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所大学为例,本文分别从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人文课程和理工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四个角度对两校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进行比较。认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和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夯实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通理论、能实干的高级工程人才;完善必修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培养高素质、宽领域的高级工程人才;强化理工课程,关注人文课程,培养有特色、多学科的高级工程人才;拓宽基础课程,精化专业课程,培养厚基础、精业务的高级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积极进行应用型英语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用型英语本科课程体系具有其自身特点,其课程目标兼顾"厚基础"和"实基础",课程结构具有学科取向和社会取向相协调,课程模式体现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结合。具体课程设置应要更好体现应用型英语本科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加州理工学院的本科课程具有如下特点:突显核心课程,宣扬通识教育思想;设置弹性课程,确保学生选修空间;依托多种形式,重视交流能力培养;通过制度引导,关注课程深度学习。加州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设置特点可为我军学历教育院校本科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新趋势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增加联邦教育经费,招募教师和吸引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业标准并奖励优秀教师,出台了一系列对美国的教师教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育革新计划。美国大学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教学实习、教师资格等方面的改革举措有:在教师教育课程方面,更加注重多学科知识基础;在培养模式上更加多元化;延长教育实习期,完善实习专业标准;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建立考试体系。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创新措施,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四点:建立和完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强化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完善教育实习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国家级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健全和完善国家评定标准,把好教师准入关;完善多层级的专业发展模式,建立教师资格证书进阶制。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经历了创设选修制与核心课程,自由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整合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置等五个阶段,其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实质上是指向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6.
亚洲一流大学都十分注重本科课程设置的顶层整体设计及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课程为载体,大力推行以基本素养和全人教育为目标的通识教育。设置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强化课程管理与教学质量监督是亚洲一流大学保障其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方式,而重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进,强化学分制管理,倡导教学方式变革,是其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共同经验。我国大陆研究型大学在实施本科教育改革时,可研究借鉴亚洲其他国家一流大学以及我国港台名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与管理经验,以加快内涵发展与改革创建步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欧洲英、法、瑞士三国酒店管理本科教育模式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欧洲酒店管理本科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点特点: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本科课程选择多样,课程设置可分12大类,课程实用性高,具有时代性、应用性与职业性等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种渠道授课;重视实践教学,其力度大、时间长,与课程内容与职业规划紧密联系;注重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设立研究中心,鼓励学生参与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对美国大学计算机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及课堂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介绍我国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对比中美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特点,提出我国计算机研究生教育应该在交叉学科协同培养模式下,增加跨专业选修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应用能力,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培养与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实用型人才,高职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本人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就服装专业后期课程设置的可行性方案与同行商榷。  一、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模式特点  1.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教育结合而形成的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国内的高职服装专业应以这一目标而设置课程。  由于…  相似文献   

10.
赵慧臣  何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4-68,58
伴随不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不同课程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反思目前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可以发现:已经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关注课程体系问题;注重课程模块的组合,课程关系有待强化;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学习应用有待提高。从理论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以协同进化为内在目的,以优势互补为重要方式,以竞争升华为路径选择。在实践开展中,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面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引领课程群建设;应用协同理论,指导课程群建设;构建互补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11.
美国馆校合作教师教育课程是回应美国教育改革要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模式以及深化馆校合作关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大学和场馆在合作中探索和开发了具有不同特色的课程模式,研究将其分为场馆在线课程模式、场馆现场课程模式以及混合课程模式三种类型,并从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授课模式、课程管理、课程评估以及课程文化等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社会急需大量复合型、创新型的商务英语人才。文章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更新观念、转变培养模式、构建新的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和实施的适切性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本文从我校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构建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阐释,希望能给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的院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群课程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构成,是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课程体系决定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在课程价值、目标、内容和结构等四个方面存在问题,学科群课程体系科学性、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特征要求构建学科群课程体系应处理好课程体系与学科专业、学术性与职业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邵阳学院在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群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课程意识形态对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意识形态复杂多样,重要的课程意识形态包括正统的宗教观念、理性人文主义、进步主义、批判理论、概念重构主义,以及认知多元主义等六种.这些课程意识形态的核心观点差异很大,而且前两种课程意识形态对课程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后四种课程意识形态基本上局限于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重要基地的高师院校,却出现了一系列与新课改要求相脱节的严重问题。为此必须统一认识,重视新课改;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加强高师院校教师培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扩大师生了解新课改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课程体系是一所大学培养学生的载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发展。课程体系的作用需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燕京大学的课程体系采用学分课程体系,其学分分配兼顾各学科领域,文理兼修。在课程的实施上,注重课程的科学管理,将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配置名师授课,并注重课程学习中师生的充分交流,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人才培养,为今天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大纲)和大学英语教材三个部分。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共进行了四次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和教材也随之有所变化。目前正在执行的是1999年修订版。2004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部分高校已着手试行。虽然大学英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学生、学科和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英语课程逐渐显露出需要完善和建构的一面,其建构的理论依据和建构的原则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育,发挥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课程认识的心智品质和课程建设机制的“课程想象力”,强调以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的人才培养价值功能,其建构和完善是高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评价是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种类繁多,但有关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却十分滞后,无法对各种课程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严重制约了我国学前课程建设的质量.美国教育科学院于2002年启动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研究"项目对发展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价值.该项目是随着美国各级政府为低收入或处境不利儿童提供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机会而产生的,旨在探究和验证各类早期教育课程对这些儿童入学准备的具体效果.为此,组建了专门的课程实施团队,实践了14种较具代表性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而后由独立的课程评价团队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他们广泛采用了儿童评价、教师报告、课堂观察、教师访谈与问卷调查、家长访谈等量化与质性评价方法,所得结论虽然不容乐观,亦受到多方质疑,认为该项目在评价目标、所选样本、考虑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数据程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但其历时七年的研究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提高对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并在此观念指导下,努力建构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学而专业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同时应充分调动政府、学术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学前教育机构等主动参与课程评价的积极性,促使政府给予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动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的繁荣,从而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