年元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以及我国大陆、台湾地区共约200名知识产权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全球化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证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01(3):101-101,103,104
2010年6月3日,由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主办了第三届中美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比较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100-100
2009年11月15日,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FICPI中国分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知识产权律师联合会(FICPI)中国(深圳)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中国、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律师、工业界人士等出席了研讨会,就共同关心的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27日至28日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兴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1,(3):103-104,F0003
2011年6月15日,第四届中美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比较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15日,第四届中美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比较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和美国Brinks Hofer Gilson & Lione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而中国知识产权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完善阶段。美国是全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的代表性国家,英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实行现代专利制度的国家,日本的知识产权制度也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三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家科技项目知识产权政策变迁、发展历程及其各自的特色,基于此,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国家科技项目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国家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9,(1):103-103
北京大学与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APLI)共同组建的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IIPP)於2008年12月1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01(3):101-102,104
2010年5月22日-26日,第P32届国际商标协会年会在美国波士顿召开。来自140多个国家的8,300多名知识产权业内人士参加了本届年会,其中有3,000多人来自美国本工,260多人来自中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内部市场协调局、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等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也派出了代表团或代表参会,显示出CNTA年会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我省实施专利战略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智力资源的创造和占有,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知识创新能力与水平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发达国家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振兴本国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国家纷纷研究制定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国家战略、把知识产权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日本则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立法和规范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处于空前活跃的阶段。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护智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情报》2012,(6):78
2004年,我们曾举办"第四届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国际研讨会",有来自16个国家的230多名代表与会,会议获得了很大成功!2010年11月,我们又举办了"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为了进一步贯  相似文献   

12.
就已公开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知识产权谈判美国草案而言,其中不乏许多条款的保护标准均超过现有的FTA,揭示了美国欲重构及加强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与执法力度的意图。作为美国与亚太国家签订的代表性FTA,有必要比较TPP草案与TRIPS等传统FTA间的差异。研究基于技术共生理论并以日本新兴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为例提出,在日趋严格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培植适宜国际技术生态的共生网络,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大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为公司)于2001年9月在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大为公司致力于中国、日本知识产权软件的研究开发,具有多年国际知识产权软件技术合作经验,立志成为新兴的中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一流服务供应商,以专业化、国际化的形象服务于中国市场,为企业、高校、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用户提供国际一流品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8,(3):104-104
2008年6月3日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以及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共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庭审活动,由中方和美方各自组成审判庭,对同一专利侵权案件作出裁决。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及约翰.马歇尔法学院兼职教授、原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代庭长张广良和美国伊利诺伊北区联邦地区法院首席法官霍尔德曼分别担任中方和美方的庭审法官。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对于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美国、日本、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在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运营策略、侵权防范、合作意识方面均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提出制定与实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和日本两国2002—2017年颁布的知识产权战略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本计量分析方法,从知识产权战略的主题、目标和政策工具对中日的知识产权战略展开深入全面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更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时代特征,其战略目标侧重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引领世界知识产权发展,并积极利用新型技术完善知识产权体系;而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政府战略指导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风向标,并将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分解,形成引领型、特色型、支撑型的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县规划。中日两国在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具备一定的差异性,日本倾向于政府协助作用,支撑内容产业,推进国际标准化战略,中国更倾向于政府战略指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实施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岸知识产权界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学术交流研讨会于2006年5月29日至6月6日在台湾举行。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以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会长段瑞春为团长、北京大学教授陈美章为副团长,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知识产权界的专家、企业家、法律工作者组成的大陆知识产权代表团一行20人,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新发展理念与知识产权法治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于4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主办。来自海内外高校、企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等600余名知识产权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者齐聚一堂,秉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局观,围绕"新发展理念与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谭振权,大连理工大学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应用化学系系主任。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日本东北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无机化学、纳米化学、纳米药物。2008?2014年,在日本大阪大学和日本神户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曾任日本东北大学中国学友会副会长、日本大阪大学中国学友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日本校友会理事、关西分会会长。参与组织编写出版了《中日百人传》一书,同时担任Advanced Materials、Carbon等10余个国际高水平期刊的固定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相似文献   

20.
正稳定同位素领域的国际高端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生物圈稳定同位素研讨会(SIBS2019)于1月21—24日在西安召开。此次会议由陕西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协办,主题是"传承与创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地点首次由澳大利亚转移到中国,以促进我国稳定同位素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国外知名学者的交流合作。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丹麦、中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近100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行业企业的200余名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