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应麟《困学纪闻》二十卷,元代成书后即有刻本,入清后注家迭出,刻本益繁。经对其成书及版本源流清理考核,可定其元刻本仅一种,明刻本实为三种,清代众多笺注本可归为六种。文末附源流关系表一份,可对《困学纪闻》众版本源流有直观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王应麟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撰有《玉海》、《困学纪闻》等学术著作,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据《宋史·王应麟传》记载,王应麟本人著有文集"《深宁集》一百卷、《玉堂类稿》二十三卷、《掖垣类稿》二十二卷"~①,篇幅较大。可惜他的文集未能完整流传下来,大部分已经亡佚,这对于研究王应麟的生平以及文学、学术成就都是重大的损失。明人郑真、清人叶熊等有感于王氏文集的散佚,均曾致力于搜集其遗文,分别编成《四明文献集》、《深宁文钞  相似文献   

3.
王应麟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应麟《困学纪闻》引述《文心雕龙》,比较集中在刘勰的诗学理论,此体现他对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文论性质的深刻理解。《玉海》引用《文心雕龙》涉及文体较广,恰与《困学纪闻》形成对照。总集与类书在叙述文体流别时,自刘勰《文心雕龙》问世后,一般取代了挚虞的影响,王应麟《玉海》大量征引《文心雕龙》,进一步巩固了后世在编纂同类文献时,《文心雕龙》在编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此几乎形成了一个编纂传统。  相似文献   

4.
南宋学者王应麟以博学著称,所取得的重大考据成就为世人依重.其中,分,在其晚年碎金所成的<困学纪闻>中尤显特色.在注释中,王应麟尤其注重考究事物的滥觞,重视地理的考释,在考释中注意联系现实,善于通过辨明假借字来训诂释义,以及讲求注释语言的和顺简练等,不但推进了我国注释学的进步,而且提高了注释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困学纪闻》版本流传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困学纪闻》是南宋文献学家王应麟的力作,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自问世以来,刻印不绝,出现了各种版本,其中元泰定二年刊刻的版本为各版本之源头,清道光五年的翁元圻辑注本在清代各笺注本中最优,目前通行的本子有商务印书馆1959年本及1998年《新世纪万有文库》本。  相似文献   

6.
一、序南宋高似孙《子略》四卷专门评价古代诸子,是一部子书专科目录。在日本,此书与他的另一著作《史略》都被藏于内阁文库,同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自江户时代(1603—1867)后期即受到重视。现代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与仓石武四郎都很称赞高似孙的目录著作,把他与郑樵、王应麟并列在一起,认为他是"继郑樵之后而立于王应麟之先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似孙在中国的名声并不好,尽管因为其《史略》是我国现存最早  相似文献   

7.
周必大与王应麟皆为南宋大臣、学者、文人,著述宏富.二人著作中有两部书同名,即《掖垣类稿》和《玉堂类稿》.周必大的《掖垣类稿》、《玉堂类稿》专收制诰文.王应麟在制词之法、制诰文撰写等方面受到周必大直接的影响,而在文风温雅、文体区分方面又与周必大不谋而合.他以周必大书名为己所用,合情合理,于此亦可略窥南宋词科的发展和文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陈微 《图书馆》2017,(9):44-48
清末著名学者王闿运的楹联,将宋代以来的儒学发展隐括为"濂溪一脉""吾道南来""大江东去"三个阶段,从儒学文献的角度而言,可以将这三个阶段的学派源流著作统称为"道南文献"。"道南文献"有《道南录》《道南渊源录》《道南一脉》等共约80余种400余卷,主要可分为四类:濂溪学相关著作;《伊洛渊源录》及续作;以"道南"命名的著作;概述道统、学统类著作。"道南文献"的道统谱系以濂学为"元创",以濂洛关闽为"正脉",概述圣学"统宗",意在梳理宋代以来儒学的传承脉络,确立儒学正统、理学正宗。  相似文献   

9.
《急就篇》前七章所罗列的32个汉代姓名,是研究汉代姓名文化的独特材料.颜师古注、王应麟补注本《急就篇》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本子,学术价值颇高.但是就其中的部分人名而言,颜注往往就字面立说,未能考察历史实际和版本源流,显得牵强附会;而王补也未能匡正其缺失.本文拟结合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试对篇中人名"慈仁他"进行校正. 《急就篇》第六章"慈仁他"条颜师古注曰:"仁他者,所爱及远也."王应麟补注曰:"晋罗友字它仁.《儒行》曰:"敬慎者,仁之地也."  相似文献   

