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     
使我们的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声波,是一种能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声源的振动,使得同它紧挨着的一部分媒质,受到了周朝性的挤压;这一部分媒质又按照振动本身的周期性的变化过程,把挤压力传递给最邻近的一层媒质;这样,轮流交替的波密和波疏,就传遍了媒质所占据的全部空间(图1)。每一声波都具有一个说明自己的特性的物理量,这就是在一秒钟以内波密和波疏流交替的次数,这个量就叫做频率。频率不同的声音,我们听起来就有高低的差异。最低的声音,如鼓和大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每秒钟振动20次以下的机械振动波叫次声波,象枪杆和高楼大厦微微振动时发出的振动波就是次声波,这是人耳听不见的。把声波的研究扩充到次声波的范围,只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而它的利用可以说还刚刚开始。风暴的“前奏曲”由于声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跟它频率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因此频率越高的声波传播的距离也就越短。我们知道,超声波能传播几百米,火车的汽笛声可传播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效应     
当火車迎面开来时,你会觉得汽笛的尖叫声振耳欲聾;而当机車从身旁駛过以后,你頓时会感到声音不那么尖銳了。这是錯觉吗?不,这是真实的現象。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就发現了这个現象,他把这个現象概括如下:当观察者或者振源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将感觉到振动数(頻率)发生变化。后来,这个現象就被称作多普勒效应。大家知道,声音是振源振动引起周圍介质振动的波。汽笛发声,是因为蒸汽从汽笛冲出,其中的簧片不断振动,由于它的振动扰动了周圍的介质——空气,使得空气作疏密連續变化,形成了波,这种波传进我們的耳朵,推动耳鼓膜随之  相似文献   

4.
噪声可说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从街头喇叭的声响到飞机低飞时的巨大轰鸣,已成为一大环境污染。人们跟噪声作斗争也时日已久。物理学家说,物体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振动能量以压力波的形式,沿着传播方向,交替地压缩和扩展空气分子,当其振动频率在20~20000赫兹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在处理噪声上有二种办法,  相似文献   

5.
秦岭 《百科知识》2004,(11):19-19
说话是最平常的事,我们知道,说话的时候人的声带振动造成了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这才能被耳朵听到。其实,声波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可以在水里传播。而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其大约为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四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为了探测“海底声道”,科学家们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所产生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北满特钢一电炉分厂的大部分设备都是由液压系统控制的,但是液压系统的振动和噪声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液压系统中存在着一些强制力,如机械传动的不平衡力,机械或液压冲击力,摩擦力及弹簧力等,这些强制力往往是周期性的,因而产生一定的波动,使某些元件发生振动,振动能量的一部分作为声波向空气中发射,空气受到振动而产生声压,于是发出噪声。噪声是一种使人听起来不舒服和令人烦燥不安的声音,直接危及到人的情绪、健康和周围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一电  相似文献   

7.
江灿  王银凤 《科学中国人》2009,(10):110-113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脑电波,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小凡,你见过没有翅膀、却会飘浮在空中的鱼和蚂蚁吗?欢迎欢迎,两位小客人想看点什么新奇东西呢? {这是会发出超声波的仪器,这是发射端和反射端,分别用来发射和反弹超声波。月匕.这就是声波的力t音压力波可以使物体悬浮在稀薄的空气中(或者说是利用超声波形成多层声波垫悬浮  相似文献   

9.
阻止扩散     
能产生出长时期留在焦点的能量束。如果你把两只手放在嘴前圈成筒状并向站在来往车辆不断的马路对面的一位朋友喊出“喂”的声音,其结果是却因声波向各个方向辐射而使声音的音量减小了,那你就会懂得那些试图防止能量(通过声波传播的能量)从发源处扩张开去的科学家会有怎样的感觉。这种失败可能不再会有,至少在高技术世界里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一种振动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利用声电传感器(比如简单的话筒)就可以变成电信号,从而控制某个动作。我们许多人都见过一种有趣的声控娃娃,你对它拍一下手掌,它就会哈哈大笑,有时你打一个喷嚏或外面放一颗爆竹,它也会哈哈大笑;另一种高级声控娃娃、声控狗、声控猫  相似文献   

11.
共振趣谈     
不敲自鳴的大钟三国时代,魏国宮殿前的一口大钟,有一次无緣无故地响了起来,吓得朝野惊惶不安。有人去問博物家張华(公元232—300年)。当时四川有座銅山崩塌。張华认为大钟自己响起来是由于銅山崩塌造成大钟共鳴的緣故。我們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在空气中振动而产生的。任何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都会产生一定頻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的振动波,  相似文献   

