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孟宏 《大观周刊》2013,(11):108-108
中国传统的园林在设计上都结合山水和情意,体现出了中国园林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传统的原理设计在现代人的审美中与古人的审美角度有所不同。因此,本文研究现代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存在着差异以及对传统园林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孙琳琳 《大观周刊》2011,(16):117-117
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从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着手。作为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冯律稳 《兰台世界》2016,(6):134-136
魏晋是我国古典园林大发展的时期,筑山理水和亭台楼榭都已具备,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并行发展。魏晋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这些外在形态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园林精神在这一时期经受了淬炼,走向了成熟。本文将对魏晋时期园林精神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传统中国园林,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即明代。明代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阶段的变化也发生着审美情趣的嬗变,同时也见证了明代的兴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源学出发,分析了各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由此再现了中华先民的生活场景、社会形态、审美意识映射在建筑上的印记。通过时空比较,展示了传统园林作为中华传统建筑博物馆的文化载体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词源学出发,分析了各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由此再现了中华先民的生活场景、社会形态、审美意识映射在建筑上的印记。通过时空比较,展示了传统园林作为中华传统建筑博物馆的文化载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代园林别有情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将园林艺术发展到了极致。魏晋以来的山水画使得唐代文人对自然山水之美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园林别墅有着美学情趣,园中的景物有着真实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长河中,明代园林既有对宋、元园林风格的传承,又有对中国园林发展鼎盛期———清代园林的启发,对中国园林历史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聂雅丽 《今传媒》2016,(9):146-147
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理想生活与自然融合协调,优美人居环境的实用要求。因此,在当代研究借鉴古代园林艺术的造景艺术对于造景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主要理想是“天人合一”,它综合了山水意境的自然美,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以中国传统古典意境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在方寸之间的空间内巧妙安排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使苏州园林成为富有生境、画境、意境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涛 《今传媒》2011,(4):18-19
长期以来,中国的公共领域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则为公共领域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念为切入视角,围绕公众舆论、媒介特点发展变化、人这三大要素来论述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下,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相关问题。着重比较分析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不同特点对公共领域建构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写在前面     
利用公共宣传表达国家意志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传统.吴学夫、黄升民的《大国图腾:承载六十年国家理想的公共图像》以图像志研究方法,精心梳理了建国以来以政治宣传画为主的公共图像资源,意在发现中国公共图像的类型化叙事模式,揭示与探求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传统园林的地域性来看,不同地区的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这些园林都是从自然条件出发融入人文文脉之中,启发当代的景观设计的关键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再现地域特色。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关键,也是体现其特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朱述超 《东南传播》2010,(10):34-36
本文认为自春晚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广场式的狂欢化娱乐释缓了中国观众背负的政治、传统道德压力,以娱乐的方式完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个体、公众的建构。当下具有后现代特征、有广泛参与性的综艺节目构造了一个有民主性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但在消费主义挟持下,娱乐受众到民主公众,娱乐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到公共领域的过渡并非必然。这种过渡需要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做出有力的批判、提升与引导,更需要电视分级制等长效监管机制对综艺节目低俗化倾向进行有法可依的强有力干预。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3,(3):37-39
<正>本书作者对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与艺术成就进行了综述,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细致赏析了现存已不多的园林实例。书中还收集了作者对园林的论述,引领读者感受古人的理想和情怀,品味江南的园林,重返园林的江南。明清江南园林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艺术理论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在园林的规划阶段,它更讲究布局立意的诗情画意,更注意从中国古代其他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在众多造园艺术家的努力下,江南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极为辉煌的顶点,许多名园成为明清皇家园林设计建造时学习的样板,深得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皇帝的青睐和喜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狂欢化与公共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自春晚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广场式的狂欢化娱乐释缓了中国观众背负的政治、传统道德压力,以娱乐的方式完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个体、公众的建构.当下具有后现代特征、有广泛参与性的综艺节目构造了一个有民主性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但在消费主义挟持下,娱乐受众到民主公众、娱乐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到公共领域的过渡并非必然.这种过...  相似文献   

16.
选题策划——图书成败的关键 "通过演奏音乐,究竟想要传达什么信息比(传达)技巧的好坏更重要."当代日本最受人瞩目的作曲家久石让的这句话虽说是针对艺术创作行为有感而发的,但若拿来描述编辑的选题策划似乎同样贴切.如果说书稿的加工制作过程解决的是技术层面"怎样出书"的问题,那么,选题策划过程就是对"出什么书"的追问和思考. 2005年笔者通过对当时国内园林历史理论著作,尤其是学术专著出版状况的调研发现:虽然中国园林一直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盛誉,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不仅对东方产生过强烈影响,在西方也引起极大关注,但是对中国园林的历史理论作系统研究和介绍的书籍却远远谈不上丰富.已出版的经典理论著作仅有:计成著、陈植注释的《园冶注释》,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童离的《江南园林志》和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虽然国民经济和生产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对传统文化从学术的高度和理论剖析的深度所作的研究,则无论从质还是量的角度衡量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园林都缺乏认识的深度,就更别提向世界其他国家介绍和传播我们的园林文化了.  相似文献   

17.
<正>民国时期,随着北京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的发展,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北京西北郊清代皇家园林功能发生转变,从昔日传统的皇权政治空间向人民大众共同拥有的“多元化”公共空间转型过渡,加之近代公共交通体系逐渐发展,三山五园成为民国时期北京重要的旅游观光胜地。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新闻"自上世纪末在美国发端以来,引发了我国新闻界的思考和实践。"公共新闻"植根于公民社会,其诞生地的社会环境与中国文化传统和制度环境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全面了解"公共新闻"内涵,紧密结合中国文化和制度环境,深切关照当下国情和公共事务,恰当定位其在我国新闻实践中的角色,将是我国"公共新闻"实践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甲午海战之后,传统的士大夫"清议"式微,新式的政论报刊繁兴,现代公共舆论的雏型初现.由于现代早期中国的市民社会发育极不充分,中国缺少哈贝马斯所说的在西欧近代转型期出现的、具备相当的理性和自主能力的"公众".现代早期中国公共舆论的这一先天不足,使得知识分子在公共舆论的舞台上,陷于一种相当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公众"的缺位,使得由传统士大夫转型而来的新式知识分子成为公共舆论的绝对主角.科举制的终结,曾使知识分子的地位迅速边缘化.  相似文献   

20.
卜荔娜 《兰台世界》2012,(22):53-54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中国古代园林这一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我国建筑史还是艺术史上,中国古代园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古代园林仍能寻觅到其踪迹,有的已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