10.
《困学纪闻》作为体现王应瞵文献学成就的代表之作,于文献注释、校勘、考证、辨伪等领域多有创获。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一般认为,《孝经》是孔子门人或曾子门人(或者是再传)记录、整理孔子对曾子讲述孝道言论的著作,成书当不晚于战国时期,其间又经过这一学派学者的不断加工。汉兴,河间人颜芝之子颜贞献之,凡十八章,长孙氏、江翁、后仓、翼奉、张禹等皆名其学,是为今文。同时,又有所谓《古文孝经》,出于孔氏壁中,二十二章,相传有孔安国传。至刘向典校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玄所注余书不同,故疑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六五郑玄本传虽有郑注《孝经》之文,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一著录《续世说》十卷,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提要谓"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别无异闻,可考据,盖即(俞)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明代伪书,往往如是,所谓欲盖而弥彰也。"按:此书作者李垕确非唐人,然提要目为"明代伪书",亦疑之过甚。明初《永乐大典》已收《续世说》,亦题作唐李垕撰(据台湾学者所编《〈永乐大典〉待辑书目》),其非万历时人俞安期辈可得而依托明甚。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云:"李仲信垕为《南北史续世说》,朱文公谓《南北史》凡《通鉴》所不取者皆小说也"。可知为宋人李垕字仲信者所撰,即史学家李焘次子也。明州丹棱人,乾道七年,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特赐制科出身。淳熙初,与其父李焘同典史事,缙  相似文献   

13.
一 <困学纪闻>二十卷,宋王应麟撰,元泰定二年(1325)庆元路儒学胡禾监刊本.每半叶十行十八字,四周双边,大黑口.  相似文献   

14.
《括地志》残缺不全,王应麟早在《玉海》卷十五已言之,而具体何时残缺,王氏未言。清孙星衍序其辑本时说:"其书称述经传山川城冢,皆本古说,载六朝时地理书甚多,以此长于《元和郡县图志》,而在其先。隋唐志载《舆地志》、《永川山水记》诸书目,凡数十种,今惟《水经注》存,大氐亡于宋南渡时,《括地志》亦竟散佚,其残文时时见于传记所引……《玉海》所引多于《史记正义》者,其时据《史记》注善本,王应麟亦不见本书也。"贺次君在《括地志辑校》之前言中因袭孙星衍之说,也即《括地志》确实是亡于宋南渡时,不知是否作过考证。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新闻文存》汇集我国四种最早的新闻学译作与著作的《新闻文存》一书,已由复旦大学余家宏、宁树藩教授等人编注,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该书汇编了日本最早的松本君平著的《新闻学》、美国最早的休曼著的《新闻实用学》、我国第一本理论新闻学著作-徐宝瑛著的《新闻学》(191。年出版),我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邵飘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文献学史中,明代学者受宋元以来的疑古辨伪之风的影响,肆力古学,在辨伪学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和重要成就。明人辨伪有理论的重大发展,其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系统总结辨伪学理论与方法,揭示了辨伪学的规律,使辨伪学走向成熟。明代学者在伪书考辨的实践上也有诸多成果,所考之书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明人既有通考群书真伪,综合性地辨识古籍的著作,如宋濂的《诸子辨》和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又有专著一书辨一部伪书的著作,如梅鷟和他的《尚书考异》。明代学者的成就对后世古代文献学的研究与发展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索《文选》学形成的原因,其因有四:一、《文选》所选诗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文选》的文体分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体分类的高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三、《文选》李善注是古籍注释中的名注,它不仅注释《文选》,而且保存许多失传的文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四、唐代《文选》学者教授《文选》和科举考试考诗赋,对《文选》学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代著名学者沈钦韩撰有《三国志补注》一书,系对《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研究著述,凝聚了撰者多年的研治心得。其书向无刊本,流存至今者唯有稿钞本两种,一存上海图书馆,一存国家图书馆,而国图本实源出于上图本,俱不复完帙。《三国志补注》专意于训诂、地理的考释,在清代诸家《三国志》研究著述中,堪称其佼佼者,有功于陈志、裴注甚伟。  相似文献   

19.
《春秋左传诂》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的代表作,在清代《左传》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左传诂》所辑《左传》旧注为考察中心,通过细致比对《左传诂》与宋儒王应麟的《古文春秋左传》、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严蔚的《春秋内传古注辑存》在辑佚条目数量、来源及文本等方面的异同,指出《左传诂》在辑佚过程中参考了王、余、严的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因袭了诸家辑本的文本特征,且辑佚条目亦欠完备。此外,学者多谓《左传诂》中的"杜同此""杜取此""杜本此"三条例为洪氏所独创,其实王应麟早已运用了"杜同""杜注参用"的形式。应该说,洪氏制定的条例直接得益于王应麟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张寿镛(号约园)为近代藏书大家,其所藏善本之一《困学纪闻》在确定刊板年代方面存在不同的题法,特别是近代版本学名家也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本文引用各家之说,逐层表述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理解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