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峰 《语文知识》2014,(11):83-84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作《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喜欢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XX是这样的”,再搬出“钱XX是这样的”,最后搬出“孙XX、李XX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喜欢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是这样的”,再搬出“钱××是这样的”,最后搬出“孙××、李××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浅显的道理     
1930年,德国出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耸耸肩说:“一百位?干嘛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相似文献   

4.
姜有荣 《初中生》2015,(17):8-11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喜欢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是这样的”,再搬出“钱××是这样的”,最后搬出“孙××、李××也是这样的”.殊不知,他们这种写法属于逻辑上的不完全归纳法,它在说理上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即使有“N人是这样的”,但只要“第N+1个人不是这样的”,你的观点就要被推翻.  相似文献   

5.
<正>曾有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由此笔者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大声势。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列举"赵是这样的""钱是这样的""孙、李也是这样的"。殊不  相似文献   

6.
宋涛 《中学教育》2005,(2):59-59
1930年,德国出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耸耸肩说:“一百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相似文献   

7.
1930年,德国出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耸耸肩说:"一百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位朋友是位资深的美食研究家,自己开过N家高档的日式居酒屋,去过一百多个国家,对于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有一次我们聚会聊天,这位朋友对我说:“你知道中华料理是怎么在日本风行起来的吗?”这位美食研究家告诉我:中国菜在日本原本并不受人关注。六七十年代经济富裕起来的日本人开始有了典型的“富裕型烦恼”——肥胖。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乘车到某大学讲相对论,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您讲课有30多次了,你的课我都能背下来……”爱因斯坦说:“这样吧,明天我戴上你的帽子充当司机,你就可以自称爱因斯坦去讲课了,反正这个学校的人都不认识我。” 司机出色地讲完了课后正要离开时,一位教授请他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司机想了一下说:“这个问题太简单,让我的司机来给您解答吧……”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人们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一生艰苦朴素.他对人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我从来不把舒适和享受看作是生活的目的.”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作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致未来的你     
你了解自己吗?你一定会付之一笑:“怎么会不了解呢?”可是我要说,错,也许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完全了解和看清自己。“我是谁?”这是一个困扰我们一生的哲学命题,即便到了现在,在突发事件面前,我时常被潜藏着的自己吓一跳。是的,每个人在表象之外,都潜藏着另一个自己。尤其在你这样的年龄,纷乱的世界、纷乱的心绪让你感觉自己仿佛穿了1000件衣服。要如何才能脱下这1000件衣服,看清这些衣服和自己呢?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传》中有这样一个史实:1952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国首任总统魏茨曼因病去世。以色列驻美大使奉总理之命,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探询提名其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的意向。“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国家总统呢?劳驾请你向报界解释一下,帮我解围。”爱因斯坦婉言谢绝说。一位极其崇拜爱因斯坦的以色列驻美记者在电话里劝他说:“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职位可以说是象征性的。  相似文献   

1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理论突破了牛顿以来古典物理学的束缚,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天地.爱因斯坦的成功固然与他敏锐的思维和刻苦的研究分不开,但把爱因斯坦引向成功的还有一位伟大的导师——好奇心.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很多人写信给他,有的人是向他表示祝贺,有的人则向他讨教蛐的秘诀.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位中学生。”样写道:“先生,您的科学天才是不是接受了父亲的遗传?”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直率又诚恳,他在回信中说:我并不是什么科学天才;引导我走进科学殿堂并取得…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卢晓风 《双语学习》2012,(12):20-20
一天,一名大学教授站在全班面前说:“请认为自己很笨的人起立!”经过一分钟左右的沉默后,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嗯,你真的认为你是个笨蛋吗?”教授问。那名学生回答:“不,先生。我只是不希望看见只有你一个人站着。”  相似文献   

15.
回家     
《科学启蒙》2012,(11):56-56
有一天,名闯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想问题,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时,想问别人,却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还记得自己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就往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他怕秘书笑话,就假装别人询问:“请问,爱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书没有听出是爱因斯坦的声音,就说:“对不起,爱因斯坦博士不愿别人打扰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这时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呀!”他的话使秘书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得到优厚天赋的人是很多的,但他们多数过的是淡泊的、不引人注目的生活。要在这些人中间挑出几个,加以无止境的赞颂,是不公正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但有一点也令人感到欣慰:在这个被大家斥为物欲主义的时代,居然还把那些一生目标完全放在知识和道德领域中的人看作英雄,这该是一个可喜的迹象。这证明,大多数人把知识和正义看得比财产和权力更高。陈景润教授去世后,我忽然想起了上面的这段话。这是相对论之父在受到“无止境的赞颂”时发出的感慨。我以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同时也是一位悟彻世情的哲人。他是那么谦逊,完全把自…  相似文献   

17.
并非戏言     
《师道》2011,(1):64-64
区别生物课上老师提问: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区别?张三回答: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是革新派.想吃天鹅肉.医学教授医学教授临终的时候.对他周围的医生说:“我将留给你们三位伟大医生的名字。”在场的所有医生都希望这三个人中能有自己。这位著名的教授继续说:“这三位伟大的医生,就是水、运动和正常的饮食。”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意义     
海涛 《下一代》2013,(2):26-26
曾经有人问过爱因斯坦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爱因斯坦回答:“追问人生的意义是毫无意义的。”笔者起初对此深感疑惑,不知道这位大科学家为啥这么说。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稀里糊涂地来,稀里糊涂地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9.
今晚我请客     
孙颖 《山东教育》2010,(1):68-68
今晚放学后,我要请一位学生的客,而且还请得心某情愿。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几个星期前说起。 某个课间,我正伏案批改学生的听写,小家伙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错没错?我错了几个?”……正为他们的聒噪心烦意乱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如雷贯耳:“老师,我全对了吗?”听音辨人,这应该是我最“亲爱”的志隆同学。我抬头一看,果不其然,志隆正瞪着他那双大眼睛自信满满地看着我。要知道,他的听写一贯就是涂鸦,即使是戴着眼镜扒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人”:爱因斯坦眼中的教育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从经典物理学步入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了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还把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但鲜为人知的是爱因斯坦不只是一位科学巨人,也是一位哲学大师和教育学家。他曾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状态应由和谐的个体构成)之时,深入研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对于贯彻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