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去感知,让他们去发现。当学生们把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不再首先强调教师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这就需要把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超市购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懂得数学不是虚无缥缈、脱离实际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让学生会“思”善考察,会“看”能统计,会“问”敢交往,会“学”有方法,会“说”有根据,会“做”能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管理组织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自我创造能力、深入生活能力。4.教育学生学以致用,做事认真,用数学眼光透视周围的事物,增强数学意识。教学过程第一阶段:了解超市运作教学准备:笔,笔记本,人民币等。教学要求:1.以小…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教学要融入生活元素,而且在生活中也同样充满数学思维。数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要求学生的思维更加敏锐。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枯燥。因此,把学生生活场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会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不再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文章主要探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场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是教师、学生、家长难以回 避的“老大难”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其兴趣寡 淡,有的则认为数学晦涩难懂,对其望而却步。深究原因,还是 数学教学中有了问题,“纸上谈兵”多了,学生们就会“不懂不 会”亦或“只懂不会”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让学生们将数学 与生活紧密结合,深度参与到数学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对数学 知识“既懂也会”.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理念:“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让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因此,聋校数学在教学中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聋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将数学与生活、学习紧密相连,实施“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即生活.而生活最本真。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从数学的发展过程看,数学概念凝聚着人类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如何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了数学学科教学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方向。“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供教学知识所必需的课堂环境,而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笔者通过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意在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为情境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时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兴趣。创设情境,在着眼于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它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经验演绎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有用的,有趣的,精彩的,妙趣横生的。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把丰富多彩的数学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尺子、课桌椅、书本、饮料吸管、剪刀、水管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有几种角……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是学生熟悉的,他们会感到亲近,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需要每位教师从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重新认识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让每个孩子知道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体验数学,增强应用意识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无数的师者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对“悬梁刺股”、“借光读书”等苦学故事更是净津乐道。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指出: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审视学生的学习,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由畏惧变喜爱。如此一来,学生便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再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而是变“苦”为“乐”,快乐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爱学数学呢?本文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的确,只有当数学不再板着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生活交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每位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重新认识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让每个孩子知道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非常丰富,要把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多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收集素材。这样就会给学生提供很多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作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实践一直是数学发展的丰富源泉,数学脱离了现实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浙江版的新教材就以丰富生动的例子展现新的数学教学。如果我们再运用丰富多彩的背景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  相似文献   

17.
梅丽艳 《新疆教育》2012,(18):175-175
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4/]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生活”,从数学与之所依附的学生亲身体验的现实之间去寻找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生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的教师,必须着眼于“生活知识数学化”,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着手于“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一、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拷问与应答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生活进入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我们的传统数学课堂通常是一种以抽象而陌生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图表等符号体系为主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呈现给学生的也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它与学生生活有许多差别和距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量经验和图形直觉都难登教学世界的大雅之堂。说的极端一点,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而教学世界本...  相似文献   

19.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门“学问”;数学不再是学生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在注重数学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在注重数学教育科学价值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