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尔玉 《青海科技》2012,(4):32-33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广泛追求幸福的时代。宠物们也过得越来越幸福了,有专门的宠物医院。我们饲养的动物们呢?荷斯坦牛们的幸福生活值得我们的畜牧业及相关人士们借鉴。荷斯坦奶牛是目前世界上产奶量最高、饲养数量最多的奶牛品种。由于其毛色呈黑白花片状,故亦称黑白花奶牛。它们是一群戴耳环的牛。它们要定期体检。单从这一点看,它们,似乎比我们这些人还要幸福。我们还做不到定期体检。它们做到了。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牛不舒服  相似文献   

2.
一个动物纪录片摄制组在南非纳塔尔地区看到了令人惊异的一幕——一群大象发现一只被捕的羚羊在一个围栏里不停哀鸣后,竟然上演了一出“见义勇为”的事件:象群的头目用鼻子打开了围栏门上的铁插销.其他大象齐心协力推开了笨重的围栏门,帮助那只被人类逮住的羚羊逃出围栏。摄制组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大象的天性使然.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当天夜里又抓了一只羚羊放到原来的围栏里。第二天,当大象们发现身陷圈圄的羚羊后,又齐心协力将它解救了。这是一种动物对其他种类动物显示同情心的典型案例.以前一直被认为只有人类才“独家拥有”的同情心.其实在动物世界里也存在。  相似文献   

3.
狗来自何处?过去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如今,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破译狗的基因组图谱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答案,所有犬类的祖先都是灰狼,人类在过去1.5万年里,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犬的特点对犬进行了一系列的选育,培育出400多个犬种。其中各犬种都具备不同特征和不同的遗传密码。2003年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赫奇逊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85个品种414只纯种狗的基因,将它们相互比较并与狼的基因比较,得出了一些结果。在某个特定品种的狗之间,基因的相似度很高,而不同品种的狗基因存在一…  相似文献   

4.
翼龙像蝙蝠一样起飞?翼龙堪称"侏罗纪版的大飞机",体重可达数百千克。对于这样一种庞然大物,它们是如何从地上飞起来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生物学家认为他找到了答案。这位生物学家推测,这种会飞的恐龙是用4条腿跳到半空起飞的,和吸血蝙蝠有几分相似。翼龙是一群会飞的爬行动物,重500多千克,翼展像公共汽车那样长。研究人员想要通过观察现在会飞的最大的鸟——信天翁来研究翼龙的起飞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23日说,他们已完成了牛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生产质量更好的牛肉和牛奶。 在美国农业研究局和贝勒医学院的领导下,来自25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以海福特牛为样品牛,历经6年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工作。24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将刊登相关论文介绍这项成果。研究人员发现,牛至少有2.2万个基因,其中80%与人类共享。牛在遗传上与人类的相似性远远超过老鼠。这也意味着,牛可以替代实验鼠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的微生物DNA能够用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这一发现意味着它能够在一项匿名的有关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中鉴别参与者,并揭示一个人的健康、饮食或种族的详细信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ric Franzosa和同事开发出一种电脑算法,为美国"人类微生物组计  相似文献   

7.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大家还记得吗?己丑牛年来临之际,我们细说了"牛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辛丑牛年就要到了,我们再介绍一些动物中的"牛".不过,此"牛"非彼"牛".它们有的是牛类的"旁系"亲属,有的则有形似牛角、牛蹄、牛鼻子的身体部件,还有的与牛形影不离,故被冠以"牛名".  相似文献   

8.
<正>在加勒比海的圣基茨岛上,一群小猴在海滩上闲荡,伺机偷走没人照看的果汁和酒品。它们白天喝酒、打架,当夜幕降临,就懒洋洋地躺倒在沙地上。根据美国生物学家布鲁斯·罗伯特森的看法,这些猴子已经掉进一个"进化的陷阱"。所谓"进化陷阱",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对那些实质上对你有害的事情产生了偏爱。说得更准确一点:你用来做决策的那些线索不再能引导你做出最好的决策——事实上,它们往往引导你做出最坏的决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12,(19):6-14
国产大飞机C919进入详细设计阶段2014年首飞远离喧闹的上海市区,张江高科云集了世界著名的高新科技企业。在当地出租车司机的眼里,在此办公的"都是一群野心勃勃的技术狂人"。上千研究人员冲刺黎先平,C919的副总设计师,也是这群"狂人"中的一个。手指一接触到办公桌旁的C919飞机模型,眼睛突然放光。他就职的中国商飞所属的上海飞机  相似文献   

10.
助人的动物     
牛浇庄稼:非洲尼日利亚有一种名叫“息西”的牛,它的脖子上长了一个盛水的大垂囊。这种牛习惯用嘴不停的向外喷水。所以,当地农民常让它们给庄稼浇水。 蛇除稗草:在印度呢西亚,有一种背上部长有很多白圈形花纹的蛇,人们称为“圈蛇”。这种蛇爱吃稗草。因此,当地的农民常把它们放到稻  相似文献   

