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以锦 《传媒》2006,(2):16-18
春夏秋冬,是自然的更替.我们早已熟悉某一报刊或某种报刊的严冬,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某些报社的严冬,但是我不认同整个报业的"严冬论".报业作为一个产业,将在外部压力下进发出内部整合和创新的激情,迎来真正稳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报刊整顿.明确和规范了办报主体及加强报刊资源的整合等措施。改变了报刊市场的无序状态。与此同时相继成立报业集团则明确了报业改革和媒介产业化的方向。我们认为,报业产业化的条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生产力支持,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二、政策和管理层的支持,这直接涉及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三、投资支持,中国报业发展至今主要是靠自身造血即广告或发行收入获得利润。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入中国报业受到限制,目前看来报业通过向银行贷款以及自身的有效经营基本能够解决报业发展中的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业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后,去年发展速度放缓了下来,有的同行甚至说报业发展遭遇了“严冬”,走到了“拐点”。  相似文献   

4.
对于刚刚过去的2005年的中国报业,有人曾用“疲软”和“四面楚歌”来形容。还有的说,中国报业的“严冬”季节已经来临。我想,这有些言过其实了。有关监测显示,从2005年3月起,我国报业广告的月增长率开始同比增速呈现下滑趋势,6月份的同比增幅已不到3%。去年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平均仅增长7.08%,首次低于GDP的增幅;而此前十几年,国内报刊的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高达30%以上。也许这个数据不是那么全面准确,但对趋势的判断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对全国报社和报业集团抽样统计后公布的资料也表明,国内报业集团去年…  相似文献   

5.
陈钢 《传媒观察》2004,(5):27-28
近几年,随着报刊整顿工作的推进,党政部门办的报刊以不同彤式纷纷投靠到报业集团的门下,使得报业集团下属的子报子刊数量急剧膨胀。这一状况好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报刊刊号仍是难得的稀缺资源,搞得好,可以为报业集团的发展增加新的平台;但另一方面,这些报刊厚先主  相似文献   

6.
世界报业现状万以仁电视业的发展与普及,已日益影响到人们订阅报刊,报刊的订阅量日益下降。尤其不少报刊的广告业务为电视所取代,引起报刊界人士发愁。当前,全世界报业多数处于不景气的疲软状态;许多报业都依赖于广告、国家财政补贴、抑或为某个党派的代言喉舌获得津...  相似文献   

7.
对于刚刚过去的2005年的中国报业,有人曾用“疲软”和“四面楚歌”来形容。还有的说,中国报业的“严冬”季节已经来临。我想,这有些言过其实了。  相似文献   

8.
一、报刊网站与报刊母体的关系报刊网站作为媒体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考虑报刊网站营运方式时,它应该怎样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有些报业媒体开始探索报刊网站与报刊母体“机制剥离”的发展道路,这对报刊媒体的整体发展是否有利还很值得研究。如果我们把报业媒体看作是一种企  相似文献   

9.
肖景辉 《传媒》2005,(12):7-10
2005年,对于曾以“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而笑傲群芳、创造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的中国报业来说,用“疲软”和“四面楚歌”来形容其现实处境似乎并不为过.从令人瞩目的高增长到举步维艰的“严冬”困境,这巨大的落差,给中国报人带来空前的忧虑和思索.忧虑的是,这种“严冬”气候可能会演变为一种常态,使报业竞争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思索的是,中国报业如何才能在"严冬"的雾霭中拨云见日,创造出"传媒战国时代"新的报业神话。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这不只是一个时髦的词汇,这是报纸应对新媒体冲撞必须要走的道路。报业的严冬似乎还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我们仍然沐浴着报业的暖阳,但喷薄而出的新媒体渐显王者气象,如果我们只是等待观望,那么当新媒体掀起的巨浪波澜壮阔之时,我们将会措手不及!新时代的报人应有超前的眼光与魄力,早谋划早动手,立足报业优势,进军新媒体领域,向全媒体转型!  相似文献   

