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杨小虎的博士论文《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统计研究》中第4部分内容整理缩写而成。讨论如何利用星系-星系的弱引力透镜观测来获得星系光度-暗物质晕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建立的条件光度函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预言了给定质量的暗物质晕中所能形成的不同光度的星系的概率。这些结果给出了讨论星系形成理论中各种物理过程的判据。基于这个模型还预言了一些宇宙中光的分布行为:如宇宙中超过一半的光是来自质量小于1012太阳质量的暗物质晕中。  相似文献   

2.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深邃得让人难以想象,而散布于其中的星系是我们宇宙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热烈的光芒,让我们的宇宙变得美丽多姿。简单来说,星系就是由恒星、尘埃、气体组成的巨大集团。原则上,一个典型的星系包含有千亿颗恒 椭圆星系星,直径有数万光年。宇宙中存在有1000亿到1兆个星系,它们稀疏地分布于宇宙之中。星系自宇宙诞生后不久就在不断地成长、演化,并在今天的宇宙中形成了千姿万态的形状。可以说,宇宙中没有两个星系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星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但是由于星系都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范围内形成,因此它…  相似文献   

3.
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转,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常识。那么更大的尺度上,宇宙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属于本星系群,本星系群绕着室女座星系团的中心转动,而室女座星系刚则包含了1000多个星系。不过,宇宙的星系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们往往会聚集在一处,分布成条带状或片状,在这些“集团”之间,则是巨大的、星系稀少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二敬 《金秋科苑》2012,(11):110-111
据英国某媒体报道,在迄今最大型的同类调查中,在太阳系周围彻底搜寻暗物质踪迹的宇宙学家们空手而归。科学家们认为,最新研究将颠覆传统的暗物质理论,但也有研究人员对该研究方法和结论提出了质疑。暗物质是一种假定中的不可见物质,据信其占据了宇宙总物质的80%。宇宙理论学家们认为,暗物质是宇宙中的隐形支架,其揭示了结构如何在宇宙中出现,解释了星系如何形成以及快速旋转的银河系为何没有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宇宙间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星系—-从恒星系、银河系到总体星系,都在不断发生向外扩张这样一种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宇宙膨胀"现象。而促使宇宙膨胀或产生这种宇宙膨胀的自然能量,有人把它比喻或称其为"暗能量"。然而,这种暗能量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在宇宙间自然产生或形成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来得到最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Hubble发现星系退离我们的速度随着星系与地球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于是提出了哈勃定律,该定律后来成为了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佐证。1998年Permutter和Schmit领导的天文研究小组又通过对一些遥远超新星的观察发现宇宙正以加速度膨胀,于是获得了2011度的物理学诺贝尔奖,但人类至今无法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因此,本文作者根据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提出了宇宙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新理论,揭示了星系的层次结构,并证明了哈勃定律和和Permutter和Schmit结论,进而揭示了宇宙加速膨胀的真相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宇宙的一生     
很多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宇宙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粒子、星系和恒星逐步形成。那么未来的宇宙将怎么演变?恒星、星系、普通物质和黑洞又将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毁灭?我们的宇宙最终的命运将如何?  相似文献   

8.
濮季行 《世界发明》1998,(10):26-27
1995年11月,欧洲空间局一台新的望远镜红外线空间观测站(ISO)升入太空。它将揭露过去从未看到过的部分宇宙。天文学家对其寄予厚望,因它会揭示我们银河系内最小的恒星,以及掩蔽于星际尘内的遥远星系。它甚至能为我们提供机会,在宇宙辽阔范围内对正在形成的星系看上一眼。  相似文献   

9.
<正>现有的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星系的质量同距离成反比,小质量星系形成于宇宙早期,再通过合并形成大质量星系,大质量星系只能在宇宙1/3年龄以后形成。然而这个现有的星系形成理论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最新的宇宙研究可追溯到130亿年前,仅仅是大爆炸发生后的五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内宇宙的第一代恒星和星系逐渐开始形成,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当第一代星系完全诞生之后,早期宇宙的信息已经丢失,因此观测“宇宙扰动”的最佳时期应该是恒星开始形成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将无法窥探到这一宇宙时期,形成“视觉空洞”。  相似文献   