11.
科技情报站     
<正>霸气外露的"牛眼"超音速无人机超音速无人机,特点就是快!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太吵了,有没有办法让它们声音小点?美国宇航局对一架造型奇异的无人机进行了测试,这将为柔性机翼飞行测试做好准备。这款X-56A是新一代超音速无人机,名为"牛眼"。它的任务是测试"气动伺服弹性技术",即在飞行中调控飞机的震动适应性。它长  相似文献   

12.
<正>在你的手机中下载一个应用程序,你便拥有了一个便携式的地震仪,地震波会在你的手机屏上以曲线图的形式显示出来。有关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的数据即刻会被传给专业研究人员,而这些海量数据是科学家们非常需要的,它们提供了一个在广阔区域内有效监测地震的低成本方式。上述情景是否还很遥远呢?手机"变身"地震仪2014年8月24日凌晨3时20分,一次里氏6级地震袭击了美国加州北部的纳帕镇,这是这一地区近25年来遭遇到的比较强烈的地震。地  相似文献   

13.
奶牛的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非常大,可使奶牛的产奶量大大下降,并且浪费饲料,治疗时还要花费许多药费,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所产的牛奶,营养成分也比正常牛奶的营养成分差;有些乳房炎病原菌除了感染牛以外,还可能感染人,比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链球菌等;另外,在治疗乳房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早就学会了利用鼓来传递信息,而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非洲白蚁也会通过"击鼓"来警告有危险来临。不过白蚁自己没有真正的鼓,它们其实是用自己的脑袋击打地面的。这些非洲白蚁在非洲大草原会建造一个很大的土堆,这种土堆其实就是它们的巢穴,在这个土堆下面白蚁还修建了许多通向觅食处的通道。白蚁中的兵蚁负责保卫他们的土堆,一旦发现有土豚或穿山甲等接近它们的土堆时,它们就用自己的脑袋击打地面,向大家警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员说.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6个种系的植物过去被认为是在欧洲人于500年前到来之后才被引进到该地区的物种,但其实它们在过去数千年以来就一直是这些岛屿上的本土物种。Jacqueline van Leeuwen及其同事对保留在沉积物中的花粉化石及植物残体进行了研究,并披露了这些物种在数千年中的分布情况。他们发现,有6种特别的物种(它们从前都被至少一个加拉帕戈斯群岛植物学当局当做是”非本土”的物种)其实于人类在该岛屿群上居住之前的数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于该地区了。将这些物种从非本土物种名单上撤除已经成为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进行保护一恢复的一个关键性的优先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高治 《知识窗》2002,(11):42
曾某饲养的一头奶牛长期患病,因久治不愈,曾某将奶牛抛弃在山谷.上山采药的王某发现了这头病牛,并把它带回家中精心饲养,还请来兽医为牛治病,牛的病情逐渐好转.3个月后,病牛不仅完全恢复健康,而且长得健壮结实.王某甚为欢喜,逢人便夸耀自己捡牛的经历.曾某听说自己抛弃的奶牛健壮如初,于是找到王某,要求王某把牛还给他,他可以负担奶牛这3个月的费用.王某认为牛是自己捡到的,理应属于自己,不同意还牛.曾某则认为王某捡牛是一种不当得利,应该把牛归还原主.由于双方争执不下,曾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王某还牛.……  相似文献   

17.
<正>还记得去年5月"地球三兄弟"被发现时地球人的欣喜吗?现在有更大的惊喜出现了:一群科学家2月22日宣布,在"三兄弟"的同一行星系统中,有更多"地球的兄弟"被发现,它们一起凑成了"葫芦娃七兄弟"。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行星的系统,更重要的是,这7颗行星都可能存在水和大气层,其中3颗还位于可能存在生命的宜居带内。  相似文献   

18.
牛也会下蛋?     
《科学与文化》2007,(5):20-21
去年一件事在网络上被传得沸沸扬扬,说的是河北省秦皇岛市侯庄村一庞姓农民家,五个月大的小奶牛下了一个蛋。这个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牛下蛋事件,到底是恶作剧还是另有隐情?对于牛下蛋这样一个听起来就荒唐的事,侯庄村里却有许多人相信,而且还说亲眼见过那个牛蛋。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科学与生活》2009,(9):10-10
<正>太阳周围有不明飞行物。还不止一个,是一个飞船船队。在2009年7月22日的世纪大日全食时,中国的观测人员在太阳附近发现不明物体。于是媒体搬出美国气象学家斯考特·斯蒂文斯的"精彩发现"作老调重弹。  相似文献   

20.
<正>秸秆和大麻本来是易燃物,但是英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用这两种东西做原料,加工成特殊的材料,并填充到木制框架中,形成建筑板材,外面再涂上石灰质的包层。他们用这种板材盖了一间"稻草屋"做实验,用1000℃的高温烘烤稻草屋。结果2个小时过去了,稻草屋依然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