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岗位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国流传着一个曾子教子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要跟去,妻子哄孩子说:“别闹了,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便捉猪要杀。妻子阻止道:“我不过随便说说而已,你怎么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说的话怎么能说着玩呢?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大人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可是大事。”于是,曾子还是把猪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承诺观念、合约观念,做以诚立身、以信为本的好少年。看了下面的节目,大家就会深受启发;演了下面的节目,大家的体验就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7,(5)
曾子杀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相似文献   

3.
《华章》2007,(9)
《曾子杀猪》是长春版国标小语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曾子的妻子为了上街,欺骗孩子说回来后杀猪给孩子吃,曾子认为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否则就是让孩子  相似文献   

4.
曾子杀猪     
在经典里走出,在智慧中安顿,e时代与古典的碰撞———中国文学中的智慧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但孩子却哭着缠着不让她走,于是她哄孩子说:“如果你乖乖地待在家里,回来后就杀猪给你吃。”当她从集市上回来时,见曾子要将猪捆起来准备杀掉,于是连忙制止丈夫说:“我不过是哄哄小孩而已,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认真地对妻子说:“和小孩子不可以开这种玩笑,孩子还太小,不懂道理,全靠父母言传身教,今天如果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会骗人,作父母的要是欺骗了孩子,就再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以后想再教育他们就很难了。”说完这话…  相似文献   

5.
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古人很早就注重以行示教。《韩非子》中有个“曾子杀彘(zh(?),猪)以取信于子”的故事,从中可以窥见一斑。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小儿子拉着她的衣服又哭又闹,非得跟着一起去不可。曾妻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儿子说:“你乖乖呆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她从街上回来,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钢刀,便赶紧上前制止说:“我刚才是和孩子说着  相似文献   

6.
愚蠢的曾子     
人们总是赞扬曾子诚实,遵守承诺。我却认为曾子因为妻子一句戏言而杀一头猪的行为,实在过于愚蠢和荒唐可笑。首先,曾子的儿子听曾妻说要杀猪,就不哭不闹了。这说明曾子一家平时很少吃肉,家庭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一家人辛辛苦苦养的一头猪,可能是全家的重要经济来源。而曾子因为妻子哄孩子似的一句戏言,就杀了它,这足以说明曾子分不清事物的轻重。其次,曾子的儿子想要吃猪肉,曾子就不管不顾地杀猪,这也体现了曾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如果所有的家庭都按曾子重承诺而杀猪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那如今的家庭里出现“小皇帝”、“小公主”、“小霸王…  相似文献   

7.
故事今读     
孩子是骗不得的 會子的妻子到市上去,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走。她就对她的孩子说:“你回家去,等我回来就杀猪烧肉给你吃。当她从市上回来以后,會子就去捉猪,准备宰了。他的妻子阻拦他,说道:“我不过骗骗他的,你怎么当起真来了?” 會子回答说:“小孩子是騙不得的,他不懂什么,只晓得学他父母的样,孩子是听从父母的话的,你现在欺騙他,就是教他期騙人了。做母亲的騙孩子,孩子也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样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會子終于宰了猪,烧起肉来。这是《韩非子》上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意思很明白,是用不着多说什么的。且让我們大家——做父母的、做老师的,一齐想一想,我们在某种场合,对孩子許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则漫画:儿子坐在地上哭闹,父亲心烦地对妻子说,儿子要什么给他买就是,怎么能让他哭呢?妻子说,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他要“天”。 没想到,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天”了,足见做父母的娇惯孩子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9.
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买东西,年幼的儿子哭哭啼啼,吵闹着要跟着去玩。妻子被缠得没有办法,就蹲下身子哄着儿子:“你听娘的话,就在家里玩耍。等我从街上回来,杀猪给你吃肉。”儿子听说有肉吃,  相似文献   

10.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 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她可是很聪明的孩子,这么简单的加法不可能做错,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我寻思着,悄悄地走进女…  相似文献   

