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晓彬 《大观周刊》2011,(34):213-213
语际语言也即中介语,是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过渡语言,常常困扰着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文章通过对学生实际英语写作案例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语用失误,并从语际语言的角度出发,以词、句、谋篇布局为依托,深入思考了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际语用现象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培养语用习得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现代汉语语法专著。该著作在语言理论、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从语言理论角度看,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生成语法”的汉语研究专著,该项研究从一种新的分析角度来描写说明汉语句法结构的构成及变化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开拓精神。本书借鉴了生成语法的“管辖与约束理论”及“空语类理  相似文献   

3.
周婉  陈伟 《新闻前哨》2012,(11):64-66,69
本文以香港名人微博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基础,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网页中随机下载了几百篇香港名人的微博作为语料,对其中的粤、英语码转换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语码转换在以"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为基点的香港所体现的特征,以及证实语言顺应模式在微博语篇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李清 《新闻战线》2015,(3):127-128
新闻传播的跨语际交流是当下重要传播渠道之一。笔者认为,二语习得者在英语新闻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语法、词汇乃至语言交际层面的错误在所难免。英语语言二语习得者易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把已习得规律迁移到英语使用上,造成英语理解偏差和使用错误。传统外语教学对学习者有错必纠,但就交际教学法而言,则应该注重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的顺畅性,因此可以适当地忽略某些细小问题,以免影响交流、挫伤学习者积极性。事实证明,英语新闻以一种视角引入  相似文献   

5.
赵卉 《大观周刊》2011,(33):30-30,12
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在二话习得重的地位展开论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回顾了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等相关理论对语言迁移的影响。详细论述了语言迁移的发展阶段和经历的阶段,并展示了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鉴于理论分析,从而引起对语言迁移现象的反思。通过数据分析,从词汇、形态、句法和语篇方面,分析了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金道荣 《文化遗产》2010,(1):134-139
本文从清代带满腔满味的"满汉语"的中介语现象入手揭示了有关老北京话与京味的前身,并为了证明本文的看法还解释了满语族所讲的"把"字句,即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框架出发集中讨论了以《红楼梦》为首的"满汉语"中介语现象,直到《儿女英雄传》这种错误运用才大大减少,到了老舍时代,就几乎找不到语言的错误运用了,但是对于满腔满味渐渐变为京腔京味的过程很少有人注意,老北京人自己也不知道其来源,只不过无意识地人云亦云而已。研究结果显示"把"在北方汉语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原因与阿尔泰语系语言长期接触而错误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的框架希望能够帮助解释汉语史上存在的特例或者特殊语法的现象,还希望能够帮助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法隐喻研究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不仅为阐述隐喻本质提供了新视角,而且揭示了语法重塑人类经验的功能。从新闻语篇入手,分析语法隐喻在构建新闻语类语篇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篇与信息     
张侨店在州四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发表的《语篇与信息》一文中指出,不同研究领域对信息的定义是既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语言学界使用信息这一概念主要用以表达以语言为载体所传送的消息内容。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看成是交际一方通过学习或亲身经历等方法所搜集到的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看法,用语篇这一载体传递给另一方的消息内容。语篇所传递的信息是一组信息而不仅仅只是一条条孤立的信息。语篇中所陈述的各条信息组成了一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息链。信息具有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一方面,它是…  相似文献   

9.
李敏 《大观周刊》2012,(7):13-13,10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通过对奥巴马欢迎胡锦涛主席访美的致辞文本进行语气、情态、人称等人际功能的分析,揭示了以奥巴马总统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对胡锦涛一行真诚的、热烈的欢迎以及期待中美合作互利的立场,同时也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戴蓉 《东南传播》2012,(7):183-184
播音的创作形式决定了播音的创造性特征。播音创作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而言语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播音创作具备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由语言与思维来创作的特征。同时,这个特性又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语言与思维密切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内在语的存在。本文仅从新闻类稿件的播音这个角度来探讨内在语在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告作为一种宣传策略和手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模式和产品的销售状况。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语场,语旨和语式对英语广告语篇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蔡敏 《大观周刊》2010,(37):65-65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人与人交往中,人们力图用比较含蓄、婉转、无刺激的语言淡化或排除各种令人不愉快的联想,从而增加交际过程中言语表达的可接受性、认同性和得体性,减轻听者的心理刺激和压力,使其更容易接受,以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和效果。可以说,委婉语是交际活动中的一种“润滑剂”。  相似文献   

13.
批评性语篇分析(CDA)是1979年由Fowler、Hodge、Kress、Trew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过去的20多年里,研究批评语篇分析的人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史超 《大观周刊》2011,(5):38-38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以阅读为主导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再一次强调注重综合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于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法语篇分析法应运而生。本文致力于讨论语篇分析法的理论依据和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田杰 《大观周刊》2011,(13):111-112
死亡委婉语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就会有不同的死亡委婉语。所以在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特别关注死亡委婉语。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他们自己的对死亡的委婉表达,这些委婉语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并且特定文化的死亡委婉语放映了这一特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为了能够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仅仅学习语言是不够的,外语学习者还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死亡委婉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给出了一些死亡委婉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采谈论中英文化中的死亡委婉语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希望这些分析能给跨文化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郭英 《新闻知识》2012,(7):35-36
新闻报道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通常要求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一功能。新闻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合理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新闻可信度,提高新闻时效性,使新闻报道更礼貌,更生动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目的。本文探讨了模糊语在新闻中几大语用功能,同时还以关联理论的推理交际模式分析了新闻模糊语言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过渡语"是指介于地方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逐渐向标准普通话过渡的言语系统,是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变体。也有人称之为"地方普通话"。过渡语显示出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关键问题,所以,"过渡语"的研究对有效地提高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丽水地区过渡语语音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又分丽龙、松遂、青田、缙云四个次方言片,分析归纳了丽水地区各县、市"过渡语"语音方面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杨蒙 《青年记者》2016,(26):72-73
当前,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对外汉语类节目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对于自学汉语的人来说,一档系统的对外汉语节目使学习者能够比较清晰地掌握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语用等语言知识,而且会由浅入深地了解中国文化.对外汉语节目凭借电视及网络的优势,将画面、声音、文字等整合起来加入到教学节目中,真实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对外汉语类节目更加适用于非目的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而对于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接触不同类型的节目会是他们课外学习汉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英语公示语的功能和语言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向大众展示的文字语言,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了解西方国家的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特色,掌握英文公示语的特征和规律,是研究和探讨我国公示语翻译手段的重要途径。本文列举了大量的英语公示语实例,并对其功能分类和语言特色作了分析,指出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过程,其语言风格应遵循话语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何继芬 《大观周刊》2013,(7):229-229
中学生学习英语语法是必须要学的,语法教学能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规则有明确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规范。不过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我们教给学生英语语法,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的能力,更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英语语法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