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天文学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中迄今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并称其为"遥远",临时编号为2018 VG18。这颗天体与太阳的距离约120个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它也是迄今观测到的第一颗与太阳距离超过100个天文单位的太阳系天体。相比之下,观测距离排第二远的阋神星被发现时与太阳距离约96个天文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科学家布朗及其同事特鲁希略,在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他们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个球形天体,再次动摇了冥王星作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地位。新发现的天体距离太阳42个天文单位,在冥王星的外侧,处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288年,直径约为1290千米。其代号为2002LM60,暂用名为夸欧尔,最后的定名还有待国际天文学联合  相似文献   

3.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5,(9):i0002-i0002
最近,美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发现了一颗大行星,这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45亿公里,在远离太阳的黑暗、寒冷边疆徐徐运动。它的直径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天文学家目前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通常,柯伊伯带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没,但这颗新星的尺寸已超过冥王星,使一些天文学家将其视为太阳系中一颗新的行星。自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以来,很多人都曾宣称发现了第十大行星,但他们发现的天体没有一个直径是大于冥王星的,此次发现打破了这一纪录。这颗新行星560年绕太阳一转,它以前之所以没有被天文学家发现,是因为它的位置处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科技博览     
天文宇宙 美国天文学家新近在太阳系边缘地带观测到一个除冥王星之外个头最大的天体,再次动摇了冥王星作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地位。新发现的这一天体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288年,直径约为1290公里,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柯伊伯带”是比冥王星绕太阳轨道更远的一个带状区域。专家们认为彗星等就  相似文献   

5.
第十大行星     
《科技新时代》2005,(11):107-107
新闻简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不久前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颗暂被编号为2003-UB313的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从亮度判断,它的直径至少相当于冥王星(太阳系9大行星中晟小的一颗)的1.5倍,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的3倍,这一发现引起了天文界的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6.
柯伊伯峭壁     
如何遨游到太阳系的最边缘,到达冥王星外面寒冷的空间,将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在穿越充满了冰岩的柯伊伯带后,突然,太空中空无一物,由于冰岩的密度出现了陡然下降,天学家们将这一分界线称为柯伊伯峭壁。那么,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种现象呢?唯一的解释似乎是存在第十颗行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这个地区的所有碎片都被它一扫而光。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太阳系首位外来"移民"被确认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木星轨道附近的一颗逆行小行星不是太阳系"土著",而是来自星际空间的"移民",它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就来此定居。这是人们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永久驻留的外来天体。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15 BZ509,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木星轨道非常接近,但运动方向与太阳系绝大多数行星和小行星相反。根据目前的太阳系形成理论,行星和小行星由早期太阳周围的尘埃盘凝聚而成,因此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你正计划将一艘宇宙飞船从地球送到太阳系的另一个地方,你最好先找出最佳路线。这是一张美国宇航局的数学家马丁·罗利用太阳系各个天体之间的引力平衡,绘制出的"宇宙高速公路"图。这张图显示了如何利用最少的燃料从一颗行星去到另一颗行星。它显示了每一颗行星周围的拉格朗日点,那里是引力平衡点,因此,宇宙飞船可以更容易改变运动方向。每两个天体构成  相似文献   

9.
星球之战 一颗行星捕获一颗小型天体并不足为奇,木星就是这方面的大师.木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20倍,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距离太阳的大约5倍.在这样的距离下,太阳的引力变得很弱,木星能够捕获一颗小天体因此也不觉得奇怪了.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太阳系家族又添新面孔。美国科学家在太阳系内冥王星以外的地区,发现了一颗新的矮行星2014UZ224。美国小行星中心证实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为太阳系的第7颗矮行星。科学家还推测,太阳系可能有数十颗,甚至超过100颗矮行星尚未被发现。1.阋神星2005年7月29日,美国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宣布,他的团队在太阳系柯伊伯带发现了一个新天体2003UB313,暂起名为齐娜星。2006年9月15日,国际天文  相似文献   