11.
不会做人     
很多年以前,我们家订过一本杂志叫《父母必读》,当然是我的爸爸妈妈订给他们自己看的。但是,其中有些带图画的内容我也看得津津有味。记得有一期杂志的封底,刊登着一组剪纸连环画《曾子杀猪》。大意是曾子的太太要外出,儿子缠着非要一起去。这位妈妈就哄儿子说,你跟爸爸在家吧,让他给你杀猪吃肉。等曾子的太太回到家,看到老公果然在杀猪,就抱怨,我不过是哄孩子劝他不要闹,你怎么当真了!曾子回答,说到就要做到,难道孩子就可以骗?我对这个故事"心有戚戚焉"。有一次爸爸答应给我买一件东西,好久都不兑现,我就把这本杂志封底朝上放在显眼的位置,居然没有任何效果。真是郁闷呀!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本次选的文章《母亲的作业》。"言传身教"是人们经常说的话题。如何为人处世,离不开父母师长的身教。我们学习做人,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大人的影响。认真读"做人和处世"这组文章,相信你能从中领悟到不少积极的东西。回忆往事的感觉是很温暖的。读这一类的文章,我老觉得应该有一个昏黄的底色,记忆的碎片在文字间沉沉浮浮,熠熠闪光。"记忆碎片"这组文章里,最让我心动的还是《等待》一篇,因为文章描述的"碎片"是有温度、有感情的。或许是个人感受不同吧。你最喜欢哪一篇呢?有兴趣的话可以写信来交流一下啊!  相似文献   

12.
信守诺言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  相似文献   

13.
曾子杀猪     
1.古代有一位曾子,他品行端正,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2.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年幼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妈妈一起去。 3.妈妈被儿子缠得没办法,就随口哄骗儿子:“你乖乖地在家,等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  相似文献   

14.
记得某期“幽默”上登有这样一则笑话:夜深了,孩子怎么也睡不着。妻子央求做校长的丈夫说:“你快做个报告吧!”丈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我见你一做报告,听讲的孩子就睡着了。”读后令人捧腹。且先不去贬议这位校长可能有长篇大论的怪癖;也不必抨击他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一个雨天,牧师的妻子外出了。牧师正准备明天讲道的内容,他的小儿子却吵闹不休。心烦的牧师从一本杂志上撕下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地图,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让小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小儿子已拼好了这幅世界地图。“孩子,你是怎么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儿子2角5分钱。“如果…  相似文献   

16.
游戏气节     
儿子忽然向我要《三国演义》看,让我吃了一惊。问他原因,他说正在玩一个叫做“烽火三国”的游戏,所以要看《三国演义》。本来我一直反对电脑游戏,觉得那纯粹是误人子弟,但如今看到电脑游戏能让一个11岁的孩子自觉自愿地读《三国演义》,于是觉得这些游戏也不是一无是处。只听儿子边玩边说:“奇怪了,为什么武安国被抓住之后招降了3次就归顺了,而这个孔融怎么也招降不了呢?”我问他用什么方法招降,他笑我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用金子呗!用500两金子就能招降一次,以后每次加500两。第一次招降武安国的时候,给了他500两金子,他说:你乃叛军之…  相似文献   

17.
孟母不欺子     
孟子小的时候,见其东边邻居家杀猪,就问他的母亲:“东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随口答道:“给你吃。”话一出口,孟母就后悔不已,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出走事件     
正月初三,我值班回来,街灯一路辉煌。迎门,妻子神色奇怪地立着,室内没有往日我熟悉的反应和气氛,我说阿鑫呢?妻子说:出走了。我问妻子,怎么回事?无非为了一道数学题,儿子失去了耐心,问他母亲,你会做吗?孩子眼里解不开的题,大人当然也困难。妻子让儿子动动脑筋。于是,争执起来,一气之下,妻子说:你这种态度就给我滚出去。阿鑫毫不犹豫,便离家了。过后,岳母问:鞋子你帮他穿了吗?我摇头笑道:照这种说法,还要雇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蒲公英》一文中,“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和“像孩子似的儿子”的说法有错误吗?许多师生对此提出质疑,其原因是:蒲公英移植在“我”院子里“已经八年了”,而当初刚满周岁的小男孩“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如此算来,那么作者写此文时,那个小男孩刚好是八周岁,毋庸置疑,他仍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孩子。然而作者为什么偏要称他是?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像孩子似的儿子”呢? 我认为这并非作者的笔误,而是作者的妙笔。我们家乡讥讽人常爱说这样一句话:“你今儿怎么变得人似的?”那意思是说对方过去坏得简直不成人样子。《蒲公英》一文中的小男孩,刚满一周岁就被战争夺去了父母,有着蒲公英一样的不幸命运,蒲公英失去了抚养它  相似文献   

20.
妈妈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小儿子站在门口,哭喊着:“妈妈!妈妈!……”“妈妈不在,”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摔了一跤?自己摔的是不是?那还哭什么。”他给儿子擦干眼泪说:“好啦,玩去吧!”儿子走后,朋友抱怨开了:“总是这样!一张嘴就喊‘妈妈、妈妈’。你知道,有时我心里真不好受,好像我不如妻子疼爱他,好像我们这些当父亲的除了处罚孩子什么也不会干,其实我常常给他买玩具,疼爱他……你说,为什么小孩子都这样?”我耸耸肩说,如果家里没有母亲,那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