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以色列研究人员对一种常见的鲑鱼寄生虫进行研究时发现,一种名为Henneguya salminicola的寄生虫已失去线粒体基因组,这意味着该生物完全失去了有氧呼吸能力。线粒体是呼吸过程所必需的,它能分解氧气,产生一种叫作三磷酸腺苷的分子,多细胞生物利用该分子为细胞获取能量。一些进化适应性可使生物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皮肤细胞"电池"中一种关键代谢酶——线粒体复合物Ⅱ的活性,会随着衰老而显著下降。线粒体老化理论是人们广为接受的衰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由于线粒体电子传输链出现功能障碍,增加了自由基的产生。细胞中有两条重要的产能路径,而电子传输链复合  相似文献   

3.
衰老是各系统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总和表现,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加速了衰老的进程。衰老的学说有很多,其中自由基学说现已成为重要的衰老学说。衰老组织中活性氧(ROS)增多,能量减少,代谢降低。解偶联蛋白2(UCP2)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阳离子载体蛋白,在啮齿类动物中分布广泛,可引起质子漏,减少ROS的产生,降低细胞氧化损伤,调节能量平衡,在衰老过程中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是细胞内微小的细胞器,平均每个细胞里有300-400个线粒体,整个人体里有1亿亿个.本质上所有的复杂细胞里都有线粒体.线粒体看上去像细菌,因为它们从前是自由生活的细菌,后来大约在20亿年前适应了寄生在大细胞里的生活.它们还保留了基因组的一个碎片,作为曾经独立存在的印记.它们与宿主细胞之间纠结的关系织成了生命所有的经纬,从能量、性和繁殖,到细胞自杀、衰老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巴克老龄化问题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的专家耗时10年确定了大约238种衰老基因,如果对这200多个基因进行"微调",让它们变得不活跃,那么这一做法可以让寿命延长多达60%,并让人类平均寿命增加到100多岁。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的《细胞代谢》月刊上。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你是个"夜猫子",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不妨从基因中找找原因。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RY1的基因特定位点出现变异后,人体生物钟就会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CRY1基因变异的人要比一般人晚睡2个小时到2.5个小时。"夜猫子"在医学上通常被诊断为"睡眠相位后移症"。研究人员首先在一名"睡眠相位后移症"的美国患者身上找到这种CRY1基因变异,然后对其家族成员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毛黎 《金秋科苑》2011,(4):127-132
在认识生命方面,美生物学家在实验室制造出了首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细菌。将8个由60个核苷酸组成的DNA片段,人工合成了实验老鼠的线粒体基因组。科学家称在实验室利用老鼠细胞培植出可分解毒素的人造老鼠肝脏,这标志着"订制器官"技术的进步;利用死鬼狒的皮肤细胞制造出了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是机体细胞的一种程序性死亡,它在维持细胞动态平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存在内在和外在两种途径,线粒体作为细胞凋亡调控的活动中心,在细胞凋亡内在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受到一系列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这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以线粒体膜为切入点,对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相关诱变因子的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生命活动,须臾也离不开能量.机体能量的提供者是ATP,而线粒体是ATP的合成场所,人们赋予线粒体"动力工厂"的美誉.然而,线粒体在合成ATP以外,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工作,产生O-2(超氧阴离子,一种超氧自由基)和H2O2等活性氧自由基,而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是造成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4):518-519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银改变细胞能量代谢方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低剂量暴露下纳米银改变了细胞能量代谢方式。非毒性浓度纳米银暴露可导致细胞内ATP的产生减少和呼吸链的功能减弱,而细胞能量代谢方式被迫由氧化磷酸化为主的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糖酵解,以维持细胞生存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1.
细胞色素C生产中原料与产品出成率及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 C是一种以卟啉为辅基的呼吸酶 ,广泛存在于所有的需氧组织中。一般来说 ,组织中的细胞色素 C的含量与它们的呼吸活性大致呈平行关系 ,在心肌与其它作剧烈运动的肌肉中含量最为丰富。在细胞内 ,细胞色素 C位于线粒体的蛋白质——脂质络合物中 ,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重要成员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细胞色素 C为细胞呼吸激活剂 ,用于组织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疾患。1 原料选择1 .1 工艺原理心肌碎肉用酸性水破膜 ,暴露于线粒体膜外表面的细胞色素 C即可溶出。提取液中带正电荷的细胞色素 C,用阳离子交换剂吸附 ,…  相似文献   

