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姚淦铭教授撰写的《孝经智慧》一书,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五部分组成:《孝经》的现代智慧,《孝经》与《二十四孝》,《孝经》智慧典藏,《孝经》历史与谜,《孝经》元典译讲。  相似文献   

2.
李静 《出版科学》2018,(2):124-126
《孝经》形成于先秦时期,是经书之一,自汉代起被我国封建君主奉为圭臬,成为封建统治者巩固政权、稳定天下、治理国家的至德要道.《孝经》的编辑思想主要表现在"广至德要道,以顺天下"的编辑宗旨,"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的编辑目的,尊卑有别的编辑原则和开放融合、兼容并包的编辑态度.  相似文献   

3.
李古月 《图书馆》2023,(9):106-111
史志目录对于考察典籍亡佚时间有着重要作用。顾实于《汉书艺文志讲疏》中多次利用史志目录判断典籍亡佚时间,惜其结论时有瑕疵。文章补正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中的失误,进而探讨在考察典籍亡佚时间时史志目录的使用问题及该方法的局限,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元行冲生平情况,详细地探讨其领衔编撰《群书四录》蕴含的目录学思想即完全承袭西汉刘向《别录》体例、收录图书资料丰富、首创官修目录辑录体提要之法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流传不外乎口耳相传和读写相传两种手段.曾子文章的古今流传属于儒学经典阅读的精神生产流程.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经》作为孔子、曾子孝治思想的巅峰,作为中华孝文化的首要宝典,其古今流传的阅读历史仅次于《论语》,其社会的久远影响不但享誉东方,而且雄踞世界.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主著的《孝经》、《大学》,创造性地运用了《周易》的精神,开拓了"义理易学"。  相似文献   

7.
董增龄所著《国语正义》文献价值巨大,在辑补三国时期已经亡佚的古注旧注,征引汉代郑众、贾逵等人的论说旧诂,校勘《国语韦昭注》的字句字词,订正历代文献传抄的失误不足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礼品图录类     
《全国新书目》2013,(7):16-19
《孝经》相传由孔子删定。此书曾是明代前期藩王晋府藏本,经唐辰、季振宜、徐乾学、周叔韬等名家递藏,再入天禄琳琅,经乾隆御览。本书品相精缮,版本珍稀,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军 《兰台世界》2011,(9):48-49
董增龄所著《国语正义》文献价值巨大,在辑补三国时期已经亡佚的古注旧注,征引汉代郑众、贾逵等人的论说旧诂,校勘《国语韦昭注》的字句字词,订正历代文献传抄的失误不足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廷山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5):106-112,119
开元以前唐代内府藏书已分置东、西两京,故褚无量校写四部书分东都乾元殿和西京丽正殿两个阶段,整理对象是两京所藏内府御书及从秘书省等其他机构和民间搜访之异书.而马怀素雠校秘书省藏书是为给褚无量校写御书提供善本,续撰《七志》则是其雠校时主动奏请的,是对自己目录学思想的一次实践.元行冲领撰《群书四录》沿袭了马怀素续《七志》的图书著录范围、"传"的解题名称等,在分类上则采用七分法补充四分法之不足.这也说明当时四分法虽已成为主流,但仍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1.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在《尚书》,今亡”者,或指原先秦时完整之《尚书》,孔《疏》云“具《尚书》篇,见在”者,实指伪孔《古文尚书》.  相似文献   

12.
《孝经》是儒家专论孝道的书。在儒家经典的所谓《十三经》中是部头最小的,全书不足二千言,但它却与其他“经书”一样,在封建时代倍受重视,具有深远影响。 一、《孝经》的作者、成书和流传 《孝经》一书最早著录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类:“《孝经》一篇,十八章。”“六艺”,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但“六艺略”所著录的不仅是六经,诸经传记亦在其列,“六艺略”中所包括的《论语》、《孝经》,并不属于“六经”传记,显然是有意将  相似文献   

13.
王锷 《图书与情报》2006,(5):106-111
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八行本《礼记正义》70卷。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礼记》经、注、疏合刊本,也是南宋浙江刻本中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八行本《礼记正义》刊刻、流传及其收藏经过的考查,探讨了八行本的学术、版本和艺术价值,也说明了私家收藏在中国古籍流传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卢挚是元代前期诗文及散曲大家,其诗文集《卢疏斋集》已亡佚。《大明一统志·顺天府·人物》条载,"卢挚,涿州人,仕至翰林学士,博学有文思,元初能诗文必以刘因卢挚为首,所著有《疏斋集》。"似乎明代中叶犹存。李修生作《卢疏斋集辑存》(以下简称《辑存》),收文十余篇,诗五十余首,词二十余首,散曲小令一百二十余支,并作有《卢挚年谱》,但典籍浩繁,难免遗  相似文献   

15.
《毛诗正义》原貌是单疏本,南宋后,首先与经注合刊,再与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合刊。《〈毛诗注疏〉引书引得》共收录引书267种,其中误增17种,本文补遗42种,因此,按本文的收录标准,《毛诗正义》共引书292种。  相似文献   

16.
《韩诗薛君章句》为《韩诗》学派之重要著作,然其成书、流传及亡佚之过程至今尚无专论.笔者考稽其情,始得大略,认为其书乃经多人之手而渐次完成.在此后的流传中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其流传形态也经历了由单行到附入《韩诗》的变化.最终在南宋初年至孝宗淳熙之间随《韩诗》文本一同亡佚.  相似文献   

17.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由于早期的《史记》注相继亡佚,《史记》三家注成了唐及唐代以前仅存的三部《史记》注作。《史记》三家注在集结前人《史记》注释成果的基础上,考释辨正,阐幽发微,从而将古代《史记》注释推向顶峰。在版本形式上,宋时出现了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三家的注解一并散入《史记》正文下的刻本,这种以合注形态刊行于世的《史记》版本,即《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俗称《史记》三家注本。《史记》三家注本也是后世流传最广的《史记》本子。可以说,《史记》三家注在《史记》版本学和注释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仪礼正义》的撰著应包括始撰、重疏之时间,胡培翚所著之篇章,胡、杨二人的补编,《仪礼正义》的最终成书时间四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界缺少对《仪礼正义》的撰著进行研究,对胡培翚重疏《仪礼》的时间及胡、杨二人的补编情况也存有争议。结合有关材料,对该书的撰著进行考论,以补此方面的研究之不足,同时对相关争论予以辨正与厘清。  相似文献   

19.
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本文拟从数部影响较大的丛书入手,来探讨中日典籍交流史上的有关问题。清代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的《知不足斋丛书》,计三十集,凡收书二百零七种,是一部以精善著称的大型综合性丛书,在古籍丛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丛书注意收录从东瀛传返故国的中土佚书,如《论语集解义疏》、《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郑注》、《全唐诗逸》等,均颇具参考价值。此乃《知不足斋丛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后人对该丛书给予高度评价的重要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著述宏富,而亡佚多种,传授诗学和金史两方面的著述亡佚最为严重。今钩稽史料,考论其佚著《诗文自警》《锦机》《壬辰杂编》等凡12种,藉以增加学者对元好问文章行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