11.
彗星群     
让·亨德里克·奥尔特(1900~1992年)根据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天文学家将其分为两大类:周期在200年以上的长周期彗星和周期在200年以下的短周期彗星。按理说,由于行星的干扰作用,彗星应该均衡分布,周期长短不一。然而,丹麦天文学家让·亨德里克·奥尔特却发现,周期超过100万年的彗星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1950年,他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包围着太阳系的巨大的球状云团。该云团以太阳为中心的延伸半径达到10000~10000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等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衡距离,星体和太阳之间的最近距离为270000个天文单位)。根据他的计算,云团中的彗星数目大约为1000亿颗。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太阳系的"远郊",相当于海王星轨道之外那黑暗幽深的地方,可能有一颗神秘的星球正在缓缓地绕着太阳运行。它的存在虽然只是一种猜测,但天文学家"感觉"到了它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令一些遥远的冰质天体显示了奇异的举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两位行星学家康斯坦丁·巴特金和迈克·布朗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3.
沈志珍 《知识窗》2005,(9):28-29
悬案一柯伊伯带悬崖 如果人类能够乘坐太空船飞到远离冥王星外的太阳系边缘,将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当太空船飞过充满小行星的柯伊伯带后,将会陡然遇上一片茫茫的虚空,就好像开车驶上山顶后突然掉入悬崖一样.  相似文献   

14.
<正>太阳系发现怪异天体美国宇航局发现,太阳系外围有一颗天体很奇特,它是2004年被发现的,现在被称作"妊神星",这是一颗矮行星。首先是它的大小虽与冥王星差不多,但它的形状被拉长了,像是拉长又压扁了的鸡蛋,若是在它两极上方观察,看到的是椭圆在转,若是在它"赤道"上方观察,随着旋转,看到的是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行星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类似的“第二个多行星太阳系”,这个新“太阳系”处于北斗七星中的大熊星座,那个“太阳”即恒星叫“大熊47”,它距离地球为51光年,本身已存在70亿年,而宇宙的历史是140亿年。早在1996年,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这个“太阳系”的一颗行星,该行星距离“大熊47”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倍,体积是木星的25倍。而新发现的行星大小至少是木星的3/4,它与“大熊47”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7倍,因此这两个“兄弟”距离很近,而…  相似文献   

16.
科苑集粹     
曾有颗恒星与 “自杀树”可杀人于无形 我们太阳“交换礼物” 法国和印度科学家指出,一种生长在印度 天文学家最近在太阳系的“后院”发现了一 西南部地区的植物,其果实带有剧毒,这种果个非常珍贵的宝藏:太阳系中某些天体,或许是 实经常被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上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或者感受到它的作用。它已经45.7亿岁了,静静地挂在天上,是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导航器"。假如未来可以星际穿越,你是不是期待过,去其他星球上感受太阳的"温暖"呢?也许你会认为在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表面看到的太阳是差不多的,因为它们都是围绕同一颗恒星——太阳在旋转?想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一下太阳系行星们的排列顺序。根据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  相似文献   

18.
海王星和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的二个行星。我们知道,地球距离太阳约是一万万五千万公里,但是在天文上计算其他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的时倏,这个一万万五千万公里的距离是被当作一个单位来算的,这就叫做“天文单位”。海王星距离太阳是30.07天文单位,冥王星是39.52天文单位。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开我们如此的远,关于它们的情形,我们以前是知道得不多的,一般天文书上所讲的,又都是很陈旧的材料。本文所谈的是关地它们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报导。从前量行星的直径都用测微器,观测的时候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我们所知的太阳系家族成员还是:9个大行星、31颗天然卫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包含已确定轨道的有编号小行星1千多颗;另外,还有1千多颗彗星以及数量不清的流星和陨星。冥王星轨道被认为是太阳系的边界,半径约40天文单位(地球的轨道半径称为1天文单位,约1亿5千万千米);大行星中仅土  相似文献   

20.
土星的基本情况 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 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拥有一个富含氮气的大气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土星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是地球所接收的1/90。土星会反射出从太阳接收到的79%的能量。 土星是距离太阳第六位的行星,其轨道的平均距离为9.54个天文单位(约为142.94亿公里,8.88亿英里)。 土星的直径是120,660公里(约75412英里),而地球的直径是12,756公里,质量为5.69×1026kg(是地球的95倍),自转周期为10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