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具有交叉性、应用性和理论性三大学科特征,其理论性、学科特性表现在它研究对象的拓展性、结构的系统性和内容的创新性三个方面。在价值问题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性亦十分明显,它认为:人类并非唯一的价值主体;人类与万物都是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的统一;自然界乃价值的源泉之一;自然界对人类的生态价值高于其经济资源价值;地球的经济资源价值是有限的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生态伦理学总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而做出的人对环境态度的一种价值选择。对自然价值的尊重并不意味着人以外的自然存在物具有人类同样的权利。从科学的角度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延续的生存裁体;从哲学的角度量,自然是人的“天机身体”,是主体的一部分,人类将自然作为目的性内容本身倍加珍视实质上是对人性健康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至深至巨,引起了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具体体现在:一是进化论受到批评,互助论受到欢迎;二是科学万能论受到批评,要求重新审视科学功用和价值的呼声高涨;三是文化取代论受到冷落,中西文化调和或互补论开始为人们所倡导。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年第2期鲍爱国《试论毛泽东社会主体动力观》推动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内在动力是社会主体人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追求,毛泽东的社会主体动力论注重的是后者。他认为必须营造一个激励的、公平的、纯洁的、不断革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入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自然选择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双重主体共存与双重价值共生的现实中介;坚持双重主体与双重价值的相依并存、和谐共生,是生态价值论研究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佛教天台宗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智顗的“十界互具”本质上是动物权利论伦理观;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本质上是生态伦理观。当我们把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伦理和以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伦理与智顗和湛然的伦理观同放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纵轴线上加以比较考察时,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非人类中心论(或泛主体论)伦理观。并且后者方佛是前者的回复,是高级的回复,正好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7.
坠落的金箭--解读《洛丽塔》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丽塔》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其实只是作家纳博科夫借以悬置展示主人公亨伯特主观图景的一个框架;小说休整是有个性特色但终归失之于华而不实;惟有小说人物的认识意义和欣赏价值至今犹存。解读《洛丽塔》,准确把握亨伯特性格特征、情爱美学及悲剧意蕴至关重要,而重新审视一般论赞美有加的小说体亦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传统认识论中的“反映论”实质上是一种认知论,人类认识过程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评价指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需要的程度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评价的主体有个人、群体和社会。检验评价的标准有实践标准和价值标准。将评价作为认识过程的内在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论"伦理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审视并发掘孟子"爱物论"伦理思想蕴涵的价值对于树立生态道德、重视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论"伦理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审视并发掘孟子"爱物论"伦理思想蕴涵的价值对于树立生态道德、重视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生态德育以培养具有生态智慧、生态情感和生态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理论目标,基本内容是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思维教育、生态规范教育和人际关爱教育,实践性品格是其本质特征.生态德育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学思想。“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在形而上的层面主要指存在的本源、根据、法则,庄子认为万物同源于“道”,所以万物平等,这为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阐述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庄子思想所蕴涵的与天为一的生态整体观、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观、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观、物我两忘的生态社会观等思想智慧,可以使当代人反思面临的生态困境,树立和谐的自然观、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步完善环境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个人类整存与发展的需要服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强调人的利益时走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人的利益的整体性、共同性和社会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性,又突出了人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的利益作为环境伦理的中心,又主张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成为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追求环境伦理的行动中,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同一内涵;生态美学及生态审美作为一种媒介使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达到动态平衡。在生态伦理过程中,生态审美是人类的崇高需求,更是必要需求;生态美、生态审美在生态伦理过程中影响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是生态审美的创造性展现。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深生态道德是在深生态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以道德价值为评判标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研究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行为与保护生态整体性的相关性,从而形成指导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态行为的准则。开展对深生态道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也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创建,对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经济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类愈来愈显示出不同于动物和自然界的本质和力量的今天,不能不强调人对自然的主体性。以实践这一对象性活动作为基础所理解的人的主体性包括人对自然和人对人自身两个方面。人对自然的主体性是基础,人对人自身的主体性则是人的本质即自由最终形成的内在根据。因此,在全面理解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所表述的“人类的价值中心论”,不仅不能被抛弃,相反应该被发扬。生态伦理学是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同一般伦理学一样,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使其指向发展错误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生态经济伦理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相结合的产物。重视生态经济伦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