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硝酸锂(锰)、醋酸锂(锰)、尿素和柠檬酸为原料,利用液相燃烧合成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酸根盐体系以及燃料尿素用量和柠檬酸对燃烧合成尖晶石型LiMn2O4的影响,并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产物中Mn的平均化合价作为合成产物为LiMn2O4的辅证依据。XRD分析表明,液相燃烧合成可制备得尖晶石型LiMn2O4物质,锂和锰的醋酸盐体系燃烧合成LiMn2O4比硝酸盐体系好,燃料尿素比柠檬酸好;醋酸盐和尿素的燃烧体系可得纯相LiMn2O4产物,硝酸盐和尿素的燃烧体系中含有较多Mn2O3,但随尿素量增多,杂相Mn2O3的含量减少;产物LiMn2O4中Mn的价态为+3.5左右,与LiMn2O4中Mn的标准价态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锂和硝酸锰为原料,尿素为燃料,用液相燃烧合成方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物质,考察了焙烧温度(300-800℃)和焙烧时间(0-48h)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焙烧产物中主晶相为LiMn2O4,但含有大量Mn2O3;在300-800℃焙烧时,温度越高,所得尖晶石型LiMn2O4的纯度越高、晶粒越大、晶粒发育越完整,焙烧温度≤600℃时焙烧时间对提高产物中LiMn2O4的纯度影响不大,产物颗粒为纳米级,但焙烧温度大于700℃时影响较大,产物颗粒增大,产物中Mn2O3的含量随焙烧时间增加减少的幅度较大,制备LiMn2O4燃烧产物的最佳焙烧温度为800℃,保温6h左右.但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大于8h时,LiMn2O4会分解生成Mn3O4.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作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8-xCo0.2CrxO4并用XRI和SEM表征其微结构,利用电化学测试考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完整的尖晶石结构,Cr3+的掺入并不会导致材料相结构的变化,说明Cr3+(d3)以替代形式进入尖晶石结构并替代八面体骨架中的Mn3+(d3).Cr3+对Mn位的掺杂使材料主体结构得到了稳定且具有很好的充放电平台.  相似文献   

4.
以LiMn1.5Ni0.5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用电化学手段考察了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与电解液组成的关系,研究发现混合电解液的放电容量的顺序为EC DEC(1:1)>EC DMC(1:1)>EC DEC(3:2)>EC DEC(2:3)>EC PC(1:1),从而为LiMn1.5Ni0.5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选择了较理想的混合电解液。  相似文献   

5.
以LiMn1.5Ni0.5O4为锂离子电池备选的正极活性物质,通过充放电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循环伏安试验等,研究其作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Ti基TiO2膜电极,制得稀土La掺杂的Ti/La2O3-nanoTiO2膜电极。运用XRD,SEM,CV等方式对所制得的掺杂电极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Ti/La2O3-nanoTiO2膜电极组分晶型均为锐钛矿型,颗粒粒径约为20nm。 SEM形貌显示Ti/La2O3-nanoTiO2电极表面颗粒比较均匀,颗粒尺寸约在10~15 nm之间。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i/La2O3-nanoTiO2膜电极在无机相HCl溶液中以及有机相马来酸溶液中的电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溶液中,稀土离子掺杂改性后的Ti/La2O3-nanoTiO2膜电极与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相比,电催化活性明显增强,并且该方法制备的电极电催化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7.
V2O5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成为商业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材料.本文合成了一种原位聚苯胺(PANI)插层V2O5复合材料以增强锂离子在材料中的脱/嵌能力.该复合材料V-O层的层间距显著增大(13.34?),为Li+的快速扩散提供了通道.同时,PANI本身的高导电性,提高了V2O5/PANI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率,V2O5/PANI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也得到改善.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50圈,V2O5/PANI的比容量达到760.1 mAh·g-1.此外,该复合材料展现出高赝电容行为,具有较好的高倍率性能,在10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600圈,依旧有261.0 mAh·g-1可逆比容量.  相似文献   

8.
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是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就现有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和技术问题进行论述,较为详细的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改进的思路,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制备提出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在Ti基表面修饰一层的TiO2膜和稀土Pr掺杂的TiO2膜,分别制得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和Ti/Pr2O3-nanoTiO2膜电极。XRD测试表明Ti/Pr2O3-nanoTiO2膜电极组分晶型为锐钛矿,颗粒粒径计算为15.8 nm。SEM测试形貌表明Ti/Pr2O3-nanoTiO2膜电极表面颗粒尺寸在10~15 nm之间,无团聚,颗粒均匀分布。循环伏安法探究了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和Ti/Pr2O3-nanoTiO2膜电极分别在无机相H2SO4溶液和有机相DMF溶液中电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溶液中,Ti/Pr2O3-nanoTiO2膜电极与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相比,电催化活性在无机和有机相中分别增强3.0倍和2.8倍,并且该方法制备的电极电催化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0.
膨大剂(CPPU)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膨大剂分子印迹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法研究了该电极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极对膨大剂分子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和选择性。在p H为4.8的醋酸及其钠盐的缓冲溶液中,峰电流与膨大剂浓度在0.05 mg/m L2.0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1 mg/m L。所建立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可直接用于西瓜中膨大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