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建设的重要途径。党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党建的重点离不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本文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介绍,也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坚持群众观点,党的决策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坚持群众路线,党的方向才不会走错;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才能保持领导地位。并提出了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时刻巩固,不放松;改善自身,提高素质;将群众的利益作为做事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树立群众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党的群众观点是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进入新世纪,党的群众观点融入时代精神,不断充实发展。一是人民群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对此进行了深刻论述。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既是世界观问题也是方法论的问题,只有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既依靠群众,更要为了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才能全面准确地践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4.
魏爱江 《学周刊C版》2014,(10):223-22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对此进行了深刻论述。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既是世界观问题也是方法论的问题,只有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既依靠群众,更要为了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才能全面准确地践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党的群众路线是做好职教工作的主线,抓住这根主线,职教工作就能干出应有的成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在工会一切工作包括职教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面是自己的一点认识,请大家指正。一、工会职教工作丝毫离不开群众路线首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是要求我们职教工作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具体地说,第一,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工会的职教工作从根本上说,只有牢固树立这一观点,深刻理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两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全心全意依靠…  相似文献   

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各自都阐明了自己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本分三个部分论述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第一部分讲述各自是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的及对这些论述的理解,第二部分,讲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人民群众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第三部分,讲党的三代领导人各自关于人民群众观点之间又有区别,也就是说后又发展了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创立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 ,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观点。这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既然改革是一场革命 ,那么 ,邓小平指导这场革命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呢 ?一、主体生产力思想 :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1 改革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邓小平说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 ,密切地联系群众 ,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 ,了解群众的情绪 ,代表群众的利…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几十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活动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对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刻而详细的论述.邓小平对于群众路线的理解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他的群众观,即认为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要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另一方面是党的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温邓小平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保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是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论述,联系学校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的具体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说明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中要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中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当前我们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加强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决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决议强调要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本着这一精神,本文试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党的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部关系的基本准则.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以群众路线为根本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反腐倡廉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理论中,群众路线是重要内容。邓小平的群众路线理论着重论述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等问题。这些观点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领导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传家宝。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恢复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胜利完成四化建设和改革大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宣传工作中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作风,必须  相似文献   

16.
韩光 《教育文汇》2014,(17):18-19
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党运用群众观点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群众观推动群众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今后要进一步厚植群众观点,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健全评价检验群众工作机制,注重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必须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在斗争和建设中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鱼水相依般的密切联系,这是关系到我们党的兴衰,关系到我们党的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群关系,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领导工作,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