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彭剑 《新闻实践》2002,(5):23-24
去年10月,《华西都市报》荣获中国报业协会评选的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今年前四个月,《华西都市报》发行量增加近10万份,广告量增加30%。这些成果表明,经营模式创新是报纸持续超常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华西都市报》是如何进行经营模式创新的呢?一、“整合型媒介”理论《华西都市报》的每一次经营创新都与其理论的开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2年1月,《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媒介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1):3-5
2001年10月,经中国报业协会评选,《华西都市报》荣获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这是对《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此过程中创立的一套引领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办报理论和报业经营模式的充分肯定。“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市场化报业前沿的核心理念。最近,《华西都市报》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又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记者就此对《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进行了专访。记者:近两年来,席总相继提出了以“主流媒体”和“整合型媒介”为基本概…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回顾沧州日报社近3年来创业发展的历程,更让我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在此,本文围绕创新与报社发展问题,谈点儿切身体会。2004年沧州日报社新一届党委换届,当时报社既面临着报业竞争加剧、广告、读者分流等报业发展共性的问题,也面临着报社自身人员多、包袱重等诸多个性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做党和人民喉舌,用新闻创造价值,靠创新谋求发展”是威海日报社在改革中提出的报业发展新思路。“做党和人民喉舌”是报社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用新闻创造价值”是《威海日报》、《威海晚报》的办报核心理念,“靠创新谋求发展”是报社不断前进的动力和保证。这三句话既是对威海日报社近两年来一系列改革发展实践的总结,也是报社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方向和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营日报》作为东营市委机关报,作为黄河鼍角洲地区的主流强势媒体,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灵魂,改革是动力”的办报和经营理念,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竭力把报业做大做强。《东营日报》连续八年保持了全省优秀级报纸和印刷质量优质奖,报社连续四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和全省新闻系统先进单位,并多次荣获东营“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东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邓晓艳  刘爱萍 《今传媒》2006,(11):14-16
中国报业改革“必须先开渠后放水,如果先放水就会泛滥了。”创新激情在燃烧,报业改革正当时。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首次公布的《全国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围绕“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深化我国报业改革,要求用创新的思路,切实推动报业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成都既是中国市民报发韧之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的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市民报模式后,市场定位和办报思路一直“暧昧”的《成都商报》猛然醒悟:市场就在眼前。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立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8.
从1995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纸《华西都市报》诞生至今,已经11个年头。11年来,都市报纸已经成长为中国报业一道最绚烂多姿的风景。它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它成长在新闻改革事业不断探索前行的突破中。由新疆经济报社主管、主办的《都市消费晨报》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时至今日,《都市消费晨报》日发行总量达20多万份,平均日出64版,成为新疆最具影响力的都市类日报之一。现在回头总结《都市消费晨报》发展的7年,我认为,核心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都市消费晨报》创办至今贯穿始终的灵魂。创新渗透于晨报…  相似文献   

9.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两家零售额在成都报业市场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报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不仅给我国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报业进人市场、参与竞争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报社一班人必须认清形势,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做到“两个效益”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办好报纸带动经营报纸质量是报社生存的基础,办好报纸是报社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办成一流报纸,在广大读者中保持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创收。如果报纸办不好,失去读者,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基于这…  相似文献   

11.
《特别报道》版面是华西都市报的拳头版面。报社从 1996年 7月 1日扩版推出这个版面后,面对着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面对着几十家报纸的学习和效仿,面对着全国报刊的“特稿大战”,《特别报道》版面始终保持着它的竞争优势,被新闻同行公认是全国报纸相同版面中办得最好的版面。迄今为止,全国先后有 28家报社购买《特别报道》版面,使《特别报道》一下子拥有了几百万读者,开创了一张地方性报纸的版面走向全国报业市场的先例。 老总策划 创出名牌   1996年,创刊一年多的华西都市报决定,从 4开 8版扩到 4开 16版。报社总编辑席文举在研…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力的大小有无,直接关系到事物的兴衰存亡。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报纸进入市场,报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报社要想...  相似文献   

13.
吴锋 《新闻前哨》2009,(10):62-6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就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搏击,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本土报纸不仅经受住了外来媒体的冲击,而且在竞争中实现了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成都报界比较流行的“天花板理论”认为:成都报业已经  相似文献   

15.
树立报业经营的正确效益观杨树信报社自然是以办报为中心,以编辑部为主体,否则就不成其为报社。但是,如果没有经营管理部门,就使报纸失去了财源,失去了后勤保障,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如此。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华西都市报》自1995年创刊,短短几年,即创下不凡业绩。“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都市类报纸前沿的核心理念。在传媒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华西都市报》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历程》(以下简称《超越媒体》)一书,浓缩了《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的历史。对有志于办好报纸的人士来说,有效途径之一是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具体而言,则是…  相似文献   

17.
刘祥玖 《传媒观察》2002,(11):25-27
报业成都模式:竞争趋同 中国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是从都市报开始的。成都既是中国都市报的发韧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都市报模式后,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定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同时也标志  相似文献   

18.
彭剑 《新闻实践》2005,(3):40-42
当年一纸风行、名震大江南北的《华西都市报》,开创了报业的"都市报时 代",创造了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华西都市报》面临着自身的 发展瓶颈,例如市场同质化的困扰,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如何破题,等等。尤其是同类 竞争者的崛起和超越,《华西都市报》终于在2004年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开 始了一次新的自我突破与发展。 《华西都市报》这次自我突破与发展的实际成效如何,由于时间还短,尚不可能实 测其效果,但《华西都市报》的做法,相信都市报同仁会有切肤之感:谁强谁弱,市场 定矣!  相似文献   

19.
伍悦 《报刊之友》2010,(2):43-45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华西都市报》和《重庆时报》为代表的外地合营报业逐渐占领了重庆部分报业市场,打破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一枝独秀局面。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驱动。不在竞争中奋起,就在竞争中被淘汰。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和创新发行模式,确保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市场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蒲媛  杜江 《今传媒》2010,(7):38-40
一、问题提出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中国报业自此进入了都市报时代。发展至今,《华西都市报》在社会影响力、媒体公信力、品牌发展力等众多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