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从明确艺术设计教育目标、提高招考及录取标准、加大课程及教学改革力度、重视对人才人文知识的培养、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清醒面对数字化时代的误区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途径,以期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剧,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正逐渐与国际全面接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同国外交流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多元化方向的选择.如何改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使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已成为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文藜 《文教资料》2014,(28):80-81
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拥有竞争力的必备要素,这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文化”作为时代的标志,也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从创新能力的分析与评价、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了艺术设计教育中文化传承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人“定岗双元,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以此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21世纪初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一门“创造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艺术学科,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开始注重艺术实践,这一理念应用在教育中,不仅符合了新课改的课程要求,还遵循了艺术设计本身的特质与学科规律。目前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从“创造性”“实用性”角度进行深度挖掘的书籍并不多,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是其教育过程中面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应对策略,同时也是中国艺术设计融入全球市场的一个判断标准。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出了一定的规模,并借助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开始与国际艺术设计潮流逐渐结合,新的设计理念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激起浪花,激发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艺术设计教育的长足进步,各个高校分别扩招,但同时更多的问题开始浮现,如理论先行、师资跟不上等。  相似文献   

5.
潘春亮 《教师》2015,(2):104-105
这些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不断发展,而创意人才是创业产业的必备资源,没有创意人才就难以促进创业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创意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介绍,提出了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而文创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创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文创化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为提升人才培养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薇 《教师》2010,(17)
环境艺术设计学对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而言是个相对年轻的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使该学科在高校的定位直至今日仍然比较模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职能也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势必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李薇 《教师》2010,(20):18-19
环境艺术设计学对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而言是个相对年轻的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使该学科在高校的定位直至今日仍然比较模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职能也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势必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下社会多元化体系发展,适应这一潮流,艺术设计教育也朝着多元化体系发展。同时,这也与艺术设计学科交叉特征与我国设计教育发展历史密切相关。本文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一番探讨,以期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娜子  万礼 《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22-123,115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目前国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其艺术设计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有相当多的还在沿袭高校传统本科艺术教育体系模式。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改变现状,不断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文主要是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其质量的提升成为新的热点问题。提升网络教’育中毕业设计阶段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应从平台建设着手,以活动理论为依托,充分挖掘网络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辅助平台的设计需求。综合各方面的需求,设计并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助平台,保障网络教育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和现行双语教育模式及目标设计,指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模式泛化和语言使用问题,认为双语教育的模式应体现双语教育目标,而双语教育的目标设计应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为依据,才能满足不同民族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双语教学中民汉语言的使用应以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能力为依据,以实现双语教育目标为目的,实事求是地实现教学语言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跟上时代步伐的更高要求,培养的设计人才务必适应社会的发展,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计与课程结构都相对滞后,办学条件先天性不足,教材不实,教法单一,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机无定,“设计”二字在师生头脑中无根。由此,工作者唯有认清形势、深入探索、不断革新,方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专业的特点,是因为学前教育是一种专门职业,所以学前教师教育应该是一种专业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存在学前教育是历史的原因,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专业化的特点.所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充分体现其专业性、人文性、教育性(师范性)和国际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和专业知识培养的系统性、专业能力培养的全程性、专业情意培养的融合性等三个特色.  相似文献   

15.
"致用"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目的,"致美"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特性,"致用致美"是高职艺术设计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霞 《教育学报》2012,8(1):13-18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学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迅速发展,资源建设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成为制约地方电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笔者结合多年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地方电大网络资源建设工作要结合本校情况,依托学科发展,明确建设思路,打造特色,强化资源一体化设计和应用,完善资源应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建议,以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得到更快更好发展,满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教师培训承载了"补课"的任务,承载了4%教育投入目标的实现,承载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厚望。面对这样一种难以承载的负荷,教师培训应该重新反思定位其核心目标,这便是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行动。在这个目标之下,教师培训应该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到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常态思维。  相似文献   

19.
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欢迎,有效的品德教育必先理清其涵义及课程设计理念,在民主、自由、多元与开放的新世纪,品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品德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应该包括课程观、学校观与社会观等九个理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检测,以免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20.
金仁和 《高教论坛》2007,(4):108-110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形势,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渡时期或大众化教育的初期阶段,本科教育必须加强教学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提出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的定位要符合学校层次,建立自己的特色;通过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定位设计,着重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定位思想,为新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计划如何体现时代的特色、层面的特色,地方特色和办学传统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