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把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受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禁地。  相似文献   

2.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领域的禁地。  相似文献   

3.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的餐具一件件地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与其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向他提出了抗议,说自己感到了某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禁地。  相似文献   

4.
领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儿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  相似文献   

5.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禁地。  相似文献   

6.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把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受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禁地。一天中午,我去教工食堂进餐,路  相似文献   

7.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也有意识地将旧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  相似文献   

8.
高均 《家庭教育》2008,(2):24-24
心理学家曾用事实证明,一个孩子倘若长时间被某一件或一些讨厌的事情缠绕着,失去了快乐的童年生活,便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  相似文献   

10.
征文述评     
有一次,编辑大朋友很不幸,遇到了一件说不清的事情,被人家给冤枉了一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很烦恼,结果闷闷不乐地过了一天。第二天,当他又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忽然一个念头跳进了他的脑子:我这样一个大人,都会遇上说不清楚的时候,那我们的小朋友们在这种事情上,会不会受的委屈更多呢?对了,设个征文题目吧,让小朋友自己来诉诉苦,也说不定这还会成为一个澄清事实的机会呢!于是,就有了这次征文活动。结果,被编辑大朋友猜中了,有很多同学都寄来了稿件。编辑大朋友把所有的稿件都看完之后,发现同学们的委屈事真的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10,(4)
美国的心理学家埃克曼非常喜欢研究东方人的心理状态,一次他给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帕泰尔出身于印度一个富庶的家庭,他的脾气很暴躁.常常因得罪别人而懊恼不已,所以一直想将这暴躁的坏  相似文献   

12.
这是件好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国王和他的一个从小同他一块儿长大的朋友。朋友有个习惯:看到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不论是好是坏),他都会说:“这是件好事!”一天,国王和朋友一起出去打猎。朋友负责为国王上弹和调枪,在调试其中的一支猎枪时,他明显地出现了失误,国王拿枪射击时,打掉了自己的一根拇指。查看着国王的伤势,朋友像往常一样说道:“这是件好事!”国王听了很生气:“不,这不是件好事!”回国后就将朋友关进了大牢。大约一年后,国王到一个他本该回避的区域内打猎时,被食人族抓获并带回了部落。他们捆住国王的双手,堆起一些木柴,还在木柴中央…  相似文献   

13.
假与劣     
秦榆 《内蒙古教育》2007,(12X):29-29
前几年,朋友曾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他带的一个博士生毕业了,孩子来京转学,为此求到校方一位主任。主任提出求一幅启功先生的字。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了一则故事,感触颇深。故事说智者曾和一个朋友结伴外出旅行。在行经一个山谷时,智者一不留神滑跌了。他的朋友拼尽全力拉住他,不让他葬身谷底。智者得救后,执意要在石头上镌刻下这件事情。他的朋友问:“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智者说:“当然。”于是,他在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在经过某山谷时,朋友某某救我一命。刻完后,他们继续自己的旅程。有一天,在海边,两个人因为一件事情争吵起来,朋友一怒之下,给了智者一耳光。  相似文献   

15.
这是件好事     
《家教世界》2011,(6):7-7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国王和一个从小同他一块儿长大的朋友。朋友有个习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总爱把"这是件好事"挂在嘴边。一天,国王和朋友一起出去打猎。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一位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班主任二话没说,拿出了一个小本子,历数他的孩子某天违反了什么纪律,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某次考试考了多少分,给班上抹了黑……他听后大为光火,回家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  相似文献   

17.
学会遗忘     
有位智者,和一位朋友结伴外出旅行。行进在一个山谷时,智者一不留神跌倒在悬崖边,他的朋友拼尽全力拉住他,才使他免于葬身谷底。智者得救后执意在石头上镌刻下这件事情。有一天,在海边,两个人为一点小事争吵起来,朋友一怒之下,给了智者一个耳光。智者捂着发烧的脸颊,说:“哼,我一定记下这件事!”于是他找来根棍子,在退潮的沙滩上写下了这件事。朋友看后感到疑惑,智者笑了,说:“我告诉石头的都是我惟恐忘记了的事,而我告诉沙滩的,都是我惟恐记住的事,我要让沙滩替我忘记。”还有一个故事:两个和尚同行前往一座寺庙,途中遇到一条河。河水混浊,…  相似文献   

18.
珍贵的礼物     
我有一位农村的朋友,他说在我11岁生日的时候,将送我一件礼物。他究竟送什么呢?我猜来猜去猜了很久,我想他会不会送我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或者一个很大很大的水蜜桃?让我甜甜蜜蜜地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相似文献   

19.
留学新加坡     
朋友是前年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就读NUS管理系工商管理硕士,临行前我还送他一件薄毛衣,直到现在它还一直是朋友用作“取笑”我的“把柄”。今年回家后第一个就约见我,样子还是老样子,依然谈笑风生,两年不见,俨然就是一个新加坡通了。老朋友,没有太多客气,记者直截了当地问了他有关新加坡五大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心理学家,从亚马逊河畔带回两只猴子,一只瘦小体弱,一只体大健壮。他把两只猴子分别放在两个笼子里以同样的方式喂养,结果体大健壮的一只先死去了,他感到很奇怪,又托朋友从原地带回一只体大健壮的猴子,结果又死了,而那只瘦小体弱的猴子仍然活着。这位心理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亲自回到了亚马逊河畔探个究竟。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