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徐继立 《阅读》2015,(11):21-23
老舍先生说得好:"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是啊!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我们的习作中,要去捕捉人物动作的精彩瞬间,细致、形象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凸显人物的神韵。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一个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人物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行为举止,一步一步像放电影一样用"慢镜头"表现出来,那么对人物的描摹就具体可感了,其性情特点也就鲜明突出了。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2.
梅志军 《阅读》2014,(47):28-29
<正>如何写活笔下的人和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老师觉得有这么两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可以帮助我们写活人和物。眉毛胡子一把抓说到"眉毛胡子",很多人就想到人物的"外貌描写"。确实,写好外貌,才能将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外貌描写,包括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但是不是要在作文中面面俱到将人物的这些方  相似文献   

3.
周婷 《阅读》2008,(11):22-24
同学们,人物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虽然它在作文中占的分量不重,但如果写得好,不仅会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烘托主题思想。人物外貌描写可有讲究了:  相似文献   

4.
夏晓勤 《阅读》2014,(10):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小书虫:哈,我有一招!叫:“人物勤开口!”用了我这招,写出来的作文可生动了。  相似文献   

5.
圆形形象需要圆形描写的方法。圆形描写的角度主要有第一人称感受印象的角度,作品中人物观察感受的角度,作者站在作品中人物主场上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邹粉善 《阅读》2012,(4):22-23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写作文时,如果我们对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的描写,那么所写人物就会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先来看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巨人的城堡》一书中的两个镜头吧:  相似文献   

7.
宋国华 《阅读》2009,(6):22-23
同学们,写记叙文少不了写人物,写人物就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8.
朱秀玲 《阅读》2013,(4):22-23
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生动的语言,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李海华 《阅读》2014,(38):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管晓成 《阅读》2007,(10):22-23
我们一些同学描写人物外貌时经常这样写道:"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读起来感觉蛮生动的,可是细细一品味,发现符合这样描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校园里到处都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特别、有个性呢?  相似文献   

11.
王杨梅 《阅读》2014,(47):18-20
<正>在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人未出场,却因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人物的语言表达,用心去解读言语之中蕴含的深意和  相似文献   

12.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13.
毕传高 《阅读》2012,(12):22-23
文章中精妙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写活人物的一大法宝!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语言描写方法。喃喃独白,凸显心事 语言描写第一式——独白式,即将人物的心事以自言自语的形式融入文章之中,达到心理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4.
万进 《阅读》2008,(11):20-21
一位作家说过,“在所有的艺术语言中,最要紧的是动词”。而动作描写更是通过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深刻的课堂印象是知识的有效保持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幽默”强化印象幽默具有极大的魅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形象,能消除学生疲劳、调节情绪,缓解师生矛盾、纠正错误动作。如:教师把学生支撑跳跃落地时低头含胸、两臂弯曲和电影中敌人举手投降的形象模仿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自己错误动作如此滑稽可笑时,就会在笑声中纠正过来,给学生留下印象。二、“故事”强化印象把知识与寓意深刻的故事联系起来,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知识印象。如:马拉松的比赛距离,与马拉松运动的起源结合起来讲,会比呆板、公式化的讲解印  相似文献   

16.
《死水》新奇而浓丽,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新奇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正如波德莱尔对一具爬满苍蝇的死尸极力描写,闻一多先生也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进行了独特的构思,竟然对北京城西单臭水沟这样一个臭的形象给予美的点缀,使人更加厌“恶”,弃丑图美,破旧立新。这样的构思如异军突起,奇崛有力,给人印象深刻。《死水》的浓丽也不同于闻先生其他诗歌中对神州山河所表现的壮丽和生活彩色的明丽,而是一些繁密而具体的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用这些美好的词语去描写一潭死水,使我们对此诗的新奇感受又更深一成。  相似文献   

17.
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水浒》以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而显示了作者进步的世界观和作品高度的思想性。《水浒》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一部《水浒》塑造了众多的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于《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茅盾同志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指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  相似文献   

18.
陆京梅 《阅读》2011,(9):21-23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可见,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何使语言描写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呢?写好提示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9.
周飞 《阅读》2023,(82):40-43
<正>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很多事物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究。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探究,就一定能发现许多不易察觉的美好,写出特别有生活味儿的习作。一、选择素材,偏爱新颖的发现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如此,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仍然有某些特点还没被人发现,还没被人写过。留心周围的事物,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写新发现,才能让文章与众不同,使读者眼前一亮,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徐继立 《阅读》2014,(12):22-23
世界上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用文字去生动传神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以自白表现人物心理。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想法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我们把人物直通内心世界的自言自语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