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金镜头新闻摄影大眷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有人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称作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年度大检阅,从组委会介绍的本次大赛共收到2万余幅参赛作品来看,"大检阅"的提法应该说是相称的,但是看完所有获奖作品后,却不由得让人对"检阅者"的评价标准产生怀疑,因为在一些作品确属众望所归的同时,仍有不少作品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09,(4):I0001-I0001,I0004
本刊讯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人民摄影报社主办的第17届(2008年度)“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暨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国作品初评揭晓。  相似文献   

3.
第17届"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好图如云,竞争惨烈,组照图像质量和编排技巧较以往也有明显进步.经过初选,出现在评委面前的组照共有338组,最终获得奖项的有29组.  相似文献   

4.
朱宏力 《青年记者》2007,(12):104-10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摄影是一种纪实作品,理所当然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杜绝虚镜头。虚镜头是与实镜头相对的一个概念,相对于聚焦准确而言。宋晓刚在《虚镜头:探寻历史瞬间的真实性》一书提出。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联合举办的“定格生活,根系传承——金定根新闻摄影作品研讨会”近日举行。金定根是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记者。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新闻作品内涵以及人格魅力。受到了100多名与会者的钦佩和赞扬。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18日由张轶拍摄、<华商报>推荐的<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第18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随着<挟尸要价>在国内各大专业摄影大赛上频频荻奖.关于照片的种种质疑、争议也甚嚣尘上.本文围绕这场争议的焦点,着重探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以及文字说明时新闻摄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凝固的肖像     
徐斌 《新闻实践》2011,(4):F0003-F0003
在今年的人民摄影报“2010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潇湘晨报》记者杨抒怀拍摄的反映江西宜黄抗拆迁自焚事件的《宜黄钟家姐妹》(附图一),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年度最佳照片。  相似文献   

8.
危平 《军事记者》2004,(4):11-11
我1998年7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以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共发表稿件2500余篇(幅),20余件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2次,连续4年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去年因成绩突出被武警总部评为“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平时让镜头向一线官兵聚焦。  相似文献   

9.
初冬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幅大得可观的广告照片,载着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形象,竖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正在进行。这次活动是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人民日抿、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当代摄影学会六家联合举办的。参加活动的美方客人以美国联系图片社为主,其中好几位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摄影记者,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过最高新闻奖,有的还多次获奖。美方从太平洋彼岸带来的“联系图片社新闻摄影10周年”、“目击者:世界新闻摄影30年”和“摄影术发明150周年”三个影展这次一起展出。展览从11月21日开幕到30日闭幕,观众络绎不绝,每日逾万。参加活动的中国编辑、记者共130多人,来自全国66家新闻单位,同美国记者一起,组成国际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编》2007,(2):29-29
3月25日,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上海揭晓,共评选出8类16个奖项的金、银、铜奖。获奖摄影作品中,中外摄影佳作平分秋色。作为中国主办的国际性摄影比赛,“华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并揭晓“年度最  相似文献   

11.
李慧 《军事记者》2007,(8):67-67
北京军区某装甲师四期士官报道员张林,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来,先后在军内外报纸杂志发表稿件2000余篇(幅),有65幅摄影作品在各种影展中获奖,连续8次被北京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多次立功受奖,2006年还获得首届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从军15年,他用镜头定格精彩瞬间的同时,也定格着自己不平凡的新闻路。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揭晓。许多摄影界的朋友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发给了获优胜奖的10名摄影记者。问卷内容: 1、基本情况:年龄、职称、从事新闻摄影的时间? 2、常用什么器材、机身、镜头、胶卷? 3、目前你最满意的自己的作品有哪些? 4、除了本单位外,你的作品还主要向哪些报刊 投稿? 5、你在采访中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6、除了重大事件和日常报道,你最近关注什么 报道题材,或有什么大的报道计划? 7、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是 什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充实自己? 8、你有没有三年内放弃新闻摄影改行的打算?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镜头写春秋     
一心扑在业余摄影事业中的夏海春,从1991年开始迷上业余新闻摄影以来,已先后发表文字、图片稿件1000多篇(幅);其中有11篇(幅)作品获国家级奖励。他1993年加入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并连续7年被评为河南油田对外宣传报道模范个人。最近他被聘为“中华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摄影艺术文化委员会”会员,是河南油田著名的职工业余摄影家。镜头写春秋@张克刚  相似文献   

15.
肖一沙 《军事记者》2004,(12):29-30
获得第三届中国新闻摄影记“金眼奖”时,李刚才刚刚过完27岁的生日。以这样的年纪夺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项,而且参赛照片获得了所有作品的最高分,这是史无前例的。难怪军报资深摄影记乔天富在评价李刚的章《后生可“畏”》中感慨道:“这一方面展示了李刚的实力,后生可‘畏’,电昭示着中国的摄影事业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6.
奖项     
《全国新书目》2010,(17):7-7
《挟尸要价》夺得"金镜头奖"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  相似文献   

17.
让你的镜头“独具慧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耘 《军事记者》2008,(5):41-42
纵观世界摄影发展史,从1839年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到当代的数码电子摄影,每一次伟大的发现和创造,无不是创新的结晶。军事新闻摄影作为军事新闻宣传的一支“生力军”,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化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在宣传以军事训练为中心, 提高战斗力,“一切为打赢”的同时,将新闻图片的思想性摆在了突出位置,大大拓宽了军事新闻摄影报道的视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建立起一支遍布全军的业务素质精、政治敏感高、实战能力强的新闻摄影队伍。他们在历届中国新闻奖、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中屡屡夺魁,显示了军事新闻摄影的魅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18.
张军荣 《军事记者》2013,(12):51-52
在人们的印象中.军人充满阳刚之气。许多军事新闻摄影作品中,处处有军人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镜头。其实。军人也是人,有着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其感情世界非常丰富。我们军事摄影工作者.既要用镜头充分反映军人的阳刚之美。又要充分体现军人的“阴柔之美”.做到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19.
“小人物”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演绎着大社会。他们生活工作在社会不起眼的各层面,收入较低,待遇不高。正如先哲所说,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为社会的进步默默地贡献着。因此,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和社会息息相关。正如此,新闻摄影者镜头前的“小人物”,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选题。  相似文献   

20.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在国际新闻摄影大赛中,历年都有一些充满情感张力的优秀军事摄影作品折桂。这不仅为一段时间内广受瞩目的战争留下永远的影像记录,也向世人呈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深度,大多体现了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那些充满了悲悯之心的摄影作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