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古籍整理本应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著作者的意图,因而整理者需要放弃已有的习惯与成见,厘清校本使用的范围、讹误校正的标准等先行概念.他校法是古籍校勘中的常用方法.在《枕中十书》的整理中,使用他校法时,特别关注了著作者的学术之渊源、所见之版本、一家之思见,"以不校校之",以免轻改原书.  相似文献   

2.
刘文典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以校勘古籍而享誉国内外,他的校勘是以版本为基础,在校勘的过程中注重版本的选择和版本的鉴别.论文重点分析刘文典古籍版本学思想的特点,如:通过校勘辨别古籍版本出现讹误的年代,运用避讳鉴定古籍版本,通过海外版本鉴别国内版本,通过版本的比较鉴定其他版本优劣.  相似文献   

3.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是我国今传最早的一个完整的校勘条例,它包孕着丰富的校勘思想:一是厘定了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到句读、脱简、考异的一整套校勘程序;二是运用了对校、本校、他校等多种校勘方法;三是提出了不轻于改,宁"衍"勿"逸"等重要的校勘原则。梳理该书的校勘思想,不仅对厘清我国古代校勘学的发展链条大有裨益,而且也能给今天的古籍校勘事业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4.
(三)傅增湘与文求堂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晚号藏园居士,四川江安人,清戌戊科进士,选庶吉士。1905年起先后创办天津女子公学等校,1909年署直隶提学使;北洋政府时曾担任过教育总长。1922年退职居家,校刊古籍,研究版本目录之学。他毕生致力于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所藏近20万卷古籍中,手自校勘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校对     
校对,古称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应劭:《风俗通义》)狭义的校对,就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校对印样,订正错误。广义的校对,又叫校勘,兼指书籍版本、目录、收藏和流传的研究。鲁迅当过校对,也校勘过许多书。早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就给人校过一部译著,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以贴补学费的不足。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期间,他经常伏案校勘古籍到深夜。一部《嵇康集》,他校了许多遍。他以吴宽丛书堂影宋钞本作底本,比照《全三国文》及其他五家刻本进行校读,补正脱落,去其衍误,使他校的《嵇康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他还以唐宋类书所引文字,校武英殿聚珍本唐刘恂作的《岭表录异》三卷,并补遗。1915年以后,他搜集碑刻,从拓本抄写本文,与《金石萃编》相校,看出了此书的许多错误。正是这种深厚的校勘功夫,使鲁迅一旦从事新文学书刊的校对工作,就成为一名杰出的校对者。  相似文献   

6.
五、置官“校书”,“通儒校勘”,名人任“校对”,“校对”出名人,反映了我国重视校对人才的优良传统。西汉于秦火之后,特别重视古籍校勘人才。汉代先后在宫中兰台和东观置校书郎、校书郎中,专司校勘宫中藏书。三国魏时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善本古籍中不乏批校题跋本,这些题跋或记载藏书的来源,或记载得书的感慨与欣喜,或辨析版本优劣得失,或记校勘结果,或记阅读的时间,内容丰富。笔者从中选出10部名家所撰的古籍题跋进行辑考,期望于鉴定古籍版本及考据文化史等方面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8.
中文古籍数字化的成果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阳 《出版科学》2003,(4):47-48,46
我国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数据库检索系统、光盘版古籍、古籍网络化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化古籍具有检索、输出方便,有利校勘,功能多样等优势,其制作技术也日臻完善,但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鲍廷博凭借广博的阅读,深厚的功力,终其一生从事于藏书、刻书事业.他对于藏书和刻书十分重视校勘,秉承意当慎改、务求完善和以还旧观的理念,所校勘的古籍向称善本,受到时人及后世的称赏.  相似文献   

10.
藏园先生校书概况,曾有前辈学者多次谈及①,其校勘成果,不时被当代古籍整理研究所采纳。然而,笔者在国家图书馆藏书中见到藏园校勘题跋,颇有内容丰富而未见诸新出版古籍者,其中所记藏书渊源、版本比较、校勘订正,堪资考证。现举隅子部三书,盼以裨益学界。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的编目者越来越注重对古籍版本的著录,对古籍外在形态的著录日趋繁复.现在已经建立了不少古籍书目数据库,但如果以《宝礼堂宋本书录》等书目的著录体例来要求,数据库还有一定的差距.数据库应该要著录版式、分类、批校题跋、藏书印、刻工、避讳字等,如果附有图录将会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2.
王念孙是公认的清代训诂学代表人物。他对古典文献的整理成就卓然,对后人从事校勘工作有深刻影响,对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校勘古籍成就进行论述,以望对校勘思想以及校勘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安向前 《今传媒》2011,19(2):80-81
在众多文化救国的清末名士中,张元济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立足书业,向国民传播知识,利用书籍唤醒和教育国人。他翻译西学,遍寻古籍,组织收藏,精心校勘,编辑出版,推广利用,是中国近现代书业的巨人和全才。他在古籍挽救、校勘编目、藏书建设、编辑出版和西学推广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文化救国的清末名士中,张元济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立足书业,向国民传播知识,利用书籍唤醒和教育国人。他翻译西学,遍寻古籍,组织收藏,精心校勘,编辑出版,推广利用,是中国近现代书业的巨人和全才。他在古籍挽救、校勘编目、藏书建设、编辑出版和西学推广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源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存留,也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据杨家骆先生1946年统计,仅西汉前至清末的古籍就有181 755部。我国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数据库检索系统、光盘版古籍、古籍网络化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化古籍具有检索、输出方便、有利校勘、功能多样等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出版》2012,(3):38-38
我国藏书历史上,从宋代开始有了"版本"这个说法。在各版古籍中,宋版书特别为藏书家重视,究其原因,盖因宋版书具有的以下五方面特征:校刻精:宋代读书人、刻书人非常重视校勘工作,有不少校勘名家,如宋敏求、马瑞临等。凡出  相似文献   

17.
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古籍数字化工作需要将"古籍"的特点与数字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相结合.本文从汉字的处理、文本的校勘、内容的整合等方面对古籍数字化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孙诒让的版本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诒让为晚清著名文献学家,其一生注重善本收藏、版本校勘。他对古籍版本鉴别、考证、校勘的方法及态度,今日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蕴含丰富的校勘内容。以《总目》史部提要为例管窥《总目》,可以发现《总目》记载了大量校正典籍文字脱误歧异的内容,指明了众多文献的篇卷繁复残缺,充分利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且在提要中阐述了自身的校勘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乾隆时期的校勘水平和校勘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出版家,他对祖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校勘、出版了成套古籍。他在鉴别版本真伪、探究版本源流等方面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是一位功底深厚的古籍版本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