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高中生在对《锦瑟》文本的解读上过分依赖所谓的身世,而缺少对文本中文字间的微妙解读,同时也无法体会文字间的彼此关联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特有的情怀,自然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种种解不开的"谜"。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缺少必要多元解读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在对《锦瑟》文本的解读上过分依赖所谓的身世,而缺少对文本中文字间的微妙解读,同时也无法体会文字间的彼此关联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特有的情怀,自然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种种解不开的"谜".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缺少必要多元解读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句话体现在阅读教学上,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偏好等方面的差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于文本材料进行分析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针对"文本多元解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途径与策略展开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对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巨著《子夜》的评价褒贬不一。事实上,对茅盾和《子夜》的说法不一正体现了不同读者对作者和文本的多元解读。文学文本多元的意义空间,文学语言的能指滑动是这种"误读"风波掀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阅读兼具获取信息、启蒙思维、挖掘智慧的多元功能。本文认为有效实施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清楚认识阅读的本质和类型,文本解读的层次,文本先行解读的作用;解读尤须基于学情,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的五维目标结构来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文本知识到语言综合技能的转化,促使学习者的语言思维能力与心智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汲取了文本读者理论及人文教育观念之后,《语文课程标准》在文本解读和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种变化,已经在教材编写和新课程的《考试大纲》中得到了体现。当务之急,是将多元解读的理念与原则运用到实践中,以期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倡导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规避对文本的一元解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角,从不同的维度理解文本,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一、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历史视角揣摩文本内涵,应当避免理解的单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实现文本资源的个性化挖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读懂文本,构建阅读认知雏形;校准坐标,适度开发文本资源;强调个性,体现多元解读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文本采用的教条、僵化、单一的解释体系,把学生与文本隔离开来,甚至于教参一统天下,以解释取代文本,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常失于盲从和牵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大纲、新课标的颁发,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民主多元意识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倡导个性化、多元化阅读的教育理念渐入人心。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不仅体现了对作者、文本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对阅读主体和学生个性的尊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尊重却偏离…  相似文献   

11.
个性解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凭借个人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对文本独特的理解、认识与感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鉴赏水平、兴趣爱好等原因,他们在个性解读文本过程中,会出现对文本个性的"误读和错读"。所以个性解读文本,更需要在深度方面下功夫,使之成为"个性深读"文本。如何将文本深读与个性解读有效结合在一起呢?笔者以《合欢树》教学为例,在三次教学实践之后,从课堂探究的"放"与"收"和重难点突破的"入"与"出"两方面提出四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对策有:①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②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③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由于文本的丰富多彩及多义性与学生认知的差异,致使阅读教学中必然存在多元解读。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包括文本的多义性、多解性及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呢?首先,要建构多元解读平台;其次,要走进文本;再从不同角度切入,并引导学生填补留白。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多元解读,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彰显其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作为一部综合性较强的文学著作,其中的研究意义呈现出多元表述的基本面貌,"养生"解读就是其中之一。《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将中国传统"养生"理念融汇其中,体现了鲜明的"养生"色彩。文本"养生"描述依托传统"养生"意识与行为实践,构成了《红楼梦》中的养生文化。本文将以"养生"为线索,从美食、茶道、饮酒、医药、运动、情志等各方面考察蕴含在《红楼梦》中的养生体现,从而透视作品背后的"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时,离不开文本的多元解读。运用多元解读,学生展开与作者的对话、交流,形成思想的碰撞,有融合,有激发,也许还有冲突,或者更有超越时代和社会的新解。然而在现在的多元解读中却出现了类似于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样肤浅、荒谬的认识,而教师却往往为其叫好,这就不免陷入了学生有发现都是可贵,当然都应该肯定的误区。要使多元解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我们与文本的对话中应该有一个或几个边界。教师若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时遵循这些边界,可以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更为顺畅地展开,不致迷失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本质,从而获得更丰富多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基于这种"深广"和"多元",教师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总是力求既深又透,恨不得把学生能产生的各种"多元"  相似文献   

17.
<正>一堂语文课生动与否、深刻与否、有效与否,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学生的反映与表现,然而这背后是绝然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可以说:"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着课堂的高度"。本人认为:教师能否"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课堂能否生动、深刻、有效的决定性因素。下面,笔者以《老王》为例,就文本的创造性解读进行探究。一、创造性解读,于"空白处"品内涵文本解读是一种主体能动的参与行为。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精心遴选的这些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美文,教师引领学生去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凝心静气地深入文本、研读文本、吃透文本,引领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这样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如何解读文本,不仅意味着该课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起点。一、用心解读文本应做到"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当然,"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意义的生成"往往需要探究文本后面的一些心理、社会的因素,这时候,引进相关的‘同题’、‘异质’的文本材料,往往能够使得课文中模糊的意义显得清晰起来"。这种引进材  相似文献   

20.
文本在静态中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让静态的文本"动"起来,才能真正地触摸作者的思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开展多元解读。文章围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