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篇文章的教读,既要体现编者的意图、作者的写作主旨及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又要适合学生读解的心理。长期以来,作为教师,往往是将该篇课文的中心、作者的主旨介绍给学生。而学生呢,又洗耳恭听,接受老师的这种教诲,“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不敢从别的角度去考虑)。表面上看,学生掌握了该课文,理解了该课文的意思,但实际却很少有同学拿到另外一篇从未讲解过的课文阅读后,能够说出该文章的主旨。高考的阅读题,同学们需要自己去理解、分析该篇以前未见过的文章,往往得分率最低,就是这个原因。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了解在校大一新生对英语课文教学的适应情况为研究目的,以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山东省一所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130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作者分析了他们在适应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三种类型的贵族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贵族女性形象所体现和蕴含的社会意义,并简要地概述了作者偏爱贵族女性形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省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对五彩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颜色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慨叹大自然的神奇。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先介绍小时侯向往的瑶池,然后说见到了像瑶池那样的五彩池,既交代了五彩池在哪里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是什么样的以及五彩池呈现各种美丽色彩的原因;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结束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是作者的赞叹,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呼应,意味深长,再一次突出五彩池的神奇、美丽。课文运用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描写生动形象,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变序导读启发思维──《惊弓之鸟》教学谈江苏无锡南长区教研室周梦熊《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作者在叙述顺序上先讲结果,再讲原因。课文这样的写作顺序,并不一定是学生认识课文深层含义的“最短程”,在教学中可采用变序教学法,通过变序,为学生构筑理解课大的最...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水浒传》对扈三娘形象塑造的文本解读中,理出作者的女性观是由褒扬渐变为中庸。又从文学四要素的角度探析造成作者女性观渐变的原因——在那样的"世界"中,面对那样的"读者","作者"不得不戴着镣铐创作"作品"。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本课设计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8.
一、反复阅读,领会课文思想 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讲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去细心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阅读《孔乙己》,就要明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是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反复阅读,从课文选材中得到启示 有些课文,即使写同类人的,选材也各具特色。如同是写老师,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则是抓住人物的言  相似文献   

9.
朱静娟 《考试周刊》2011,(25):50-51
目前的语文教师存在诸多问题,要上好语文课,就要让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与课文作者对话,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课文的内部逻辑结构入手,深入分析了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及思维流程,质疑了教学参考用书中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当作一篇驳论文来教的事实,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应该是一篇杂文。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严重地影响了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在英语课文教学探索中,积累了点滴技巧。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共有180篇,其中出现过女性形象的课文26篇,占总篇目的14.4%,而刻画、塑造了鲜明女性形象的课文就有21篇,占总篇目的11.7%;人教版高中教材中,课文共133篇,出现过女性形象的课文共45篇,占总篇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冬眠》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观察刺猬为例,讲动物是怎样冬眠的。文章通过刺猬冬眠的情况告诉人们,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再现了作者细致观察刺猬冬眠的情形,显示了观察过程和观察方法。教学本文可以按文章叙述顺序,采用问题导读法,抓住几个主要问题,指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懂得一些动物冬眠的知识,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言语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4.
谈阅读教学的三种关系杭州市教研室钱正权一、面与点兼顾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说课文思路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是贯通课文的文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就必须披文入情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15.
首先,课文结构分类必须建立在对各类文体本质特征的把握基础之上。课文结构分类的依据就在于找到不同课文结构中的某种共同性。其次,课文结构分类应当具有统一的科学依据,分类要正确,要相等。通过对英语课文结构的对比和分析,作者把课文结构分为四类:叙述文、析理文、说明文、应用文。  相似文献   

16.
师:作者来到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什么感觉?生:产生了“亲切与舒服”的感觉.师:清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亲切与舒服”?它们又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课文中?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亲切与舒服”.第一次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节中,第二次出现在课文的第六节中,第三次出现在第七节中.师:对.作者对大兴安岭“亲切与舒服”之感,就是作者写“林海”的原因.让我们随着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逐段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林海的.请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第一次的亲切舒服之感是怎样产生的?(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7.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以描写女性形象著称的女作家。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选择她笔下几类最富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将其放在一定历史与文化时空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寡于情、陋于质的共性特征。分析他们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揭示作者塑造男性形象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女性唯有在经济上、精神上独立。才有可能得到男性的尊重,才能摆脱被奴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剪枝的学问》。课文记叙了小作者在种桃能手王大伯的桃园里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了剪枝的原因.从中明白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水乡之美。2.品味课文语言,有感情地朗渎课文,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3.学习欣赏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表达。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语言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繁琐的分析常常使学生读课文就像“雾里看花”,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讲读课文时没有把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写作思路深入浅出地揭示在学生面前。如何揭示课文之思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