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期回顾     
《新闻三昧》2013,(1):8
1999年11月2日早上,一位走路不方便、衣着邋遢的中年男人,背着一只旧麻袋站在陆亚萍柯桥花布批发店门口。陆亚萍招呼他把麻袋放在外面,进来吃点饭。中年男人不肯松手,非要把麻袋带进店里。吃过馒头、稀饭、咸菜后,他对陆亚萍说:"你真是个好心人,没小看我还请我吃饭,我很感动。我早上去了几家店,都被店主认为我是个讨饭的就赶我走,其实我是温州  相似文献   

2.
凑合吧     
我这几天正在教一个老外学中文。 该老外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温室里浇灌出来的娇气花朵,不学无术的花花大少爷。此人嘴甜如蜜,但绅士姿态做得再好也掩盖不了其自私自利劲头上来完全置他人于不顾的腐朽作风。这天,他在我住的地方吃了鱼香肉丝,喝了银耳莲子羹后,腿一伸,脖子一仰,说:“我想再去冲个澡。”我和室友面面相觑,敢情您把我们这儿当度假村了,吃饱喝足了还  相似文献   

3.
胡翼青  高小燕 《新闻大学》2011,(2):74-78,88
广告创意常常被认为是广告运作的中心环节,广告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无论是在其内容还是其艺术表现形式方面都谈不上是一种创意.从历史的发展看,创意也不天生就是广告人的核心价值观,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广告仅仅是"广而告之"的信息告白,直白地把产品的消息传递给消费者.创意也不是广告的天然属性,...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一位老工人,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废旧的麻袋一条条收集起来洗干净。他一直被誉为老劳模,记者多次报道过。这一天,记者又去采访他,宋遇,他的儿子很不耐烦地说,你们写了几十年,还写他?来吧,看看我们的。原来,几个小青年发明了洗袋机,一个月可以节约上千元,比老劳模的效率不知高多少倍! 这位记者采访碰壁,给人以深刻启示:时代前进了,我们新闻工作者在人物报道上的一些旧的思想观念,也要变一变。  相似文献   

5.
最近,<青年记者>刊登了杨晓白先生编译的<路透社新闻手册>、<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仔细读后,生出不少感慨,人们老说老外的"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如何,看了这俩手册,真是领教了.所谓"专业",就是规范.没有规范,只有疯长,何谈"专业"?而疯长,则难逃"被修理"的命运."修理之手",不外乎政府(或法)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2月2日一起"老外街头扶大妈被讹诈"的新闻颇引人关注。无他,就是因事件发展一波三折:当众人初读完报道,正欲借该妇女之"行径"痛斥国人劣根性时,却随着当事人的发声和其他目击者的证言,情节陡然而转,媒体又将焦点直指老外——说撞人之事是有的,妇女的行为并非讹诈。于是,众多网民和媒体旋即陷入尴尬,读者也如坠云雾,分不清事实究竟为何。面对网络传播的汹汹来势,传统媒体认为自己之所以阵地失守,无非是输在了速度上,于是开始尽可能地抢时效,一个事件甫一发生,只要被其认为能抓住眼球,就会被收罗进版面上或  相似文献   

7.
他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加入试药队伍纯属偶然. 有一天,一则"征集试药者"的广告贴到了学校,广告中宣称试药报酬是780元.家境不好的他冒着逃课的风险偷着去了,在医院,他竟然发现了20多个和他一样去试药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的健康传播是一种涉及疾病隐喻之下的身份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冲突等多方面社会问题的公共危机,媒体在艾滋病意义生产的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三种报道偏向加深了艾滋病群体被他者化的社会公共交往分裂的危机,当从媒体"他说"视角转向艾滋病患者"我说"的一线叙事时,三种传播偏向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但为了营造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媒体和公众需要从道德判断进入生命伦理,跳脱"他说/我说"的二元对立,在将两者融合的过程中真正去思考关涉人的自尊、生存等本质性的问题,从而使艾滋病报道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更具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9.
孙思  肖建春 《今传媒》2013,(6):46-47
"文革"为我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彼时,广告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广告内容有著浓重的政治色彩,政治广告激增;商业广告剧烈减少甚至一度消失;文化广告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同时,广告传播内容和方式的变化,直接反映出这期间我国社会环境所面临的重大变革,文中从政治、经济、广告人才和传播媒介方面去探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白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业发展的历史由谁来书写?方汉奇就是一位书写新闻业发展史的人。聆听过他讲课的人,说他旁征博引,对史实如数家珍,是一部活的"中国新闻史百科全书"。拜读他  相似文献   