12.
当一些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克隆”出动物时,另一些科学家则千方百计试图通过基因研究来探寻人的生命极限,就是人究竟能活多长?100岁,150岁,甚至200岁? 探寻生命极限必须首先破译这样一个生命之谜:人为什么会衰老?其次才能研究推迟衰老的方法。对衰老问题的研究始于1961年,但在开始时,科学家一直为这一问题所困惑,即衰老是从哪一部分开始的,是细胞本身还是由细胞构成的较大的组织?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下述实验:他们从胎儿组织中取来细胞并保存在  相似文献   

13.
阿尔兹海默病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神经元发生变性、凋亡为主要特征,导致认知及记忆等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机体死亡。对于阿尔兹海默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线粒体是细胞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的能量转化密切相关,其异常可能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平衡,即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对细胞的稳定、凋亡起重要作用,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相关。线粒体的平衡在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重要的细胞器,为细胞提供大部分能量,同时也是活性氧(ROS)产生场所及细胞凋亡控制中心。线粒体来自与宿主共生的α-变形菌(α-Protobacteria),在形成细胞器的过程中α-变形菌蛋白组逐渐变小,将大部分遗传物质转移到核的同时与宿主建立了稳定的内共生关系。大多数现存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仍保留有少量来自α-变形菌的基因,其功能非常保守,仅编码线粒体蛋白合成相关的t RNA、r RNA、核糖体蛋白和氧化磷酸化复合物亚基蛋白。本文将从线粒体起源及蛋白含量进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当一些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克隆”出动物时,另一些科学家则千方百计试图通过基因研究来探寻人的生命极限,就是人究竟能活多长?100岁,150岁,甚至200岁?探寻生命极限必须首先破译这样一个生命之谜:人为什么会衰老?其次才能研究推迟衰老的方法。对衰老问题的研究始于1961年,但在开始时,科学家一直为这一问题所困惑,即衰老是从哪一部分开始的,是细胞本身还是由细胞构成的较大的组织?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下述实验:他们从胎儿组织中取来细胞并保存在培养液中,结果发现细胞不断分裂,在总共进行了100次左右的分裂后,…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长寿充满了兴趣。国内外关于人体衰老学说有几十种,中医界历来首推的是补肾法与健脾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衰老的机理主要表现在:“生存能”释放枯竭;线粒体功能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染色体复制功能衰竭;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等等。衰老的一个很明显的表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7)
中等强度的瑜伽运动以"消耗"为主,身体能量在静态的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被消耗,基本耗竭之后,追求能量转换,达到有氧状态。这一过程需要精力集中心无杂念,因此,对大学生自身的负性情绪产生抑制,随着能量转换及过程中的意志增强,自信心也随之增加,使正性情绪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7-548
昆明动物所张亚平研究组与施鹏研究员合作,提出了与能量供应相关的线粒体基因在不同飞行能力的鸟类中受到了不同的选择压力的科学假说。张亚平院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沈永义和孙艳波通过对76个鸟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和分析,证实了飞翔退化组的鸟类线粒体基因所受到的选择压力显著地小于飞翔组。飞翔能力退化的鸟类,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3-I0003
线粒体就像生物体内的电池,为几乎所有细胞供应能量,而支持这一供能过程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个谜。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研究人员通过查阅人类基因组项目数据库资料并结合实验分析,终于发现了驱动线粒体钙通道机制的关键蛋白。该发现发表在6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Nature     
<正>哺乳动物的呼吸"复合体I"结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第一个酶,即复合体I(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将从NADH到ubiquinone的电子转移与穿过线粒体内膜的质子转位耦合起来,导致ATP的合成。这篇论文报告了以5分辨率获得的来自牛心脏线粒体的复合体I的电子低温显微镜结构。哺乳动物的这种酶要比以前发表的来自低等生物的复合体I结构大得多。作者确定了44个亚单元中28个的结构——4个保守的(核心)亚单元和14个哺乳动物特有的亚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