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创刊于抗日烽火中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一张且是唯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日报,同时它也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在反击国民党方面组织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功勋卓著,《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和社会活动以服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毛泽东曾给予《新华日报》以很高的评价,称其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2.
董小玉 《新闻界》2005,(5):26-2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纸.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它像一株昂首怒放的报春花,在抗战的烽火中散放着不屈不挠、振奋民族精神、救国救民的芬芳.这里笔者要论述的是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中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解放战争硝烟初起,乃至战火冲天,进入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时,中共中央在延安曾有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国统区也办有机关报性质的《新华日报》,都已经蔚成规模,为什么后来的中央机关报演变成了《人民日报》?抗战胜利,《解放日报》骨干力量进军东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的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聚集了一批中共办报人才。曾经担任中共总书记的博古(秦邦宪)长期担任社长。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策,"向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前的《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党报。报纸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销往全国甚至国外。它在宣传抗日,争取民主,开展群众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接见《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时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是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就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共产党的军队究竟有哪些的话,那么我就这样告诉他:我们除了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中共在浙江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新闻活动。中共在浙江的全方面、多层次的新闻活动是其他地区所不多见的,为浙江和全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共在浙江新闻活动的开展和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中共浙江各级组织对新闻活动在抗战事业中作用的重视。对抗战时期浙江中共新闻活动的认真梳理和再研究,将丰富中共党史和中共宣传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在桂发行,不仅发挥了宣传中共抗战方针、鼓舞抗战士气的媒体功能,而且发挥了指导中共地方党部工作的组织功能,以及联系和影响新桂系共同抗日的统战功能,对指导和推动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的筹备与创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当天,周恩来飞抵上海,准备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紧接着,周恩来约见刚出狱的潘梓年(潘汉年的堂兄),让他着手在国统区筹办.就这样,有着“中共第一报人”之称的潘梓年为《新华日报》社首任社长.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46-47
<正>熊瑾玎(1886-1973)是《新华日报》的创始人之一,于1938年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在这一重要岗位上工作了9年,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党在国统区的这个宣传阵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共南方局和报社的同志称他是《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熊瑾玎又名熊楚雄,188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父熊笑三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军长,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熊瑾玎早年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1914年以后在长沙当了五年小学教员。1921年,他曾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1):45-46
<正>《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9年多,共出版3231期。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总经  相似文献   

10.
敦枫  毛婷婷 《新闻世界》2012,(1):113-114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有效地在国统区建立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生存环境,认为造就其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其高度重视读者及新闻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中共各级组织在浙江国统区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进行了全方面、多层次的报刊活动。浙江国统区中共报刊活动为整个国统区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密度最大,也为其它地区所罕见。中共在浙江报刊活动的开展,是因为中共党组织的重视、有国共合作的平台、扎实的群众基础。中共的报刊活动促进了浙江抗战事业的发展、中共在浙江影响和组织的扩大。中共在浙江国统区的报刊活动既有浓厚的浙江地方特色,又有鲜明的全国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党报。《新华日报》始终关注青年问题,为引领国统区青年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引领青年的主题内容方面,聚焦于教育引导理想与信念、组织凝聚共识与行动、服务关爱工作与生活。在引领青年的叙事特点方面,探索了进步灯塔与战斗号角的叙事手法以及集中刊发加日常报道的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3.
<正>在宜宾市南溪区档案馆珍藏了一册《中共问题重要文献》,它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国内政治斗争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对于中共问题提供全部重要的材料和事实于公正的读者之前,使关怀祖国前途的人有一部完整的参考文献"。该《中共问题重要文献》为32开本,竖排版式。其彩色封面上印有以散放形式的《大公报》《益世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以及《中共的宣传鼓动策略》《中共不法行为及破坏抗战事实纪要》《晋冀鲁豫陕  相似文献   

14.
梁颖涛  尹力 《青年记者》2017,(9):103-104
《新华日报》是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共南方局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1937年12月在汉口创刊,次年10月武汉沦陷后迁往重庆.鉴于桂林“成为国民党统治下大后方的唯一抗日文化中心”,①为了使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桂林并辐射全广西,更好地指导抗战斗争,1938年12月初,《新华日报》在桂林设立分馆,由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领导.该报的涉桂军事报道,不仅有较高的频率和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只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于国民党统治区(以下简称国统区)内公开出版的党报。它干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至重庆,迄至1947年2月28日被封,存在长达9年零1个月又18天,共计出版3231号。毛泽东同志曾给予《新华日报》以很高的评价,说它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1942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了《新华日报》。这是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它象一支火炬,燃亮着国民党统治区的茫茫黑夜。《新华日报》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目在武汉创刊,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在重庆被封闭,历时九年零一个多月。其中,在武汉九个多月,即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起,至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止。本文所谈的就是这段时期《新华日报》在武汉的一些情况。《新华日报》创刊时,报馆在汉口府西一路一四九号(现民意一路大陆里口),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子,共有两个门面。这里原是天津《益世报》的一个驻汉特派记者私人所办《壮报》的地址,只有一架四开的平版印刷机。这个特派记者眼看战事严重,准备到重庆去,想把房子卖掉。当时,我党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去把房子、机器设备全买下  相似文献   

17.
一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止的整个九年的五十二篇“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代论”是《新华日报》社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极其鲜明地反映了我党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初期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立场和主张。因而,这是一本珍贵的历史文献书籍。熊复同志为该书撰写了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序言。  相似文献   

19.
一 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在这种条件下创办一份大型报纸困难异常。报  相似文献   

20.
刘菁 《东南传播》2016,(9):134-137
抗日战争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性抗争事件,战争给这一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加上了规范和制约。在这一伟大时期,作为地位特殊又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新华日报》,承担了抗战舆论动员的使命,为抗战胜利这一宏伟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抗战中的腐败问题凸出,积弊重重,亟待加以规范和纠正。本文以反对腐败这个主题为基准点,采用宏观概述与点面结合的布局方式,并佐之以统计图表,较为详细地分析《新华日报》抗战反腐宣传特点、价值及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