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新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程,自然会联想到思想品德课,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要用《品德与生活》课程去更换思想品德课?这两门学科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差异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课程类型有别小学低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是将品德从儿童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剥离出来,专司道德教育的分科课程。《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它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二、课程目标有别在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两门课程存在较大差异。低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具有单向性,仅限于儿童的“品德”。《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具有多维…  相似文献   

2.
现行思想品德课不久就会从小学生的课程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我们所有的思想品德课一线教师是不是非要等到现行思想品德课被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取代之后再去研究它,实现与它的接轨呢?  相似文献   

3.
现行思想品德课不久就会从小学生的课程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我们所有的思想品德课一线教师是不是非要等到现行思想品德课被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取代之后再去研究它,实现与它的接轨呢?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空间、课程资源等,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静止不变的生活画面。与其他课程相比,品德课最为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应把学校少先队活动与品德课程有机融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德育活动,拓宽品德课的外延,提升少先队活动的知识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感悟,努力做到品德课与学校德育特色相结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品德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科,作为一门有很强时代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其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正确地理解和利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对提升学生的品德认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哲学观点,已成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口号。品德学科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品德课回归生活是指通过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和现实对质,和人类文明对话,和他人交流,对自己发问,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道德信仰、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参与下的道德行为。一、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促进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中却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情感引导多,实践活动少"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把原本活动性很强的品德课上成了理论引导课,学生品德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实施新课程以来,课程校本化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联系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美是触动人灵魂的重要因素。美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向往,因而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本能主动的。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追逐美,可以加快德育理念的同化,提升课程育人效能。思想品德课如何与美育融合呢?一、根植生活性以求智美的东西能够启人心智。但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中是教师没有商量余地的强制说教,是成  相似文献   

9.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统称"品德课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是石家庄市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活动.它以提高教师任教能力为目的,以全员参与、练以致用、注重过程为原则,对品德课程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示了过程培训的实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那么,品德课如何把脉生活,感悟品德教育的真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一、调查——提升生活认知品德新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其重要标志就是教材中选取了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但是学生对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品德课程从知识向生活的回归,是一种理想,是一个方向。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进行的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品德课程重建,拓展了学校"全人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一、品德学科化思维及其影响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是改革开放后脱颖而出的新事物,历经20余年,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学科化思维也根深蒂固,影响和制约着品德课程从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课改后 ,原来的思想品德课已改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 ,新课标规定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核心 ,教育教学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 ,强调教学中儿童的参与、感悟、体验 ,这门课程将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儿童的面前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中的引新、明理、激情、导行模式已不适应该课程 ,因而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既然为活动型课程 ,就应体现活动的特点 ,笔者认为活动型课至少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是要有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路径的实现,不仅能将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变得立体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还能通过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创造更多实践和练习的机会,从而使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深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小学阶段品德课程教学的教育价值和引导意义。一、小学品德课生活化路径所谓生活化路径,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训练等方面加入生活实际场景,让单一的教学理论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结合当前小学品德课程  相似文献   

14.
陈培协 《考试周刊》2014,(56):139-140
<正>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变化,思想品德课越来越与社会生活接轨,愈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这对每一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而言,应抓住有利时机,把青春和活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舞台上留下自己浓重的一笔。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品德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它的思想性和品德性,却很少发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将进行大改版,改版后的教材是啥样?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如何运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中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呢?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大胆尝试,引导教师运用课标走进新课程,把握教材教学。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理论研究者和讲授品德课的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作为教授品德课的教师将自己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整理出来,与其他品德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探讨,以促进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总在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样的品德课才算成功呢?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和要求,才能教好品德课呢?一、课程的导入要高效品德教学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程已开设多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如何实施好这门新课程?如何提高的教学实效?如何让学生沿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应该从课前探究、课堂活动、课后实践活动三方面利用多种策略,巧妙设计<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郭炳山,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中学政治学术委员会理事,青海省教育学会德育管理分会秘书长。曾获全国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与热爱生活的儿童.担任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特点将内容的知识、观点及行为编成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歌舞、故事、竞赛等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