12.
隽武 《科学生活》2014,(12):6-8
耳朵是我们接收声波、维持身体平衡与识别位置的器官。我们的耳朵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外耳,中耳与内耳。我们运用耳朵的这三部分听到声音:声波通过外耳进来后,到达中耳,使你的耳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中耳里三块听小骨传播到内耳,一个蜗牛形的器官;内耳产生神经脉冲,并发送到人的大脑,于是,大脑便能识别这种声音。除了听觉之外,耳朵也部分负责维持身体平衡与体位感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为什么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总发出嗡嗡声,蝴蝶飞行时却无声?有人说,这是因为苍蝇、蚊子会鸣叫,蝴蝶不会鸣叫的缘故。据科学家研究表明,苍蝇、蚊子、蝴蝶都没有鸣器,因而也都不会鸣叫。那么,为什么苍蝇、蚊子飞过来时能听到声音呢?原来,我们之所以能听到苍蝇、蚊子飞过来的声音,是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的,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振动波对耳朵的作用。我们的耳朵能觉察到每秒16~20000次振动的波,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就能感觉到声音。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我们就感觉不到声音。昆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也是  相似文献   

14.
声波透射法是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内部缺陷评价其完整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声波经混凝土传播后,它将携带有关混凝土材料性质、内部结构特征等有关信息,准确测定声波经混凝土传播后的各种声学参数的量值及变化,就可以推断混凝土的性能、内部结构完整性与组成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Q1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龙卷风就是剧烈旋转的空气漩涡。当你用手在静止的水面划圈圈时,水就会出现漩涡。空气漩涡也是如此。因为某个原因空气旋涡会随时随处出现。从空气漩涡到龙卷风的形成需要积雨云的存在。形成的大空气漩涡在上空积雨云的强烈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被拉长,漩涡变细,旋转加快。这就是龙卷风。漩涡旋转加快的原理和花样滑冰一样,选手在旋转时把伸展着的手收缩回来的话,身体的旋转速度就会变快。电话如何传播声音?(南Q2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来传播。电话就把这种振动转化为电流信号。在话筒上有一种很薄的“振动膜”,有声音时,这…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5):57-57
月球上能使用枪吗? 我们都知道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在真空环境中根本没办法点燃火药发射子弹,对吗?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错了。引燃火药,利用产生的高压气体射出子弹的确需要氧气,但是氧气并不完全来源于空气,火药中的硝酸钾也能产生氧气。当击锤撞击弹筒时,产生的火花会引燃硝酸钾并使其中的氧元素变为氧气,这一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坡就可以射出子弹,完全不需要空气。  相似文献   

17.
尽管在20世纪以前,人们还没有开展对水下声音的科学研究,但水下声音的存在早已为人们所知。南太平洋和西非的原始渔民采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只要将耳朵紧贴桨柄,水下声音产生的振动就能传递到木头上,被人耳听到。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静寂的”海洋世界里的动物们可以用叫声传递信息这一事实才广为科学家们接受。水下声音只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发现,主要是水面所造成的障碍: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碰到水面时,99%的声音不是被反射,就是被吸收;水下声波的振动也同样被“囚禁”了。轻装潜水员几乎听不到经由耳朵里残留的空气所传递的水下声音。…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19):29
正人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声音陌生?将自己的声音录下后,重新放给自己听,通常你会觉得这声音不像是自己发出的,而别人一听,就能确认那是你的声音。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我们说话的声音,除了通过空气振动传到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19.
<正>当你说"我"这个词时,你很清楚你是在指自己。这是最为清楚的概念,人大约开始说话时就明白了。真是这样吗?当你停下来仔细想想"我"的含义,事情就会变得怪异起来。我们不妨就来试一试。"我"是指身体吗?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就等价于这个身躯本身。身体理论认为,有了身体,才有了你。如果你的身体不工作了,你就死了,你就没有了。这听起来很合理,但经得起严密的推敲吗?  相似文献   

20.
正在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首次明确提出气溶胶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消息一出,"气溶胶传播=空气传播"的论调慌慌张张地占据了网络。论调吓人,但真的是这样吗?别慌,先听听下面这些知识点。气溶胶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如果你没听说过气溶胶,你一定听说过它的"亲戚"PM_(2.5)。但气溶胶不只是固体微粒。当人们日常说话、大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液滴也会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