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尹全海教授在2014年6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之历史、记忆与认同研究"(批准号:14BZS077)。该课题通过移民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的完整叙述,如同"闯关东""走西口""湖广填四川"一样,成为中国移民史上重要的移民事件和独立的移民史研究单元。该课题将台湾同胞对姓氏播迁的历史叙述及其当下寻根活动纳入研究视野,不仅再现了中原姓氏入闽迁台史是怎样发生的,而且回答了发生的历史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同时,该课题从闽台地区世代相传的家谱资料中发现,互不相邻的中原区域和闽台区域相当密切的血缘和文化渊源关系,为跨区域(多区域)文化研  相似文献   

2.
固始移民与两岸三地寻根资源之整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历史上固始移民入闽迁台,因其相同的移民集散地和移民方向,在中国移民史上成为独立的历史单元。文章从历史学出发,以唐代固始移民入闽迁台为主线,将豫闽台两岸三地寻根资源初步整合为移民资源、姓氏资源、信仰资源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通过闽台寻根反哺固始,实现两岸三地寻根资源之共享共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移民史研究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但是,以往的移民史研究多侧重于全景式的研究,区域移民史的研究比较薄弱.在区域移民史的研究中,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又多集中于前期移民史的研究.以福建移民史研究为例,尽管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多偏重对中原汉族入闽的研究,而对明清及近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尚显薄弱,特别是对现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林国平教授和邱季端先生联合多位闽籍知名学者,协力攻关,历经数年努力,终于写就约76万字的<福建移民史>,并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突出的特色,填补了移民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为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鉴于唐代固始移民史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延伸性和精细化研究取向,据此确立唐代固始移民史的独特价值和应有地位。所谓延伸性研究,就是将固始移民入闽迁台视为一个整体,用整体史观书写唐代固始移民通史,完成固始移民入闽迁台的史实重建,进而考察唐代固始移民对福建社会的直接影响和对台湾社会的间接影响;精细化研究,包括史实重建和对相关历史文化现象的厘清,意在将唐代固始移民史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该书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林国平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实业家邱委端先生联合主编,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教授等多位闽籍著名学者参与撰写。全书76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内容依次是:先秦及闽越国时期移民、汉唐时期中原汉族入闽、宋元时期福建移  相似文献   

6.
时下闽台地区民间信仰颇为兴盛,闽台与中原民间信仰互动频繁.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祇中,观音、关帝、土地公等传统民间信仰是从中原经过光州固始中转传播过去的."开漳圣王"、"开闽圣王"等本身就是"光州固始"移民.郑成功、施琅等是"光州固始"移民后裔.原产福建的众多神祇与"光州固始"移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加强固始与闽台民间信仰互动对固始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研究在不断求新和借鉴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思潮影响下,区域史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区域史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视角和重要学术走向,传统史学研究开始向区域化方向转换.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市镇普遍兴起,市镇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区域史研究很好的切入点,对区域史研究来说具有典型意义和范本价值.对江南市镇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初唐时期 ,为平定岭南地区的蛮獠之乱 ,唐王朝派遣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中原移民入闽 ,开发漳潮地区 ,这一事件意义十分深远。在稳定闽南粤东北的同时 ,经多年的播迁 ,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台文化。闽台文化根在中原 ,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利用氏族资料研究湖南移民史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由谭其骧撰写的《湖南人由来考》,为利用氏族资料研究湖南移民史树立了典范;二是90年代曹树基的《湖南人由来新考》及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对湖南氏族资料的利用更加广泛,结论也更趋于精确。虽然如此,湖南移民史研究对氏族资料的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全球史视角的主张与倾向(一)全球史视角概念的锚定全球史的概念与全球史研究的发展理路密切相关,尽管它仍处在探索阶段,但其基本理念已初露端倪。全球史观念起始于批判"欧洲中心论""维多利亚史观",之后在倡导整体历史观及宏大叙事的世界史书写实践中逐步完善,并以此为出发点建构新的世界体系。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文明互动、跨文化交流、跨区域贸易、哥伦布交换等的解释体系。时至今日,全球史的研究建构了繁复多元的历史观察角度和层叠的历史论述。  相似文献   

11.
闽台文化同属于中原文化,历史文化关系极为密切,随着区域间文化与经济联系的日益融合,闽台地缘文化交流日趋紧密,闽台的地缘关系的优势日渐凸显,当前两岸关系稳步发展的基础为拓展闽台地缘文化产业空间创造了条件,推动其成为两岸共同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闽台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地缘、地缘文化和地缘文化产业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闽台地缘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并对发展闽台地缘文化产业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的变化,特别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提出,开展闽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在开展对台传播和闽台文化交流中,闽南语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本文以当前在大陆电视媒体中出现的闽南语电视节目、栏目和频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当前闽南语电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考察,力图探索闽南语电视在对台传播、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方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闽粤迁台移民具有浓厚的故土情怀,在拓垦台湾的过程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便出现了以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聚落。台湾先民为了寄托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除了用姓氏给新居住地命名外,还以原籍地名来命名新的垦殖区。台湾移民社会中的冠姓冠籍地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爱国爱乡的优秀传统,成为维系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根大部分在河南,河南省在姓氏寻根方面做了大量的组织联络与化交流工作。许多专家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在人始祖寻根、古都古城寻根、门类化寻根同姓氏寻根的结合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福建、台湾两地同胞的固始寻根更是近几年姓氏寻根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闽台家谱交流是指涵盖闽台家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除了政府主办的交流活动外,民间的家谱交流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多样。闽台家谱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从理论化为实践,通过网络向民众提供便捷的利用途径。闽台家谱交流为闽台百姓寻亲提供依据,为闽台关系研究提供史料,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支撑。当前家谱交流仍存在着不足.应改进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重视家谱收集和提供利用、克服家谱对接的困难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闽台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传统的五缘关系是闽台旅游合作的最大优势,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后,闽台之间的人员交流与经贸交往日益增长,闽台旅游合作一定要抓住两岸和平稳定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国家支持海西建设的战略机遇,合力打造海峡旅游产品。通过紧密把握闽台旅游合作的优势,构建科学有效的合作发展模式将闽台旅游合作引向深入,实现闽台旅游产业深度对接,以期促进海西加快建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亚太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陈三五娘》是流行于潮泉两地的经典名剧,在闽南文化圈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揭示蕴藏于其中的闽南文化的特性,即闽南文化具有崇儒与远儒、保守与开放、遵礼与反叛、精英情结与草根意识并存的二元性,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性,与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移民历史和剧本本身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陈三五娘》还体现了闽南文化草根性、边缘性与多元性的特征,二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宣传,目前对唐初以陈政、陈元光为首的87姓中原移民入阂,开发泉潮地区,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民族和睦,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所起的积极作用及促进闽南文化的形成方面的意义,已经形成了共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难以有效地取得突破。二是田野调查的力度不够。三是研究方法的相对陈旧。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在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研究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二)加大田野考察和文物的收集力度。(三)着力于研究方法和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闽台两地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地之间就有密切的贸易关系。甲午战后,台湾被迫割让日本,此后日本修订了两岸贸易政策,强制性地使台湾的贸易对象转向日本。致使历史沿革而成的闽台贸易呈急剧衰微的趋势。本文从两地贸易商品类别的角度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