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猫耳朵     
生菜猫耳朵 “猫耳朵”,一听到这三个字,外甥海宸忍俊不禁地笑个不止,不相信地看着我:“嘿嘿,猫耳朵,猫耳朵,大姨,你敢吃猫的耳朵?真的敢吃猫的耳朵?”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明》2004,26(12):18-18
在驾车打电话时使用这款产品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它采用震动骨骼的方式绕开耳朵将声音信息直接传递给头骨,因此你的耳朵还能听到周围的其他声音,可以及时发现并避开危险。  相似文献   

3.
爱听、爱看童话是幼儿天性使然,童话也确实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渗透进他们幼稚的心灵。童话创作多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幻想”为了实现“愿望”,常常驾着夸张、变形的“马车”奔跑在思维的羊肠小道上,于是“荒诞”产生了。“有一次我在上海看见一个中国人,他的耳朵长得非常大,大到可以当披风,下雨的时候,他就钻到耳朵底下去,又暖和、又舒服。当天气特别不好的时候,他就请他的朋友和熟人住在自己的耳朵里”。  相似文献   

4.
科苑 《金秋科苑》2013,(24):40-41
核心提示:耳朵怕冷,其典型表现就是——耳朵长冻疮,若你发现耳朵边缘出现了红肿,并伴有奋痒难忍和发热,有时皮肤发亮并出现水疱,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溃疡,这就是常说的“冻耳朵”了。  相似文献   

5.
充气式耳机     
内耳式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依然可以获得清晰的听觉效果,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但长时间使用这种耳机却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对于外界产生的过大声音,耳朵本身带有防御机制,但是佩戴耳机使得耳道中形成了封闭密室,在声音过大时加重了耳朵防御系统的工作量,从而使耳朵  相似文献   

6.
木头引发的灵感赵昌在听诊器发明以前,医生们听诊检查是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身上进行。19世纪初,法国医生拉埃奈克正在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担任主任医师。由于他医术高明,常有不少心慌胸闷的贵族太太小姐慕名求治,可是他总难于把耳朵贴在她们的胸上去听那心和肺的声...  相似文献   

7.
你通常用哪个耳朵听声音?当然,两个耳朵都用,但如果一定要让你只用一只耳朵听声音的话,你应该用哪一只?接电话时,人们习惯用左耳朵贴近话筒,以便让右手握笔记东西,而用耳机听音乐时有人则会把一只耳塞插进右耳朵中,留着左耳听外面的声音。有问题吗?是的,科学家说,这都不是好习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你应该用右耳朵听说话,用左耳朵听音乐。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8,(2):53-53
耳纹耳纹是指我们每个人耳朵上的图纹.美国人伊厄纳莱发明了一种可以用简便方法获得耳纹的专用照相机.用它获得嫌疑犯的耳纹,不仅比获得指纹容易,而且和指纹破案术一样可靠.耳朵和指纹一样具有"万人不同,终生不变"的特性,是非常可靠的人体身份证.虽然每个人耳朵的外耳特征是终生不变的,但世界上没有相同的耳朵,即使同一个人的左右两只耳朵,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苗华章 《科学大众》2008,(11):27-27
你见过耳朵会动的人吗?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人的耳朵是不会动的。人类的三块耳外肌已经退化,从前的人也许可以像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可以扇动耳朵。人类也不  相似文献   

10.
你见过耳朵会动的人吗?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人的耳朵是不会动的。人类的三块耳外肌已经退化,从前的人也许可以像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可以扇动耳朵。人类也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03,(23):33-33
用不着扯开喉咙,也毋需竖起耳朵,隔着两堵墙对话,却丝毫没有障碍。这样的新鲜事儿,发生在复旦大学纳米技术发展中心的两间实验室里。  相似文献   

12.
梅娣 《科学生活》2014,(12):8-9
怎样让你的耳朵保持清洁,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更有些错误的习惯,许多人不知有多危险。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人的耳朵既能自我清洁,又能自我保护。然而如果你用错误的方法去清洁它们,那么,就有可能伤害耳朵,甚至造成感染。  相似文献   

13.
人的耳朵(耳廓)长在脸的两边,是进化过程中的优化选择。耳朵的这种形状不仅可以收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而且可以判断声音的方位和远近。当声音微弱并难以听清时,人们常张开手掌并放在耳朵边上,就容易听清楚了。因为这样可以更多地聚拢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用来观察天体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是用形状像锅底的天线来收集电波的,它们的作用与耳朵聚拢声音的作用一样。耳朵为什么会长在头的两边?@张子墨!安徽合肥  相似文献   

14.
着想更好地了解马的所思所想,多注意它的耳朵吧.英国一项研究显示,马的耳朵会“说话”. 研究人员指出,以前人们研究动物交流时主要关注人类使用的方式,如身体语言、头部动作和眼神等.而他们首次研究了人类用不了的交流方式——耳朵动作,结果发现耳朵是马儿交流的“关键性视觉信号”.  相似文献   

15.
人体真是个充满奥秘的宝库,就说两只普通的耳朵吧,也隐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奥妙,你想知道吗?在3月3日——爱耳日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也来听听耳朵对我们的"诉说"吧. 听力"重男轻女" 一个健康人的耳朵能分辨多达40万种不同的声响,但这种分辨能力与性别、年龄有关.比较起来,男性比女性的耳朵更灵敏.  相似文献   

16.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牛耳细胞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研究人员首先利用3D相机拍摄数名儿童现有耳朵的三维信息,然后将其输入计算机,3D打印机会据此打印出耳朵模子。研究人员随后在模子中注入特殊的胶原蛋白凝胶,这种凝胶含有能生成软骨  相似文献   

17.
充气式耳机     
《发明与革新》2011,(7):55-55
内耳式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依然可以获得清晰的听觉效果,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但长时间使用这种耳机却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对于外界产生的过大声音,耳朵本身带有防御机制,但是佩戴耳机使得耳道中形成了"封闭密室",在声音过大时加重了耳朵防御系统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正>课文再现: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小虫子就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学习过《大象的耳朵》的同学一定会回答:“可以驱赶蚊虫!”没错,当蚊虫来袭时,大象的“扇风耳”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蚊虫都赶跑!  相似文献   

19.
隽武 《科学生活》2014,(12):6-8
耳朵是我们接收声波、维持身体平衡与识别位置的器官。我们的耳朵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外耳,中耳与内耳。我们运用耳朵的这三部分听到声音:声波通过外耳进来后,到达中耳,使你的耳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中耳里三块听小骨传播到内耳,一个蜗牛形的器官;内耳产生神经脉冲,并发送到人的大脑,于是,大脑便能识别这种声音。除了听觉之外,耳朵也部分负责维持身体平衡与体位感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物钟而设计的生物钟提示仪,可放在眼镜上、别针上或耳朵里,合理安排你学习不同知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