11.
从地面向上看,天空中布满了星星。稍有天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实际上这些恒星并非遍布整个宇宙,而是都集中在星系中。星系可以说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大天体了,而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星系不计其数,这些星系仿佛黑暗的宇宙大海中的岛屿。我们的银河系体型在星系中只算普通,直径也有几万光年。虽然宇宙中还有更大的结构,例如星系团等,但这些也不过是星系们通过引力相互凑在一起罢了。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中的悖论,常常会让科学家头疼不已。但是对悖论的分析和解决,也常常会引起科学中的重要突破。例如对于以太是否存在的探讨,最终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所以,把当今科学中一些悖论列出起来,是值得一做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当代宇宙学中存在的悖论。宇宙膨胀的悖论宇宙学中最为重要的悖论,则来自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宇宙在膨胀的证据,来自于几个不同的观察结果。首先是远处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因为来自这些星系的光存在着红移,而且星系离我们越远,红移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9,(5):112-112
人们乐于接受的星系形成模型是认为宇宙由冷暗物质所支配的模型,在该模型中,所有星系都在宇宙时间尺度上通过分层合并来生长。现在,对宇宙中一些最大星系中的恒星物质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90亿年前,大星团中心的最亮星系几乎跟它们今天的同类一样大。这意味着,这些“最亮星系团”在“大爆炸”之后约50亿年时间已经生长到超过其最终恒星质量的90%,这与流行的星系分层合并形成模型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4.
常莉 《科技风》2013,(6):221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爆炸形成。宇宙不断膨胀,根据能量与质量的关系,宇宙中的气团在引力等的作用下吸聚收缩形成星系,星系中的造星物质通过吸收周围的物质收缩形成恒星,在恒星的周围又存在着许多原行星盘,行星在此形成。至此,宇宙基本上也就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想像一下你开着车出门,发现街道上行驶的车辆中,一半以上都有被撞的痕迹,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很荒唐?会不会为自己的车子担心?还是先别为车子担心的了,该担心的是我们的银河系。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的星系有53%都曾经发生过“撞车”事故!这说明,我们周围的宇宙并不太平,到处都曾发生过“交通事故”。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星系遭受了另外星系的撞击,并不一定意味着星系中的恒星与恒星之间的直接撞击,星系碰撞应该会对于恒星形成速率和星系形状产生强烈的影响。此外,星系碰撞并没有像科学家理论推测的那样,产生出新的恒星组合形式。天文学家目前…  相似文献   

16.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英国杜伦大学和加迪夫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采用“宇宙眼”技术的望远镜观测到了一个距离地球大约110亿光年的年轻星系,发现该星系正在不停地旋转并慢慢演化成一个螺旋形状。该星系似乎形成于宇宙大爆炸20亿年之后。该星系与银河系非常类似,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一个瘦得出奇、全身瘫痪的天才,他的身体无力地蜷缩在轮椅里,思想却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宇宙的尽头,探索黑洞的隐秘──这就是斯蒂芬·霍金,被称为“当今爱因斯坦”的思想家、物理学家。  霍金是最早用广义相对论推演宇宙演变的科学家之一,他关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并将终结于黑洞”的论断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时间、空间的历史与未来,就是他的研究对象。  在他之前,没有人能解释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霍金以他的研究解释了宇宙如何创生,以及形成行星和星系的物质如何被创造,从而创…  相似文献   

18.
宇宙大爆炸     
大约140亿年以前,前后不会超过10亿年,大爆炸创造了宇宙-不然还能如何呢?如果你把宇宙看成一片地狱似的无边黑暗的真空,没有恒星,星系,行星,更没有哪怕一点点微薄的生命征兆,那么大爆炸就像你的孩子一样给你希望。但是如果你认为宇宙仅仅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星光灿烂的宇宙——它还至少  相似文献   

19.
Science     
<正>一群让人意外的没有星系的恒星研究人员称,在宇宙河外背景光(EBL)的近红外区域中的波动来自那些被剥夺了母星系的恒星,而并非来自原始星系和在所谓的再电离期形成的黑洞;EBL是宇宙大爆炸后即刻出现的储藏该事件特征的一个光谱区。该新发现提示有多达一半的全部恒星位于星系之外--而希望用EBL探索早期宇宙的研究人员将不得不首先想出一种消除这些离群恒星标记的方法。Michael Zemcov及其同事收集了来自两次不同飞行的数据并用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验证了其结果以得出他们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11-I0012
[导读]美国研究人员利用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宇宙网络成像仪,拍摄到前所未有的星系际介质(IGM)图像,即弥漫在整个宇宙中连接星系的气体。原标题美首次获得宇宙星系际介质三维图像有助于加深对星系和星系间动态的认识科技日报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宇宙网络成像仪,拍摄到前所未有的星系际介质(IGM)图像,即弥漫在整个宇宙中连接星系的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