12.
陈谦 《当代传播》2003,(1):68-69
已故广告大师奥格威在谈及广告创作心得时,曾将广告要"讲事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针对当时的状况,他指出:"只有少数的广告包含有为推销产品所需的足够的事实信息",其原因在于"撰稿人中有一种荒唐的传统看法,说消费者对事实不感兴趣".奥格威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认为"消费者不是低能儿,他们是你的妻女.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9日上午9时整,已是古稀之年的秦国经先生如约地站在故宫西华门前,远远望去,像一棵不老松。本来记者说去档案馆找他,因为记者去过第一历史档案馆,对一史馆还是比较熟悉的。但他执意要等我,他的诚恳和执著让我不忍心再坚持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麦迦 《电子出版》2005,(11):11-16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袁大宏教授曾有一件令他“想起来就汗颜”的事,八十年代他到通用汽车的技术中心参观.看到的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很小.零部件少得能数过来.就说:“这东西我们也能搞。”谁知接待他的老外听了一言不发。袁先生问翻译怎么回事?翻译悄悄说:人家没法回答你.你的想法说明了你的无知。  相似文献   

15.
正投资界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说的是投资需要分解风险,以免孤注一掷失败之后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一个地区的党委机关报来讲,有着一个先天无他报、无他网、无他人可以比肩的优势,就是政务广告市场。从近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判断,这个不求商业回报、只求社会效益的市场亟需全面开发。如何借助党报优  相似文献   

16.
4月7日,北京市档案学会和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纪念八千麻袋事件九十周年座谈会"。会上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德俊教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秦国经研究馆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牛创平研究馆员、北京市档案学会理事李松龄、《北京晚报》资深记者刘一达先后发言。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刘国能先生对座谈会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对几位同志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分析了"八千麻袋事件"成因的社会根源,强调要时刻敲响确保档案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流传颇广的笑话。有老外问中国人:听说中国有24人共吃一席的事情,是否是真的?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外又问:桌子那么大,怎能夹到菜呢?中国人说:我们有一种三尺长的筷子。老外还是不解,这么长的筷子,夹菜是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杨显惠的朋友赛妮亚评价他作品的意义,"历史是‘秦始皇的兵马俑’,你不挖,它永远不出来。殊不知,有多少埋葬在万丈深渊的历史暗角,我们永不知晓,有多少冰雪背后的哭泣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黑不溜秋"和王选有关. 1975年,王选38岁.这年他作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选择:研究汉字精密排版.一个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不去继续开发计算机软件,不去研究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人们感到大惑不解.在他身后,异样的目光伴随着不屑的询问:"他怎么去搞黑不溜秋的印刷?"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初我得知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孟庆远同志患癌症住院,我和许多同事都要去医院探视。医务室的大夫劝我们不要去,说老孟每见到社里的老同事总是很激动,探视的人多了,不利老孟治疗、休息。但是想到老孟多年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怎么能不去探视呢?这时社会科学编辑室的王斌俊说老孟有一本历史小品集,已赶排出校样,让我带到医院去, 让老孟看一看,可以尽快付印。我和张国风带了校样和一些营养品去看老孟,这时他已病危,不能进食了。他见到我们时神志很清醒,激动地哭了,他拉着我的手说:“小郑, 我要与你永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