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雁菊 《新闻世界》2014,(2):148-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报刊,其中由英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性报刊《申报》,成为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本文通过探析《申报》的办报特色,从该报早期经营者美查等人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经营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上入手分析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报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统治与迫害,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重建自己的新闻事业,创办了许许多多的报刊,本文分析了当时最有名气的《申报》和《大公报》的评论,指出这些报刊向各级党组织分析形式、解释政策、指导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明 《新闻世界》2011,(6):123-124
人民日报社目前已拥有25家社属报刊,是中国最大的党报子报刊群系。回顾人民日报社属报刊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一批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报刊相继问世。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人民日报》的子报刊创办进行探源和梳理。  相似文献   

4.
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报刊中,《河南》月刊是后期革命报刊的重要代表。《河南》杂志中有关河南风土人情的内容包括地理沿革、文化变迁、豫省民生、社会问题、社会变革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媒介的理论表述、系统建构和舆论宣传。100多年来,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创办了大量革命报刊,《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级政治机关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是中共早期创办的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刊物。本文对《向导》周报201期刊物进行梳理分析,从《向导》周报的人员组成、编辑风格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思考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6,7(1):51-5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著名的新闻记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新青年》、《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共产杂志》、《红色中华》等多种重要报刊。1920年秋至1922年底,他受聘为北京  相似文献   

7.
裘毓芳与《无锡白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毓芳(1871-1904),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无锡报界才女。1898年,裘毓芳和叔父裘可桴一起创办并主编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报刊之一《无锡白话报》,并与裘可桴、顾述之、吴荫阶、汪赞卿等人一起创办“白话学会”,在当时影响很大。裘毓芳还是我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官话女学报》的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10.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1.
徐新平  覃林 《新闻三昧》2006,(11):55-56
梁启超(1873-1929)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宣传家和学者。作为著名的报人,他从1895年《中外纪闻》的创办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维新志士一道,以《时务报》、《知新报》等维新报刊为阵地,掀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热潮。与此同时,他对报刊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报刊功能和“报章体例”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对报刊功能的认识众所周知,维新运动时期,中国的报业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当时,从官绅到民众都普遍看不到报刊的作用。尤…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从1895年开始参加《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到1922年《改造》停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长达27年。在这27年间,由他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报刊有11种,得到他支持和指导的报刊有6种,此外还有许多报刊经常请他撰稿。除了发表过大量关于时政国家的政论性文章外,  相似文献   

13.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很多刊物,这些刊物疾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同时宣扬了民主革命的思想。《秦陇报》和《关陇》《夏声》就是在这一时期由陕西旅日学生在东京创办的杂志,《秦陇报》最先创办,但存活时间也最短,只出版了一期。之后由于旅日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分成两派,分别创办《关陇》和《夏声》,这两份杂志与《秦陇报》既有传承也有沿革,本文从三份期刊的文本内容分析《秦陇报》至《关陇》《夏声》的宗旨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东南传播》2011,(8):106-108
宋教仁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和报刊政论家。留日期间,宋教仁在东京发起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以下简称《支那》)。除参与创办《支那》外,宋教仁还为杂志撰写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辛辣深刻,使得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笔者试图根据相关史料展现宋教仁创办、经营《支那》的经过,并揭示其与《支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暄 《新闻世界》2011,(5):140-141
邓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无产阶级报人,主编过《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线》等报刊,提出过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燕山夜话》是他应《北京晚报》之邀开设的知识性杂文专栏,后汇编成册。它虽不是新闻,但却体现着邓拓先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即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和用丰富的知识去办报。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在此期间,国人也掀起了第二次办报高潮(第一次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高潮。它是从孙中山先生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开始的,此后,革命党人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的革命报刊。近代武汉是国内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受革命思潮影响较早,从而成为了辛亥时期与上海、岭南并立的国内三个宣传中心。而当时武汉最有声望的报纸首推《大江报》。(一)《大江报》的前奏1905年武汉地区最早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楚报》在汉口英租界创刊。1905年冬,《楚报》因揭露清政府出卖主权…  相似文献   

18.
胡适从1917年回国二十年不谈政治,到1922年与同仁创办论政的《努力周报》,再到《努力周报》的停刊,这是胡适五四后利用报刊媒介集中议论政治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王娟 《出版史料》2010,(1):82-87
《启蒙画报》是清代末年中国北方出版的第一份画报,1902年6月23日创刊,1904年初停刊,前后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创办人为彭翼仲先生。彭翼仲先生共创办了三份报刊,分别为面向不同层面读者的《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和《中华报》。《启蒙画报》的对象为“童蒙”,用白话。  相似文献   

20.
《庸言》是梁启超1912年回国后创办的第一份杂志,而黄远生是该刊的第二任编辑人。作为报界奇才的黄远生接手《庸言》后,不仅对其作了业务上的改革,而且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说和时评。在《庸言》杂志相关文章中,黄远生对报刊与社会关系、报刊作为公共舆论平台、办刊态度、文艺启蒙等作了深刻的阐述,反映了黄远生新闻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