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合速度与分速度由运动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来确定.下面以绳子模型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一个人在岸上以速度v_0水平向左匀速拉绳子,当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时,船的速度大小是多少?船在靠岸过程中对绳子产生两个作用:一是绳子缩短了,说明沿绳的方向有一个分速度;二是绳子绕滑轮转动,说明垂盲于绳的方向有另一个分速度,因此船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如图1所示,某人站在岸上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岸边拉船,他拉绳子的速率υ不变,当拉船的绳子与水平面成θ角时,船前进的速度 u 有多大?一、常规解法分析在这里讨论的是船运动的速度问题,以船与绳子的连接点为研究对象,它的实际运动速度 u 的方向水平向左,这就是合速度.船的运动可以认为是两个运动的合成:一个是沿绳子方向向上的运动,速度大小即为υ;另一个分速度的方向垂直于绳,如图2所示,作出速度矢量的平  相似文献   

3.
问题如图1,通过滑轮用一轻绳拉湖面上的小船,使小船靠岸,设水平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1,求:当轻绳与水平面夹角为θ时,小船的靠岸速度v2(错不解计滑轮摩擦)。由于同一段轻绳各点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拴着船的轻绳端点速度大小也是v1,把v1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即为小船靠岸速度的大小v1cosθ。错解剖析小船靠岸的运动是实际运动,拴船的轻绳在船头端处的“结点”,实际是和船具运有动相是同的合运运动动状。态,因此应该视该“结点”处绳的常规解析把小船的靠岸运动速度v2分解:一个沿轻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等于v1),另一个垂直轻绳的分速度,见S图3。因…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笔者深入思考了高中物理试卷中流行的"绳船(车)连带运动问题"试题,题目如下. 例1.如图1所示,用绳牵引小船靠岸,若收绳的速度v1,在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的时刻,船的速度v有多大? 经过多年来对这类试题及解析方法的思考研究,这类试题的解析一般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绳子拉船模型是习题教学中的一个常用物理模型.学生正确掌握了这个模型,对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涵义是有好处的.1模型原题 [题1]如图1所示,通过绕定滑轮的绳子拉动浮在平静湖面上的小船,当绳的AO段与水平方向成θ角,拉动绳的速度为v时,小船前进的速度为多大? 解析:与小船相连的绳端A,其实际运动速度与小船的前进速度相同,其方向为水平向左.当小船向左运动时,定滑轮右侧的绳子的运动效果为:沿绳子方向收缩和绕定滑轮顺时针转动,因此,对于绳端的运动应分解为沿绳的方向、垂直于绳的方向两个分量,如图2所示.由于…  相似文献   

6.
绳子拉船模型是物理问题中一个比较常见、非常有用的物理模型 .如果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这个模型 ,不仅对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涵义大有益处 ,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技巧 .一、模型原题如图 1所示 ,通过绕定滑轮的绳子拉动停在平静的湖面上的小船 ,当绳的 AO段与水平方向成θ角 ,拉动绳子的速度为 v时 ,小船前进的速度为多大 ?(设绳子一直是拉紧的 )    图 1        图 2解法一 运动分解法 :与小船相连的绳端 A的实际运动速度与小船的前进速度相同 ,其方向为水平向左 .当小船向左运动时 ,定滑轮右侧…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专题复习中,通常会遇到绳、杆模型中有关能量守恒的综合问题,而这类问题往往让学生感觉到很困难.在解决这类题型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在正确选择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分解速度,分解时必须弄清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质,找准合运动和分运动,合速度和分速度.这种题型通常将物体的速度v分解为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1和垂直绳方向的分速度v2.其中分速度v1就是使绳子拉长或缩短的速度,另一个分速度v2就是使绳子摆动的速度.二是需要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及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再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下面就这种题型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次在校内听同行的课,在课上该教师分析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物体A、B以相同的速率v下降,物体C以速率vx上升,当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时,则v=____. 该教师分析如下: 绳的结点(相当于物体C)相对于左边的滑轮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参与了这样的两个分运动:沿绳上升和绕着绳与滑轮的切点转动.据此将vx按如图2所示方式进行分解,类似于"拉船模型"("拉船模型"上一节课已讲过),由图解得vx=cosα/v.若相对于右边的滑轮,可以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得到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海方 《物理教师》2009,30(10):58-58
某时刻小车向左运动速度为v1,绳子与水平面夹角为θ,绳子绕过定滑轮与物体相连(如图1),求该时刻物体上升的速度v2,这类问题通常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处理,即将小车的运动分解为绳向的分运动和垂直于绳向的分运动,  相似文献   

10.
例1 如图1.绳子通过光滑环悬挂一个重50牛的物体,一个小孩拉着绳端从环正下方出发沿水平面向右走过3米,已知开始时绳端与圆环的距离为4米.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A.50焦;B.100焦;C.150焦;D.200焦.解析 对本题,不少同学容易错选C.理由是:因为是通过光滑环拉物体,所以绳子的拉力F=G=50牛.而人走过(即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3米.根据公式W=Fs,可得W=50牛×3米=150焦.上述解答的错误在于对s选取上.因为人拉绳子的方向是沿绳子伸长的方向,而人运动的方向是…  相似文献   

