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午下班后,我到王月同学家去家访,当我走进孩子的房间时,看见装潢得非常漂亮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已经褪了色的小奖状。我走近一看,上面写着:“奖给班级优秀少先队员王月同学”。下面写着:“2002年5月31日”。这使我想起了两年前的“六一”前夕,学校只给了我们班5个校级优秀少先队员的名额。当时我面对52名天真可爱的一年级孩子,  相似文献   

2.
信息专递     
一、较量后面的教育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  相似文献   

3.
    
咎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周生有个中学生递给我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要我给她写句话。她朝气蓬勃,天真烂漫,使我想起当年的我。这一刹那,脑中闪过一个人,胸中涌出一股情,我挥笔写下:“保持孩子般的天真,学会哲学家的深思──深深怀念我的班主任单老师!”女孩眨着明亮的大...  相似文献   

4.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是昔日的说法,我却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诠释这句话,就是“家有三斗粮,也要当好孩子王”。因为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到6岁的孩子,是地道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5.
上个星期,我们班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口语交际课———当一名小记者,去自由采访。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天了,但我还经常想起这节课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从中我真是受益匪浅。老师叫我们自由地选取角色,然后“记者”提问,被采访的同学应答……在四人小组热烈的讨论后,王老师第一个选  相似文献   

6.
朱青雯 《成长》2005,(9):22-24
朱青雯是我的采访对象中很特别的一个,她不需要我刻意提问,就忽闪着一双俏皮、灵动的大眼睛,对我侃侃而谈。这让我想到80后的孩子个性斐然——“我的生活我做主。”  相似文献   

7.
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使我想起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正是成长的鲜活生命,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我们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本着新课程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报告老师,他不想学这一段。”这是一个小组长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给我反映小组学习情况时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句简短的话,拨动了我关注孩子的心弦,使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怎样做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郭兰芳 《山东教育》2005,(19):57-5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证明: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的潜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而教师只是一位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课改过程中,我和孩子一同学习.力求为孩子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独立的个性空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一个广袤的生活舞台,让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巴掌     
周末我一个人寂寞地复习着功课,听见窗外飘来了稚嫩的歌声:“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挨打……”这歌声令我想起父亲,想起了他那大巴掌。  相似文献   

11.
《河北教育》2005,(18):1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之所以用这么一个标题.是因为在采访过程中,汪秀丽一提起她的学校、她的学生,总是那么动情,总是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水.为山里孩子们生活的困苦,也为孩子们前途的光明。这让记者不禁想起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相似文献   

12.
王瑞 《陕西教育》2011,(1):48-48
又值金秋时节,望着窗外飘零的落叶,我不禁想起了“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活动.那是我与孩子们共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心路历程。在一个秋叶纷飞的中午.孩子们在大树底下捡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树叶,有几个孩子手里拿了几片树叶,来到我身旁,好奇地问我:“王老师,这是什么树叶?多好看呀!”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孩子是幸运、快乐的,这个幼儿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童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快乐中培养了孩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摘自杭州笑笑幼儿园一位家长的话)杭州笑笑幼儿教育集团位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她由笑笑幼儿园、笑笑银河幼儿园、笑笑红领巾托送部三个分机构组成。采访民办教育机构,对我这样一个专事民办教育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是极其平凡之事,然而,当我们走进这所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更充满希望的民办幼儿时,我们的心振颤了,我们深深地对这里的管理者和老师们产生出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王老师家。一个年轻的妈妈带个小女孩进门来。“王老师,我看您来了。”王老师:是田英啊!十几年没见你了。这是你的孩子吧?田英:是。娇娇,快叫爷爷!娇娇:爷爷好!王老师:好!好!真是好孩子!几岁了?娇娇:5岁。田英:上幼儿园了。王老师:怎么样?田英皱眉,刚要说话,被王老师制止。王老师(递给孩子吃的和玩具):娇娇好孩子,到那屋去玩,好吗?爷爷跟你妈妈说会儿话。娇娇走了。田英:这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爱臭美。看电视里面的时装模特儿上瘾着呢,老在屋里来回扭,把枕巾、床单披在身上……王老师:这孩子真漂亮。田英:可…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巴掌     
李月皎 《学子》2004,(5):23-23
星期天,我在寝室温习功课,耳边无意中飘来了稚嫩的歌声:“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挨打……”这歌声是那么温馨,不由得令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了他那大巴掌。  相似文献   

16.
袁敏 《人生十六七》2011,(01Z):12-12
当每个爸爸妈妈看到新生儿莲藕般的小腿,听到他响亮的啼声,油然而生的感觉大概都是:“孩子你放心,我一定做个好爸爸(妈妈)。”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衣食住行样样操心还在其次,孩子表现出的个性和行为才令父母屡屡抓狂:你要赶着上班,他却在出门时想起上厕所;你要他整理房间,他却把饼干屑弄得满地都是;你要他学习,他一定在偷偷看电视……...  相似文献   

17.
给予的幸福     
我是做文化新闻的,公益活动参加过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参加一群孩子参与的公益活动。请原谅我职业习惯地把这些在我报道中曾经提到过的人称之为“孩子”。因为采访的缘故我和《课堂内外》的徐鹏成了好朋友。当我得知他策划的“80后”作家向贫困学生捐书捐款活动的时候,我毅然决定和他一起到两千公里之外的山东,去真实记录这一个作为文化记者看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因为我的采访对象,那些曾经稚气未脱的“80后”作家真的已经长大了。“80后”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叛逆、放纵的代表,他们是一群不经世事的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特别是现在已…  相似文献   

18.
一位记者到学校采访,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程式化的语言、小大人似的表情,令记者惊讶不已。记者无奈地对陪同的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童真哪儿去了 ?”   一位老师讲《浪花》,声情并茂,自己仿佛来到了海边,回到了童年,而孩子们却双手捧书,面无表情盯着她看。老师不解:“孩子的童趣哪儿去了 ?”   教育,能够托起太阳,也能够泯灭希望。课堂教学中划一地思维、表达,自然禁锢了孩子的童真童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个原则是每个学过《教育学》的教师铭记在心的。可是多少年过去了,当我…  相似文献   

19.
几位家长和王老师交谈。家长甲:有些孩子总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看几段录像。王老师打开录像机。镜头一:胡同里,一个男孩在门口玩,邻居爷爷说:“丹丹,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男孩:“我妈妈说,昨天我打针没哭,今天奖励我,可以在家玩一天。”镜头二:一位母亲正在往孩子嘴里喂菜,孩子显得很勉强。母亲:再吃一口,到了幼儿园可就吃不着这么香的菜了。镜头三:一个男孩子回家来,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母亲:这是怎么回事?男孩:武钢抓的。母亲:他凭什么抓人!走,找你们老师…  相似文献   

20.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孩子王”者,古之塾师,今之中小学教师之谓也。“孩子王”历来为达官贵人所不齿,但却被老百姓所敬重。年逾知天命之年的我,体验了人世的炎凉,但从不放弃人性的至善真情。因为一想起为人之师以来的往事,心里就升起温暖和自豪的感觉,在我处境窘迫之时,是教师这个特殊的身份帮助和解救了我。1973年,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文革”时期。那年,经在部队服役的一个同学的引荐,我要到辽宁兴城某兵工厂子弟中学应试教师。我自以为满有把握,于是去时就带着铺盖,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