11.
2005,中国报业寒风中的徘徊与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于曾以"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而笑傲群芳、创造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的中国报业来说,用"疲软"和"四面楚歌"来形容其现实处境似乎并不为过.从令人瞩目的高增长到举步维艰的"严冬"困境,这巨大的落差,给中国报人带来空前的忧虑和思索.忧虑的是,这种"严冬"气候可能会演变为一种常态,使报业竞争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思索的是,中国报业如何才能在"严冬"的雾霭中拨云见日,创造出"传媒战国时代"新的报业神话.  相似文献   

12.
罗娜  易巍 《新闻界》2006,(2):43-44
在遵循科学发展观前提下,全面和谐发展报业集团,是报业为之奋斗的目标。众所周知,报刊是报业集团存在的基础,报刊的发展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报业集团处于系列化模式的发展阶段,子报子刊,作为我国报业集团化的产物,其政策依据是新闻出版署组建报业集团的文件,其中第一条规定“(报业集团)除主报外,应拥有4种以上的子报子刊……”,目的是治散治滥,以达到报业集团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因此,子报子刊作为报业集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报业集团和谐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摘     
全球报业发展的大趋势──集团化报业集团,一般是指同时在两个以上地区、拥有两种以上报刊或其他媒体的报业联合体。建立社会主义报业集团问题势在必行。第一、报业集团化是世界报业发展的潮流。第二、集团化是中国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报业集团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第四、报业集团化,是适应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以及追求最大效益的理想选择。第五、报业的集团化,还是加强报业市场管理的需要。(范毕摘自《中国报刊月报》)西方新闻界写短新闻的办法第一,采用客观报道手法报道新闻事实,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泛的议论。。第二…  相似文献   

14.
蔡敏  周定泰 《新闻界》2005,(4):43-45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又一次进行了大的报刊整顿,这次整顿通过明确和规范办报主体以及加强报刊资源的整合等措施,改变了报刊市场的无序状态.与此同时中国相继成立报业集团则明确了报业改革和媒介产业化的方向.在我们看来,报业产业化的条件应该包括:一是生产力支持,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二是政策和管理层的支持,这直接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三是投资支持,中国报业发展至今主要是靠自身造血即广告或发行收入获得利润.……  相似文献   

15.
报业"严冬"论已流行几年了,大众报业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却反其道而行之,力挺纸媒,并以大众报业为基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体会与经验,均在其2012年7月由红旗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6.
徐再杰 《新闻知识》2001,(Z1):15-16
未来几年,深圳报业市场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报业大战。外地报刊凋集大兵团来深抢滩登陆,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烽火硝烟连天涌”。 在这场报业大战中,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胜战准备。对新一轮的报业竞争作出正确判断,在“劲敌”面前,拿出我们最尖端的武器,最高超的武艺,最有效的“杀手锏”,夺取战斗的胜利。 现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报纸,是报业的根基.报人的生命,要以报为业以报为家。 社会以人为本,报人以报为业,没有报纸,就没有报人,没有报业,没有报纸广告,报社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物业、三产业都是…  相似文献   

17.
深圳报业集团是2002年9月组建的,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和深圳商报社联合组成。现在有15份报刊、一个新闻网和一个出版社。我们两年来制度创新实践主要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第一个重要基地.自1841年至1860年的20年间,香港先后出版的英文报刊有17种,加上中文报刊的数目,超过同期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的总和.①我们将其称之为近代报业发展的"港中心"时期.  相似文献   

19.
报人出访,免不了对报业的考察。苏联报刊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0月12日,我们抵达莫斯科的次日上午,就在《劳动报》编辑部,与报社外联部主任瓦西里柯夫同志交谈,第一话题便是两国报业的状况。我们回答了主人的一连串提问,如“中国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少发行量?”“主要读者层分布在哪里?”我们回答后,立即对应地提出了一连串我们同样感兴趣的问题。“苏联目前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大发行量?”“贵报的读者层是哪些?”  相似文献   

20.
邱沛篁 《新闻界》2012,(2):77-78
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报刊长大的.由于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关注报业、研究报业、学习报业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阅读报纸,转而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上获得信息.面对数字新媒体的挑战,报业如何应对,这是当前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