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迪 《新闻爱好者》2012,(11):34-35
网络进入我国内地以来,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但是发展过快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信息真实性缺失、网络文本规范性差等。而网络媒介批评作为一种分析判断是非与得失的重要手段也快速成长起来。本文主要研究网络媒介批评的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希望对媒介批评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能够更系统以及规范地发展,也使网络媒介批评这种新闻活动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媒介批评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日益被重视,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媒体的环境作为观照,对媒介批评概念、媒介批评生态的变化以及网络媒介批评涵义及其特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就繁荣网络媒介批评问题提出建议,即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和行业自律与法制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蒋锐 《东南传播》2016,(4):33-35
从媒介批评的主体入手,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媒介批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并将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分为政府主导、新闻界觉醒、公众本位三个阶段,旨在厘清我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分期,给予相关理论研究以启发。  相似文献   

4.
余琪 《东南传播》2022,(4):116-120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了2011-2021十年间媒介批评这一领域的中外核心学术文献。研究发现,对媒介批评这一领域,英文学界保持着稳定上升的研究态势,而中文研究的热度较为局限,且中文研究者之间并未形成明显的学术共同体。媒介批评业务实践、学理问题、历史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是中文学者研究的四个主要主题,而英文文献则主要集中在媒介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新闻伦理规范、网络媒介批评和他者观察视野。基于此,对近十年的媒介批评研究趋势进行概括梳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介的实力一天天壮大,媒介批评的重要性也随即表现出来。然而相对于媒介的强势,媒介批评却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媒介批评的理论仍不完善,媒介批评的实践也处于无序的状态,然而媒介批评依然拥有与媒介相制衡的能力。因此讨论媒介与媒介批评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就是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的媒介理论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地球村"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和媒介四定律的论述,在当代社会有现实意义。网络媒介发达的今天,媒介面临形态变化和内容的道德批评。本文结合其理论,就当下的媒介形态文化进行道德批评。  相似文献   

7.
人们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都离不开网络媒介,网络已成为当今诸种媒介中最为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本文选取"媒介环境学"的文化批评意识这一研究角度作为研究网络媒介的切入点,对网络媒介的传播模式进行探讨,以媒介环境学派的批判理念为基础对网络媒介环境的社会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介是现代新闻传播学的最新形式,网络的技术特点使得传统的媒介形象产生了深层次的转变。本文以网络媒介的基本概念介绍作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网络媒介对媒介形象的影响。网络媒介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媒介形式,在即时性和不可控性特点的充分发挥中,对传统的媒介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以网络媒介为基础的媒介形象,对新闻传播的媒介形象时代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涵 《青年记者》2017,(32):78-79
网络媒介批评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产生的新事物,可以定义为:批评主体以网络为载体,对媒介现象与传播行为作出的分析评判与价值判断.此定义中的批评主体包括所有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心声和意见的公众与媒体自身.①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成为网络媒介批评研究的新领域,媒介批评呈现出公众参与、传受平等的局面,改变了网络媒介批评的生态.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冷眼看电视”为例,分析在微信这一领域媒介批评的新形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海燕 《东南传播》2016,(12):107-109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媒介批评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探求在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发展路径,从媒介批评的开端、发酵、高潮和落幕等几个不同阶段揭示媒介批评的产生机制、特点及其效果,力求把握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一般性规律,剖析媒介批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现有效媒介批评的方式,希冀能够为今后媒介批评提供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广播媒介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速的发展状态,而实践规模偏小、理论研究尚未起步、缺乏必要的平台支持则是其主要表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广播影响力的下降、对广播媒介社会功能的严重“误读”、媒介批评研究的自身缺陷以及广播媒介批评机制的缺失.其危害则表现为广播媒介规范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广播公信力持续走低并最终危及广播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要解决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低速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媒介批评的重视,加快广播媒介批评理论研究步伐,并积极建构起有效的广播媒介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媒介消费已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还包含了“形象消费”的内涵。而技术表征是影响媒介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媒介形象与传统媒介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价值和影响也不一样,针对网络媒介进行媒介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网络事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价值、网络媒介形象的指标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媒介变形"理论为基础,在分析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网络媒介融合与品牌化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媒介融合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并能够使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14.
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01,(6):24-27,23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并由宏观层面推进到 对新闻作品的分析,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历史性反思,而 媒介批评理论则是新闻活动的现实反思。近几年,我国媒介批评理论形成了新的 学科架构,主要包括媒介批评的对象研究、媒介批评的内容研究、媒介批评的方 法研究和传播政策分析。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 在聚集。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强烈反思,转移到如何分析、评价 新闻作品,如何认识传媒行为,已经深人到媒体的各个领域。媒介批评学引导人 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和新闻,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 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布热津斯基曾在1993年预言:在21世纪初,我们将面临媒介的全面失控.如今,媒介失控已初见端倪,但却不是布热津斯基所预言的电视媒介失控,而是以电脑为基础的网络媒介面临失控.从群体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媒介失控将给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一系列恶果;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媒介失控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社会动因.根据国际学术界关于网络媒介失控理论研究最新思路,完全可以找到防范和应对网络媒介失控的路经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杜萍 《中国出版》2016,(5):48-51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媒介有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一面,也有接受公众评判的一面。当网络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发言的便捷工具,它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为民主、自由的批评平台。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社会公众的媒介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散化"且缺乏理性,分析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应具备的理性表现,提出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的理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果说文艺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困境、成为一种尴尬的角色的话① ,那么 ,媒介批评却如新生的宠儿 ,受到新闻传播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 ,什么是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具有什么样的形态 ,在有关的研究中常常令人疑惑 ,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一、媒介批评的对象何谓媒介批评 ,不少论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 ,给人以众说纷纭之感。不妨列举数例 :1.顾名思义 ,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②2.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 ,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 ,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 ,对大众传播媒介及…  相似文献   

18.
赵梦媛 《今传媒》2016,(12):35-37
在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渠道的垄断被打破,更加多样化,媒介批评数量明显增多.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的表达形式出发,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具有实时化、批评主体全民化等特征,同时,研究也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真实性缺失、公正性不足等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求能够促进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更加到位.  相似文献   

19.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播事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媒介批评日益受到重视,一个媒介批评的空间正在形成。那么,媒介批评的空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空间?在媒介批评方兴未艾之际,这是一个不能不加以明确阐释的重要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中,一说到批评,人们往往会认为就是对某种缺点和错误的指责或抨击,甚至是对某种错误思想、言行的批驳与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