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重要三角函数,其研究内容和解题方法与刚学过的正、余弦函数是基本一。致的。它既加强了我们对函数的深化,又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等内容做好了知识储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在教学中用到的数形结合和数形统一的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坐标法为核心,教"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所蕴含的思维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好数学教学".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入倾斜角的概念,在倾斜角概念肯定和否定例子的辨认过程中深化概念;应用坐标法思想引入斜率的概念;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倾斜角的变化引起斜率的变化(数形结合思想),从函数角度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函数思想);以教材例题为本,体现例题教学的示范作用;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揭示练习1的思维本质.通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课堂教学,学生会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时,有些老师先让学生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所画图象直观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对于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它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这是因为学生在小学学习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是通过画图观察得到“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在初中学习正比例函数时,也是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来观察得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现在学习一次函数,如果还是让学  相似文献   

4.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这节课是高一学生在学习完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会用五点法作图后学习的知识.本节课是旧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9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第3课时,是新教材人教版必修4第1章第5节第1课时;它是函数图象伸缩平移变换的特例,是初等数学一般函数图象变换的基础,是高考的热点、难点;它是在完成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坐标法为核心,教“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所蕴含的思维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好数学教学”.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入倾斜角的概念,在倾斜角概念肯定和否定例子的辨认过程中深化概念;应用坐标法思想引入斜率的概念;在《几何画秘动画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倾斜角的变化引起斜率的变化(数形结合思想),从函数角度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函数思想);以教材例题为本,体现例题教学的示范作用;利用,(几何画榔动画演示,揭示练习1的思维本质.通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课堂教学,学生会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基础模块)(下册),主要内容是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本节课通过微课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探究倾斜角和斜率的变化规律。学习和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前,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课前练习反馈表。课堂上,解决学生课前自学中产生的疑惑,并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过程,推动学生去发现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规律,促进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后分层作业,拓展学生思维,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作了发展题的解题视频,便于学生重复观看,自主学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分析1.知识点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入门课.学生对几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中所学的直观图形的感性阶段,因此需要从学生最熟悉的直线入手,去研究刻化直线性质的量——倾斜角与斜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都应当得到适当的体现,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有倾斜角、斜率的概念,还应当包含坐标法、数形结合思想、解析几何发展史等.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描  相似文献   

8.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通过"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  相似文献   

9.
对于"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沪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首先给出直线倾斜角的概念,然后直接将倾斜角的正切定义为斜率,因而在内容理解和知识衔接上显得不够深入、自然。在教学中,重构斜率概念的历史,从现实的滑雪情境出发,回顾已知的一次函数、直线方程知识,让学生经历斜率概念的自然产生过程;还通过几何表征沟通符号表征和三角表征,加深学生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又通过历史再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课后反馈表明,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角函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载体,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同学们在学习或复习三角函数时,既要注重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三角函数的图象、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性质,以及化简、求值和最值等重点内容,又要注重三角函数知识的工具性,突出三角函数与代数、几何、向量的综合联系,以及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热点发布Ⅰ: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章复习的重点,近几年高考加强了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力度,主要考查:①三角函数本身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问题;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问题;③通过三角函数(或三角函数与其它知识的综合)考查函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籍助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的直观,去理解、记忆数学的概念和性质,并用以解题,这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比如现行中学数学课本里,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性质,就是通过观察它们的图象,抽象得来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又是通过单位圆中函数线描点得来的。又如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牢记30°、45°、60°这几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有经验的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在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基础上去记住如下图所示的两个  相似文献   

13.
抛物线中的角度问题较为常见,涉及求角度关系,转化锐角三角函数值,解直线倾斜角等.角度问题突破需要结合关联知识,从向量积、解三角形、直线位置与斜率关系等视角破解.本文结合实例探究抛物线中角度问题的破题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对数函数是学生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及指数函数之后学习的第二个新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一种新的函数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应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的又一次实践.对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幂函数、三角函数等更多的新函数打下基础.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学生在函数图象与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斜率公式将直线的倾斜角与点的坐标联系在一起,因此它既有几何的特性又有函数的代数性质,所以斜率的出现开辟了数学解题的新天地.妙用一:利用斜率公式解决共线问题由于斜率反映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的斜率都相等,因此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解决三点共线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这章是在函数,函数图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讲的三个基本初等函数。以后还将学习三角函数,连同三角函数的反函数,构成初等函数的五大基本初等函数。全套培训教材的函数内容就学本章这三种和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就不学了。全章包括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换底公式、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等。学习要求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几种常遇到  相似文献   

17.
1 学情分析 (1)认知分析: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研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经验与方法,明确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初步获得了"画图——看图——说话"这一主线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就是本节课的"生长点",它的正向迁  相似文献   

18.
<正>在九年级《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就开始接触顶点.笔者在教学中研究发现,学好二次函数,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它的顶点,二次函数的性质才会一目了然,解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也会得心应手.一、抓好顶点是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首要途径对于《二次函数》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也明白学习函数都是从图象开始,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画最简单二次函数y=x2的图象,首先  相似文献   

19.
<正>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描述客观世界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通过对三角恒等变形的学习,能体会问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通过对解三角形的学习,能深化对"普遍联系"的认识.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是学习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入门课,是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图象法作为研究函数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从  相似文献   

20.
三角函数问题一直是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高考解答题加大了对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考察的力度,这类考题一般是通过研究已知函数图象或化简已知函数式,才能决定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与图象变化情况.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已成为常考不衰的热点题型,下面例谈高考中三角函数图象的各种类型与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