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彭永华  黄琳 《考试周刊》2011,(46):57-58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上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会影响到留学生今后的汉语学习。作者通过观察新疆师范大学教师讲课和对初级留学生的问卷访谈,探讨了适合中亚初级留学生的课堂教学语言问题,发现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宁 《文教资料》2021,(3):211-212,230
线上混合式教学在教学工具、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具有混合性。在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线上混合式汉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效率,满足线上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需求,促进线上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此外,线上混合式教学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颖  孙倩倩 《文教资料》2013,(24):74-75
在汉语国际推广如火如荼的今天,全世界都刮起了“汉语热”的旋风,作为推动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际汉语教师,其素质提升成了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从跨文化视野入手,分析国际汉语教师在其主要从事的语言文化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人际交往三大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探究其素质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初级汉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颇多争论。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初级汉语课上对学生进行“说”的技能训练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讨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如何与初级汉语综合课结合,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实施两人简单任务小组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初级汉语综合课比较适合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此文通过对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文化教学和大学生通识课文化教学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文化教学的新思路——从零起点开始就进行系统的语言文化课教学。试图改变在国际汉语教育过程中高级阶段开设语言文化课,文化内容系统性与深度不够,语言内容占的比重较大;在零起点和初级阶段没有开设文化课,学习者的需求却非常强烈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借鉴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如何培养职前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从反思内容、反思层次、反思过程的视角,重点深入考察一门语言教学类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思性教学环节.研究发现,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从促进职前教师学习、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对教师教育者的要求三个方面,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剑恩 《文教资料》2011,(33):39-40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顺应了“汉语热”的兴起,有助于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是核心,但不可忽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中要重视中华文化传播,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课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对外文化教学是文化传播快捷渠道。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教学中,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关于语言因素教学的研究已比较充分,而对非语言因素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较为薄弱。这与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匹配的。基于对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具有辅助语义传递、辅助形象塑造、辅助文化展示、辅助情感培养等重要功能的认识,我们主张,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教师应当借鉴国外语言课堂充分运用非语言信息辅助教学的做法,在严格区分非语言信息国别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信息的诸种辅助作用,借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本套丛书专门为国际汉语教师量身定制,可用于培训、自学和教学实践。可帮助国际汉语教师巩固基础知识、开拓教学视野。本书适用于国际汉语教师、汉语志愿者,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教材构成本套丛书包括《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技巧》、《国际汉语教师词汇教学技巧》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和讨论了国际汉语教师的标准问题,结合汉语国际化的现状及外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提出应明确面向海外培养的国际汉语教师的规格,并主张以“合格”为汉语教师培养的基本规格。文中讨论和例示了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三基”),并强调在国际汉语教师特别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三基”类课程应不低于总课程量的60%,其中属于基本知识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及汉字本体知识的课程亦不应低于“三基”类课程的60%.以此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首先是合格的汉语教师,保证他们未来汉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不仅是以汉语教学为职能,更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着重探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招生面试环节,适量增加中华文化考察比重;优化中华文化课堂的结构和内容;立足语言本体,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史知识;开展多元化文化实习项目。  相似文献   

13.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核心思想,它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语言游戏视角下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思想,认为汉语国际教师应当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我国的社会生活,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授,积极采用“举例子-反复训练-学生应用”的教学模式,重视语境的建立和再现.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中也同样存在着隐性课程,汉语教学师资应当对其善加利用。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除了范围和内容广泛,还有语言环境隐性发挥作用的特点,汉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此利用好。隐性课程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时间较长的特点,汉语教师要有耐心等待隐性课程出现效果,以便利用好隐性课程这方面的作用。隐性课程内容丰富,汉语教师在利用时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发适用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与《ACTFL语言水平指南》《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进行比较,文本确定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定位;从教学观念、课程、课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法等方面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教学应用问题,并就教学应用可能出现的误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文本认为,教学中不能将语言能力标准等同于语言学习标准和语言课程标准,要重视标准体现的结构与功能并重以及知识、技能、交际三位一体的语言观,避免学生走为考而学的歧路。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两种语言(中外文)讲授非外语语言类课程和非专业外语类课程。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混合型。该类型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教材与授课语言的混合。本土教师采用外文教材(一般为英文教材),用汉语讲授,这是初级的双语教学形式。第二种是授课语言的混合。本土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课堂讲解采用英语+汉语模式。第三种是外籍教师与本土教师的混合。一般是外籍教师主讲,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与我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世界各国要求学习汉语人数大幅增加。本文以英国曼彻斯特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与专业成长研究总结:当好国际汉语教师必须过“五关”即,言语活动沟通“关”、跨文化工作适应“关”,教材整合创编“关”,教学方法技巧“关”,现代教育技术“关”。国际教师只有过“五关”才能当好汉语国际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助力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拓宽汉语教学渠道、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数字教学进行了研究。将数字的文化内涵作为载体,在汉语教学中尝试采用文化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和实地教学法,以期丰富汉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除此之外,对数字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对比不同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找寻其共性与差异性,以数字的文化内涵作为连结点,建立起不同文化交流、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对于以后将要从事小学教育的五年制师范生来说,系统学习这些内容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我在师范学校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工作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讲解语言理论知识(精讲),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运用(多练),概括起来即是传统的“讲练结合”模式,这也是汉语教学常用不衰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吴思霖 《知识文库》2023,(19):192-194
<正>OBE是以产出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本文试将OBE理念融入汉语国际教育实训课程国际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与国际汉语语言技能教学的教学实施中,探讨如何在课程中体现OBE理念,以及如何做好两门课程的过渡与衔接,并提出了课程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意为课程标准的制订以及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提出建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本专业通常会开设实训课程,以满足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训练需求。国际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与国际汉语语言技能教学是广东培正学院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两门专业选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