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的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对有效的家校合作开展进行对策探讨,旨在更好地推进当前小学家校合作的开展及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请家长"是农村小学中常见的教育现象,其初衷是联合家庭和学校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种活动会激化矛盾,恶化师生、亲子、家校关系,不利于学生成长。要走出"请家长"的误区,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以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学校要开设家长学校课程,提升农村家长的教育素养;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常规沟通,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家校共育推进家庭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家校共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原则,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在设计家校共育类班会方案时,要掌握好三个"尊重"原则,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家校共育素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了解家校共育在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困境。应进一步丰富家校共育的思路和形式,满足家校共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化、虚拟化与实践化结合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通过强化家校共育的思想认知发展,明确家校共育各方的责任和基本目标,注重家校共育内容形式的创新,持续稳定地提升家校共育的价值,形成智能化的家校共育模式以及方法,凸显家校共育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从国家和学校的德育目标出发,基于家校协同育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举办"家长节"活动,增强家校合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努力构建共育体系,真正将家校共同发展,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颜洁 《上海教育》2016,(Z1):24-25
建青实验学校一直坚持"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的家校共育理念、积极探索实践方法和途径,努力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切实发挥家校共育的功效,提升育人效果。多年来,建青实验学校围绕"家校共育"的新理念,积极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依靠家长力量、教师智慧,成立"教育伙伴"团队,开发、开设并实施了多种家校共育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成立合力育人的教育伙伴团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家校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与学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思想及教育水平,推动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认识欠缺,家校合作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农村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建构"以学校教育为导向,家庭教育相辅佐"的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的转型发展,家校合作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意识形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仍出现"权责边界模糊,基本定位紊乱""沟通意识淡化,合作效果不佳""合作形式单一,实效性能缺乏"等症结.其缘由在于家校双方立场不一、视角不同、定位不准.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实现"三全育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协同育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逻辑起点,试图回归家庭教育与学校本质,挖掘基本内涵,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从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因此,家校双方应厘清家校双方责任、明确家校共育原则、健全家校沟通制度、提高学生中心地位,从而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真实问题的"父亲在场"项目化共育实践,构建了家校成长共同体的新关系和新空间,聚焦儿童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积极促进儿童社会参与能力提升。"父亲在场"项目化共育实践,为家校双方提供了教育与自我教育、支持与互相支持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王华 《甘肃教育》2022,(24):118-121
“双减”政策的实施,明确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要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高效学习,这对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关且缺一不可,家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家校协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提出“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有效保障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界(基础教育)》2021,(16):F0003-F0004
一组课题:提升项目品质家校合作专家团队有了,专业队伍有了,专业课题也应运而生。2018年,《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成功入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迄今为止,全市共有家校合作省级课题2项、苏州市级课题12项、昆山市级课题90项,从昆山实际出发,在问题分析、方向引航、组织架构、师资培养、品牌建设、典型榜样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形成围绕家校共育主题的课题集群。课题研究拓宽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内容与视野,对区域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破解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与供给之间的深层矛盾等产生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等现象,引发对家校合作初衷的思考。通过访谈发现:权威性与放任性的合作理念、功利化与工具性的合作目的、浅表化与简单化的合作方式是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匡正教师角色定位的四项措施:精准定位教师角色,强化家校合作意识;提升教师职业培训,增强教师角色认知;厘清教师责任边界,平衡家校合作生态;适应多元教育模式,编制家校合作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13.
家校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当前家校合作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不少家长"边缘性参与"的状态还仍然存在,家长不能真正深入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导致了家校合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真正解决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要不断提升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意识,积极转换家校合作形式,同时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建立以家长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从而实现家长的"充分参与",助力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沟通的形式和工具也日益丰富,如班级博客、家校通、家校论坛、成长微博、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等,但是不管技术怎样改进,家校沟通的载体如何创新,都要努力使得技术成为不断提升家校沟通效率、服务班级和学生成长的有效工具。在众多的家校沟通新形式中,班级家长QQ群是使用较为普遍的工具之一,如果能加强管理,深化这一工具的正面作用,那么就会很好地优化家校沟通的局面,提升和推动优秀班集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培育不仅需要学校对进行教学实施,还应该由家长进行教育辅助,从而能够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共同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对中学英语知识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本文首先针对英语素养概念和家校合作在提高中学生英语素养中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家校合作下中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原则,最后提出家校合作下中学生英语素养培养策略,包括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正确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指导陪伴以及加强英语活动参与。旨在可以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中学生的英语素养培育,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更好地有效取得小学家校沟通的整体成效与质量,应该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全面地推动家校沟通的科学开展,行之有效地提升家校沟通的整体成效与质量。在小学家校沟通的过程中,要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科学全面的解决策略,行之有效地提升家校沟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着较大的难度。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仅凭英语教师一方的努力是明显不够的,因此,这就需要积极促进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逐渐意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家校共育”这一理念,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在家庭中学习的内容相统一。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通过家校共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基于此,本文对家校共育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作出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36):7-8
现代教育已经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所以,我们更加要重视起家校合育的力量,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文章对家校合育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怎样树立家校合育观念,怎样优化家校合育方法,以及家校合育对未来的深远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储晓峰 《成才之路》2020,(4):130-131
体育教学要加强家校协作,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文章阐述具体的家校合作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体育知识教育,为家校协作打基础;要通过家校协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利用家校协作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13,(7):90-92
家长督学制是在家校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设立的,要树立家校和谐合作共赢的理念。“督学”不是为了针对学校和教师使家校成为“敌对方”,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宣传学校、帮助学校、支持学校、提升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