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州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每年接待的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居前列。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广州市重要的历史文物景点 (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二级景点 ) ,1 988年开放以来到 1 999年已接待海内外观众 2 1 8万人次 ,成为一座海内外知名的遗址性博物馆。为加大文物与旅游相结合的力度 ,求得博物馆在旅游大市场中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笔者对 1 990~ 1 999年广州市与南越王墓博物馆 (以下简称南博馆 )的游客接待人数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 ,该报告共分四个部分。  一、游客的定义及统计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统计…  相似文献   

2.
文章讲述了当今社会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明教育的基地,如何提高观众接待的质量以及观众的参观质量,为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氛围提出了首先要做的事情:改变观众由原来的等候排队购票或领票的方法为由观众自行在电子触摸屏上点击后自动出票的方法,既给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个印象又为博物馆的观众统计管理及观众接待工作的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4月4日至8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协办,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贵州省博物馆共同承办的"抗击冰雪、心系人民"全国新闻摄影展巡展贵州分区展在省博物馆展出,共接待了近万人次观众。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宣教活动作为博物馆发挥其三大职能之一——宣传教育职能的重要业务活动内容,通常包括讲解接待活动、对外宣传活动、观众联络活动和对外专题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活动的组织,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开展博物馆的各项业务,赢得更多观众,获取丰厚的社会效益乃至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的国际旅游大约要接待近6亿旅游者,提供的投资是年世界总投资的11%,创造产值为年世界总产值的10%,是世界年服务贸易的20%。同时,各大博物馆观众迅猛增加,世界博物馆观众超过了2亿。很清楚,旅游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已成为二十世纪末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据推算,预计今后每年会增加20%的旅游者(不含国内旅游。国内旅游者人数一般是国际旅游的十倍)。这将对博物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早在十九世纪,英国牧师和日记家罗伯特·弗朗西斯就已提出“在所有对遗产有害的动物中,最有害的就是游客。”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6.
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革命博物馆是在一幢旧建筑中,一九七○年开始接待观众。该馆陈列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室内用人工照明。陈列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九年,陈列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建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的成立,第一支正规军——第一个  相似文献   

7.
1986年10月至1987年3月,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组织了一次京津地区博物馆观众抽样调查。在冯承柏教授的直接指导下,一名研究生和六名本科生参预了这次社会调查实践。博物馆专业研究生吴卫国具体组织了这项活动,调查组其他成员由博物馆专业本科生尹青、王立岩、邵虹、夏玉林、马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而博物馆已成为外国旅游者必到之地,因此,接待好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宾是博物馆群众工作的一项光荣任务。1982年,吉林市博物馆接待前来参观的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伪满皇宫博物院在5月18日前后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伪满皇宫博物院在当天共接待未成年人观众2351人。今年是第30届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协已确定200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青少年”。伪满皇宫博物院作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湖南省株洲市博物馆展览的“风雨如磐——五、四前后老照片展”,在迎来了最后一批参观者后落下了帷幕。历时14天的“老照片展”,共接待了5800多位市民观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调研博物馆观众的参观目的与感受,对改善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服务工作有重要意义。以为期半年的实地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市三家一级博物馆的主流观众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这三家博物馆主流观众的自然信息、参观目的及参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博物馆应根据观众尤其是主流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感受,结合馆内实际,不断调整展陈、教育、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少年观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与青少年观众”,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为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选定的主题。博物馆要认真看待青少年观众对其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认识上早已不成问题。然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个别博物馆,为青少年观众服务甚至变成了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本文从博物馆人的观念转变、与学校达成共识、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就博物馆为青少年观众服务的方法和途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其作用在于促进大众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并且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关于博物馆观众及其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因为研究博物馆观众行为有利于了解观众的构成,掌握不同观众的参观偏好;并且优化博物馆的陈列和安排,提高观众在博物馆的满意度,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参观博物馆。博物馆展览教育工作开展越顺利,我国的博物馆及历史文化事业就会发展越长久。本文以鸦片战争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观众行为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数字化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调整。为了更好地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工作,“数字化能给博物馆带来什么”是一个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地平线报告:2015年博物馆版》进行解读,对报告中与观众体验紧密相关的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将数字化对博物馆观众体验的影响概括为:有助于丰富观众的在线体验、有助于深化观众的交互体验、有助于增强观众的参与体验和有助于提升观众体验的社交化和个性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观众通过展览凝视展品,从而在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物与人的秩序中彰显自我凝视器物的身份与地位。博物馆空间作用中的展览建构,既是对观众身份建构的过程,亦是对器物表征的建构过程,更是对展览文化的书写过程。观众通过凝视展品与建构展览彰显着自我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能动性。在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观众不再是被动参观博物馆的参观者,而是主动参与书写展览文化的能动者。从博物馆民族志的书写到书写博物馆的展览文化,博物馆人类学的视域也从展品扩展至观众,进而反思由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展品与观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确地研究和认识博物馆观众是有效地开展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众所周知,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博物馆观念的影响,重“物”轻“人”的倾向一直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种倾向反映在博物馆学研究当中,就是对于博物馆观众的研究和认识远不及对博物馆实物资料的研究和认识。正是由于对博物馆观众缺乏应有的研究和正确的认识,因而导致了博物馆工作常常陷入一种低效、盲目、缺乏  相似文献   

17.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12月18日开始试运行。在此期间推出了第一个大型涉外展览《世界文明珍宝——大英溥物馆之250年藏品》展(以下简称大英展),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据统计,展览期间接待观众总量203690人(不含旅行团),全票购量113307人,半票购量90383人,旅行团量5817人。国内观众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珍藏,尽情享受域外文明与艺术的美妙。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空间将器物与观众型塑为被动观看的"物"与主动观看的"人"。现代性社会赋予了博物馆公共性与文化性的属性,而博物馆空间中的器物则被表征为满足观众文化需求与感官体验的物品,观众亦成为了器物表征的建构者。在博物馆现代性的影响下,观众通过自身的观看方式改变着器物的表征方式,并改变着博物馆、器物与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的观众,是生活于现代性社会中的群体与个体,是博物馆发展与现代性社会发展契合过程中的观众。博物馆在型塑器物表征的同时,亦在将观众型塑为器物表征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19.
浅论博物馆观众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即是参加。权威的解释大概也不会比此解释更全面、概括。博物馆界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参与概念表现在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和博物馆参与社会两个方面”。博物馆参与社会方面,是指博物馆站在合适角度干预社会某些活动,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上的作用。而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我认为也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博物馆之友”这样的组织,组织观众中对中国博物馆事业有着贡献、作用或者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士关心、支持、爱护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博物馆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对象是来自社会不同层次的观众,要想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在博物馆获得更多的知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深入了解观众,对观众的一些动态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以便适当地调整群众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为此,我们收集了多年来长春地区部分博物馆的观众调查资料,并对观众的一些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力求探索其内在规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