11.
绳拉物体运动的速度分解方法是:先确定合运动的速度,即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再根据合速度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两个分速度,一是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即绳子运动的速度);另一个是垂直于绳方向的分速度.  相似文献   

12.
例1如图1所示,某人用绳拉着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当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多大时,拉力F最小?  相似文献   

13.
速度的分解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涉及速度分解的问题,感到比较难以掌握,解题的错误率比较高。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分不清是合运动,还是分运动在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析时,往往只考虑物体的一个分运动而忽略了另一个分运动,因此错把分运动看成合运动。例1.用绳跨过定滑轮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1),已知某时刻绳的速度为V,拉船的绳与水面成θ角,求此刻小船的速度。一些学生看到地面上的水平绳速度为V(如图2),从而把V沿水平面和竖直方向分解为V1,V2,认为船…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中常见轻绳连接物体构成求解诸多问题的力学习题。例如在湖中有一小船,岸上有人通过定滑轮以速度ν拉绳子使船靠岸,当绳子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船的速度是多大?有些同学将速度ν进行竖直与水平正交分解,而得到船的速度是νcosθ的错误结论。物体之间的相关速度是求解这类问题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明确:(1)绳端点的速度(速率)与它所连接的物体速度(速率)相等。(2)由于绳长不变,使得绳上各点速度正交分解时,沿绳上的分量大小相等。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1.质量分别是m_1,m_2和m_3的三个质点A、B、C,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已拉直的不可伸长的细绳AB和BC连接,∠ABC为π-α,α为一锐角,如图1所示。今有一冲量为Ⅰ的冲击力沿BC方向作用于C点,求质点A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由绳子牵连的物体的速度分解,几乎出现于所有的同步教辅材料中,其典型示例为:如图1所示,在河岸上用定滑轮拉绳子使小船靠岸,拉动绳子的速度v0大小恒定,当拉着船头的绳子与水面夹角为θ时,求小船沿水面的行驶速度v。求解小船沿水面行驶速度的关键是对船速v的正确分解。矢量分解的一般法则是等效原则,按运动效果应将小船沿水面的运动分解为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v∥和绕定滑轮转动的分运动v⊥,从而得出船速v∥=vcosθ=v0,即v=covs0θ。但历届教学实践发现,不少同学难以接受对船速的正…  相似文献   

16.
[题目]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解法一把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绳子3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3,把绳子4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4,根据题意可知:绳长的13比绳长的14长16-4=12(分米),也就是12分米占绳子全长的(13-14)。故绳长为(16-4)÷(13-14)=144(分米)。井深为144×13-16=32(分米)或井深为144×14-4=32(分米)。解法二如下图所示,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可以看成绳长…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 进行"运动的分解"教学时,拉船靠岸问题是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学生中常见的分解方法往往有两种.现陈述如下: 问题 如图1所示,岸上的人匀速拉绳使船靠岸,若人移动的速度恒为v,当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船速多大?船的运动是匀速还是变速?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91年第6期刊登了《如何正确求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该文在“例析”中说“绳上各点速度大小相等”,“绳子中的速度为分速度”.笔者对此谈点不同看法. 结合原文例1“如图1所示,已知汽车通过B点时速度为v_B、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则被吊重物此时速度v多  相似文献   

19.
高亚成 《物理教师》2003,24(1):59-60
1 问题提出如图 1所示 ,某人通过定滑轮牵引一小船 ,若人拉绳的速率恒为v,设牵绳与水面的夹角为θ ,则关于船速v船 与θ的关系 ,正确的是 :图 1A .v船 =vsinθ.B .v船 =vcosθ.C .v船 =v/cosθ.D .v船 =v/sinθ.错解 :很多学生往往把绳速v正交分解为竖直向上的分速度v1和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2 ,且v船=v2 .如图 2 ,v船 =v2 =vcosθ,故选B .图 2            图 3正确的解法 :将船速v船 分解为沿绳方向的收绳分速度v和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分速度v⊥ ,如图 3,v船=v/cosθ ,故正确答案是C .该问题的难点在于学生不理解船速v船 及两…  相似文献   

20.
关于物体与绳子相互牵连运动的速度分解与合成问题,学生往往分不清哪是合速度,哪是分速度,因此.在解题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速度考虑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解与合成问题,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产生的错误将会是很多的。正确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有的方“法过于复杂难懂,有的方法超出了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面我们聊举数例并给出一种利用定滑轮两边功率相等来解这类问题的一种简单、易懂和不易出差错的求解方法。例1\湖中有一小船,岸边有人用绳子跨过一高处的滑轮(无摩擦)拉船靠岸,如图1所示;当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