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中小城市的镇江、扬州旅游业要在竞争中提升,可寻求以"长三角文化休闲后花园"形象进行城市旅游合作,利用工业旅游、餐饮、事件旅游、建筑文化、亲水娱乐、夜间娱乐、特色商品等旅游元素展开一系列合作,并采取相应对策,共建旅游"双子城".  相似文献   

2.
传统娱乐文化的开发对于城市旅游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这可以从塑造城市形象的独特性、提升城市形象的文化品位两个层面得到证明。同时,传统娱乐文化的开发符合游客对传统文化与日俱增的兴趣、城市娱乐休闲新时尚及游客参与等趋势,说明传统娱乐文化在城市旅游中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此外,传统娱乐文化在城市旅游中的开发应注意与所在城市的适合度、规模性,并强调现代技术手段需合理运用,商业化与文化性、雅与俗的关系等需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产品共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中坚层-外围层,第一层为大众旅游产品系列,第二层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游客提供的专项产品系列,第三层是营造旅游文化氛围,提升文化旅游形象及竞争力.三个层次的产品系列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共同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结合山东莒县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构建了以莒文化、福寿文化、佛寺文化和民俗娱乐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宁夏与新加坡在葡萄酒文化旅游合作中存在旅游产品设计同质化程度较高、复游率低、民族特色不鲜明、文旅服务配套尚有改进空间等问题。文章基于集体行动理论框架,以推动葡萄酒文旅行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深化宁夏与新加坡文旅产业融合与创新为目标,结合宁夏与新加坡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实践,剖析宁夏与新加坡葡萄酒文化旅游合作的特色合作机制与产业融合效应,以期为宁夏与新加坡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主要有休闲娱乐类、景观建筑类、教育展示类、遗址遗迹类、古村镇类和工业遗存类6大类,其中休闲娱乐类数量最多,遗址遗迹类数量最少;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衡;总体核密度分析呈现出以洛阳为中心的高密度区,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密度呈现不同特征;地形、水系、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交通是影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成为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在分析扬州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扬州文化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的对策:树立独特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加快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外化;加强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注重旅游产品深度体验开发;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大力开发娱乐休闲产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主导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框架下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在中哈两国政府实施互办“旅游年”国家旅游战略大趋势下,两国需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从以下方面科学选择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法律机制的新路径:通过多边磋商、双边协议、内国法对接、区域管理协作的方式在旅游免签制度、国际旅游合作准入机制、哈萨克草原文化主题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制度、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园区管理办法方面着力,为中哈两国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汉正街作为汉口商业文明的发祥地,积淀了浓郁的商业文化和良风美俗,在此基础上,构建汉正街商贸文化旅游,既有助于整合和利用汉正街文化资源,又可以带动餐饮、娱乐、休闲、物流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从汉正街商贸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商贸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说来,主要包括经济文化民俗、娱乐文化民俗和历史文化民俗三个方面。经济文化民俗包括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和消费生活习俗;娱乐文化习俗包括山西民间锣鼓、礼火、山西民歌和农神学拜等,极寓特色;历史文化民俗包括长城文化、辽金文化、佛教文化和晋商文化。我们立足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网络,逐步把山西建成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京杭运河苏北段沿岸城市淮安、扬州开展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战略,认为可以依托运河文化主题强化文化、旅游合作以及创意产业融合,开展产权共享、影视演艺、创意设计等多层次合作,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业态和多样性文化旅游区,这对于传播运河沿岸城市的文化形象、合作打造运河文化品牌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扬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扬州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指出扬州文化旅游开发的不足,具体为各旅游景点、旅行社、酒店之间缺乏协调发展的团队精神;对各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水平不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有所欠缺。提出扬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新策略,既地方政府切实发挥宏观协调作用,旅游一线单位充分发挥主力服务作用,旅游科学研究者大力发挥鼎力协助作用,城市居民尽力提升文明素养层次。  相似文献   

12.
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诸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为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着缺少经典、开发层次不深、文化旅游资源亟待整合及缺少创新等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20年江苏水稻生产数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Topsis综合评价和趋势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江苏各地水稻生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指导江苏水稻生产优化布局。结果表明:江苏粳稻生产应向苏北、苏中优化布局,其中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和扬州可以适度增加粳稻种植面积,泰州、南通、南京、镇江、苏州、常州、无锡应稳定粳稻种植面积;江苏籼稻生产应向淮安、宿迁、徐州和南京优化布局,盐城、连云港、扬州、泰州、常州和镇江可以适度减少籼稻种植面积,提倡“籼改粳”,并提出优化布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之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迅速,这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在结合扬州职业大学多年旅游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精致城市,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使扬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低碳化道路。在拥有政府、经济、技术三大支持与资源优势的条件下,扬州乡村低碳旅游模式需要政府、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扬州市、县政府应构建乡村低碳旅游产业体系,乡村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公司与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应提供乡村低碳旅游产品及服务,旅游者应践行乡村低碳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求出长三角经济区16个优秀旅游城市人居环境与旅游业的综合评价得分f(x)和g(x)以及两者的协调度值.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南京、杭州、无锡、绍兴、台州、舟山、泰州和湖州,f(x)<g(x),这些旅游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虽然较高但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其他城市f(x)>g(x),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水平高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协调度方面,上海、南京、杭州和无锡,协调度指数大于0.8,城市入居环境和旅游业处于良好协调阶段;宁波、南通、苏州、常州、嘉兴、扬州、镇江,协调度指数位于0.7 ~0.8之间,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余城市协调度指数小于0.7,处于初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扬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现阶段扬州众多旅行社推出的产品一般只是扬州著名景点的简单串联,没有全面整合具有文化意义的旅游要素。文章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阐明开发扬州旅行社文化主题产品的意义,指出开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扬州旅行社文化主题产品设计类型,并提供具体设计示例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扬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以扬州为例,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文化旅游开发。通过分析扬州名城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扬州名城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和开发重点,从而促进名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做大做强扬州市旅游业,必须进一步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县域旅游业快速发展,实施扬州旅游"一县一品"战略。本文指出扬州市县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施"一县一品"战略、发展扬州县域旅游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旅游是扬州旅游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总结了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提升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加大对双东历史街区的文化开发力度;增加夜间文化项目,推出大型文化实景演出——《扬州运河印象》;采用影视营销、事件营销、音乐营销等创新营销手段;提出新的旅游形象口号"运河之都,名人荟萃,盐商故里,休闲宜居——新城扬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