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东北现代女作家萧红与梅娘的作品都以鲜明的女性意识立于文坛.二人都立足于自身的生存体验,从女性生存状态、情感心理等层面观照北方女性,抨击男权社会和男权意识,并剖析女性自身.然而由于两人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不同,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也不同,因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写作的核心因素.张欣选择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立足于城市女性自身的生理经验和心理意识,书写了女性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存在的本真,在展示城市女性心路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创作主体自身女性意识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虹影是当代中国文坛中备受争议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及华丽的言辞来表达女性对自身生存价值的追寻与认可,在作品中蕴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虹影的小说通常将女性置于一个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借助历史与现实的差异,将自身代入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使文学作品与自我身份惊人的重合,以自身的意识与对社会的理解,塑造了女性生命意识权利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哈代是一个女性本真生命奥秘的探寻者,他敢于正视人自身的身体感官意识,敢于承认肉身之于文学的回归,从而能够洞察女性对自我价值追求的动因,即生命本能冲动引起的各种自我满足的欲望,并艺术地表达了这种人性的本质要求,使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源自生命本真的人性魅力,超越了他的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相似文献   

5.
张晓倩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3):25-29,32
贾平凹作品在以男性"主体"观察、想象、描摹女性"客体"的过程中,展示出女性这一具备主体性的性别群体的自我意识.她们通过对自由爱情、平等权利的追求,充分展示女性生命意识,勇敢地反抗中国传统文化秩序并承担自身责任.这种明确的自我意识,促使女性不断以"反抗"运用自由.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呐喊》是女性作家张雅文的自传,她用自己曲折的经历、真实而又充满正能量的语言激励着大家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生活。通过细读文本发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那个时代的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超越,笔者将此概括为女性生命意识。本文通过对《生命的呐喊》中女性生命意识的分层检视,进而感受生命意识的灵魂传承。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所具有的女性意识是以前文学作品很少触及的,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关汉卿所处的特殊的时代环境和文人边缘化的社会环境是促使他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但由于他自身的男权意识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其女性意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描绘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活现状。作为男权社会中温顺善良的青年女性,苔丝已经开始觉醒,并且萌生了反抗意识,争取自身独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堕落腐化的文化氛围中奋力保持纯洁的本性,最终却被淹没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以悲剧形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安忆"三恋"文本的分析,了解她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欲望深层的探求与把握,从而使女性自身的意识得以彰显,获得了女性文学写作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长期被男权压迫的女作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还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现代女性文学的突出标志是女性意识的凸现。然而,在长达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倾斜与补偿。本文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从时代女性自身意识觉醒等方面来探讨各个时期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发展与演变,进而把握整个时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庐隐以"五四"独立的女性意识和个体生命的切身感受,从情与智的冲突、"围城"内外的纠结到新旧思想的矛盾,展示了"五四"女性在这一特殊时代受主流话语支配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多重矛盾与冲突,表现出庐隐创作中女性叙事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3.
李海燕 《教学随笔》2014,(22):178-179
李清照在封建社会女性受到严重歧视的文学领域,用诗词文章表达女性自我感观,陈述女性内心世界,描述对国家以及对民族的赤诚之心。其一生尝尽人生甘苦,作词常以"花"自况,以"花"象征自身生命状态。李清照的思想意识随着人生命运转折而不断改变,其词体现出了女性的感性思想,也伸向时代的脉搏,是封建时代女性意识最完整的表达。本文主要结合李清照的咏花词作,探讨其间折射出的女性意识的萌芽及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以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日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和王晓玉的《上海女性》系列是两部震撼人心的成功作品,分别典型地代表了女性深层生命意识中的两个不同方向,将这两个方向统一起来,则构成一个层面就是完整、真实、丰富的女性人格自身。  相似文献   

16.
"女性文学"的界定依据应为是否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因此,女性文学专指女作家创作的体现自觉而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反映女性生活、情感与体验的现代文本.女性文学在新时期主要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学中"人"的意识的自学以及女权主义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活跃而产生并逐渐形成高潮.新时期女性文学所走过的是由"人"的自觉到"女人"的自觉与强化.成熟的女性文学应该纳入人学理论框架中去思考与创作,它所提供的应该是女性自身和人类的双重信息,性别意识淡化与超越应该是女性文学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记载了丰富多彩的美女形象,歌者用比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经》时代女性的体态美、容颜美、服饰美、性情美、心灵美,反映了当时女性在以男性为审美主体的社会背景下,追求外美与内美的统一及其崇尚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徽州妇女文学作品中,蕴含难得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学活动中的平等意识、女性的自我映射与同性关注、抒发女性情感与生命体验、对男女不平等和女性生存困境的喟叹与反思这四个方面。这些女性意识既体现出清代女性文学的时代共性,又具有徽州地域文化的特性,对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奠基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在中国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女性意识作为社会群体意识,浓缩着女性在历史与传统的缝隙中进行的苦苦挣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精神求索与精神畸变。女性意识在冰心和李清照身上强化表现为:由对自我生命的流连,衍进到对群体生存境遇的观照;由对个体的自审自爱,衍进到对时代走向与民族命运的关切。审视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的成长经历,她们用自己的诗文,为我们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理想,绘就了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女性写作研究领域,对女性意识的探讨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也是对女性意识的挖掘。作为生物性的“人”,我们都有各种生物性需求和欲望本能,传统的作品大多凸现出男性的这种生命本体的意识,而女性被置于纯洁、唯美的位置,她们只能含蓄地表达朦胧的内心活动,她们生命本体的意识被压抑,被描述为不合理的。事实上,女性意识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除了社会意识层面外,还包括灵和肉的内容,所以说对女性自身的发现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对男权化的一种反抗。虽然这种觉醒是人的一种生物本能,但是在敢于表达敢于言说时便赋予了其强大的精神内涵。徐坤的小说在展现女性生命本体意识同时,也对女性意识进行着出人意料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