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在这部作品中,她已经触及到了女性如何实现自身自由这一主题。作品中的玛丽就是一个深受家庭关系束缚最终崩溃的女性形象,童年的不幸家庭生活给她带来的阴影使她不能与男性、与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由此引起的在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挫折将她推向分裂和死亡。通过对玛丽一生经历进行梳理,探寻玛丽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孙烨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29-130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家庭悲剧,很多批评家将剧中的玛丽·蒂龙视为这出家庭悲剧的罪魁祸首,因为她不断地吸食吗啡导致整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痛苦的深渊。但是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崭新的角度重新解读玛丽这一形象,可以得出玛丽是因为不能平衡无意识里的阿尼姆斯与现实中的丈夫詹姆斯·蒂龙,失去了生命驱动力,从而不得从现实隐入吗啡的世界以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是冯梦龙在"三言"中刻画的最光彩照人的悲剧形象,她身上凝聚了善良多情、聪慧机警、仗义刚烈等诸多优秀品质,却难逃投江自沉的悲剧,本文从其个人的身世命运、社会的封建礼教等方面探讨这一形象的悲剧内涵,得出杜十娘的悲剧是现实的,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处女作《野草在唱歌》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凄苦无依、爱情纠结、悲剧收场的一生惹人同情,然而莱辛开篇却以新闻报道后周遭白人们的默契避谈道出了当时众人对她的死不是同情,而是漠不关心。莱辛以其独特的视角刻画出玛丽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世界的荒芜。窘困的生活,酷热的天气,丈夫让她失望,爱人让她纠结,这些将她步步逼向崩溃的边缘。本文拟从后殖民"他者"的视角出发,透析玛丽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探究殖民环境下主流社会的种族、性别、阶级等层面的"他者"意识对人的戕害。  相似文献   

5.
《进入黑夜的慢慢旅程》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作为作品中唯一被详细呈现出来的女性玛丽也受到批评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玛丽悲剧命运分析,发现她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男人也成为她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塑造的美狄亚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她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不是一般家庭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本文从分析美狄亚的形象入手,剖析她的悲剧根源,指出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玛丽·卡森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在《荆棘鸟》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以骄横张狂、精明强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虽然她不是故事中的主角,但是她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她因嫉妒而引发的阴谋和报复事件贯穿整个小说的最深层内容。通过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剖析玛丽.卡森在她60多岁时追求心仪的拉尔夫不成过程中所展现的复杂人格特点和动态发展,探求她命运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孟涛 《现代语文》2008,(2):86-87
从织云这一形象入手,分析她的悲剧宿命,解析男性意识对女性的渗透,解读在男权文化统治下,女性的"他"者地位及其无法改变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玛丽生活在有着严重种族歧视、女性歧视的非洲南部。作为一名白人女性,玛丽在精神上始终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她从未真正理解自由的内涵,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又妨碍了她对社会自身的关系做深刻的思考,从而使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0.
程怡荻 《文教资料》2009,(25):40-42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中探讨了"人类生存"这一主题.本文作者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研究为理论,意图通过对书中女主人公玛丽内心世界的探析,追溯其悲剧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玛丽·特纳是一位边缘人物。在整部小说中经历着三重心理创伤。她虽为白人,但父母的不和谐关系和家庭的贫穷给玛丽的童年带来了巨大创伤。和迪克的匆匆结合又是另一件悲剧,迪克与玛丽的观念大相径庭,导致两人长期过着分居的生活。黑人雇工摩西的介入在当时种族歧视盛行的年代无疑又加速了玛丽悲剧命运的进程。三大创伤集于一体,致使玛丽的主体化意识一步步弱化并走向丧失,直到最后也没有从创伤中得到复原。  相似文献   

12.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一个仁义善良、真诚热情、饱含悲剧因素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男权话语主体下两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她女性自身主体性消解,沦为"第二性"的必然结果,她的人生悲剧也即是她的"仁义"悲剧.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女孩玛丽的真实故事. 一天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男子凶狠地站在门前.不好,遇到劫匪了!这一念头骤然跃人玛丽的脑海,但她迅速镇静下来.她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你是来推销菜刀的吧?我喜欢,我要一把."  相似文献   

14.
章会垠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99-104,110
具有神性性质的黛玉形象的价值,在于它指向了"献祭的替罪羊"这一人类文化原型.这种价值,通过黛玉之死而得彰显;黛玉之死,是一个神话,一个寓言,一个象征,一个仪式.黛玉原型是植物精与替罪羊的合一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黛玉之死与"送走死亡"民俗的合一.  相似文献   

15.
玛丽虽然是生活在南部非洲的白人,但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与土著黑人一样的贫困和痛苦中,她渴望摆脱这种境况。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使她麻木痛苦的生活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狭隘的种族意识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性格上,玛丽一生中除了一次微弱的抗争外,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她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因此,社会环境和性格缺陷使玛丽的最终悲剧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6.
玛丽虽然是生活在南部非洲的白人,但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与土著黑人一样的贫困和痛苦中,她渴望摆脱这种境况.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使她麻木痛苦的生活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狭隘的种族意识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性格上,玛丽一生中除了一次微弱的抗争外,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她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因此,社会环境和性格缺陷使玛丽的最终悲剧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7.
《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与她大多数作品中的主人公不同,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一位悲剧女性。不可否认,白人殖民主义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造成其悲剧的外因,但作者认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还有其未能超越的自卑情结,该内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讲述了白人女性玛丽的悲剧。关于这本小说,国内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的分析与阐述,而学者们的关注点大多都是在玛丽这一角色上,本文将试图分析摩西的拯救者形象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9.
在《约伯,民众的替罪羊》一书中,勒内.基拉尔对《约伯记》的解读基于"模仿欲望"、替罪羊机制基础,通过对《约伯记》文本的分析,基拉尔揭示了《约伯记》中存在的集体暴力和替罪羊机制,通过区分"迫害者的上帝"和"受难者的上帝"两种形象,探讨了《圣经》的独特意旨是揭露替罪羊机制。基拉尔的解读属于一种人类学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20.
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的: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攀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仰头,蓝天白云,柔风轻吹。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对于终日劳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行。悲剧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抓手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当时她正蹲在地上拍摄远处的风景。同时,她也被惯性带向岩边,仓促之间,她抱住了一棵树。罗伯特悬在空中,玛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