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于真灵 《高中生》2010,(6):22-24
命题走向 1.利用特殊几何体(柱体、锥体、台体)考查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以多面体为载体,重点考查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中角与距离的计算以及体积的求法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高三数学专题复习中的“柱体、锥体与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例题教学设计,主要是复习柱体、锥体与球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及其简单应用。通过这一内容精选典型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常用方法,同时使学生掌握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中各个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化归与转化的意识,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3.
于真灵 《高中生》2010,(18):22-24
命题走向1.利用特殊几何体(柱体、锥体、台体)考查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2.以多面体为载体,重点考查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中角与距离的计算以及体积的求法  相似文献   

4.
祖(日恒)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祖(日恒)原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日恒)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高中数学课本(新教材第九章阅读材料部分)有关柱体、锥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  相似文献   

5.
我们学习了规则几何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底h,V锥体=1/3S底h,V球=4/3πR^3,当我们遇到求非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问题时,就要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求规则几何体的体积.这种转化常用到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把非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成若干个规则的几何体,即分割的方法;二是把这个非规则的几何体添补若干个规则的几何体成为一个新的规则几何体,即补形的方法.二者统称为割补法.  相似文献   

6.
一、空间几何体1.解题策略(1)要注意牢固把握每种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利用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如棱柱、棱锥、棱台为一类;圆柱、圆锥、圆台为一类.或分成柱体、锥体、台体三类来分别认识.只有对比才能把握实质和不同,只  相似文献   

7.
一、空间几何体1.解题策略. (1)要注意牢固把握每种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利用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如棱柱、棱锥、棱台为一类,圆柱、圆锥、圆台为一类.或分成柱体、锥体、台体三类来分别认识.只有对比才能把握实质和不同,只有联系才能理解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体积计算”是高二数学“棱柱、棱锥和棱台的体积及表面积”的一节拓展课.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经历柱体和锥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获得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祖呕原理和图形割补等思想方法,会解决柱体和锥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问题.笔者的教学流程是:引入→割补法计算体积→出入相补原理→刘徽的体积理论→小结.  相似文献   

9.
过台体的高的n(n≥2)个等分点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分台体为几个几何体,对这几个几何体 的体积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结论。作为特例,对柱体、锥体等导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球的体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提出问题,展开思维老师:我们已经先后利用祖暅原理指导了柱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它们具体是:V_柱=Sh、V_锥=1/3Sh(投影),当柱体和锥体分别为圆柱、圆锥时,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学教具模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祖暅原理的内涵,突破由柱体体积过渡到锥体体积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切身体验公式证明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简素宁 《成才之路》2009,(14):I0008-I0009
在复习空间几何体——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做了一道高考题:(2003全国)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____。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题的命题形式比较稳定,常以柱体或锥体等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的线面关系及有关角和距离的计算问题.在教师看来,题目的难度适中,而且学生已经进行足够的训练,理应能做好这些题目.但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却不尽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缺乏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不强所致.  相似文献   

14.
几何体可以分成四类:柱体、锥体、台体及其他几何体(如球、正八面体等).对于这些几何体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呢?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都称为三角形的元素,三个独立的元素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如已知三边,或两边一角,或两角一边,都能确定一个三角形.但是三个角就不能确定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做数学”既包括动手操作和动手实践,也包括动脑思考和动脑“运算”,“数学实验”既包括外部的操作性实验(实体实验),也包括内部的思维性实验(思想实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数学,更要开展数学想象,需要注重“做”的数学意义,进行数学抽象.  相似文献   

16.
补体法就是对原几何体进行修补,使之成为熟悉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六面体、锥体等,再利用新图形特有的性质,探求解题途径的思想方法.补体法体现了展拓空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处理局部问题的整体思想.本文探讨补体规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最基础、最常用、最重要的几何体。其本身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包涵空间图形中所有的位置关系,通过切割可得到形形色色的柱体、锥体、台体,所以说正方体具有很多其它图形不具有的特性。如果能挖掘题设条件,利用其特性,可使问题简洁明快,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考生自我发挥;同时解题思路又得到了开阔,又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优化解题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立体几何既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又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一道立体几何解答题,通过柱体、锥体、台体或不规则的多面体,来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证明线面平行及线面垂直.2016年山东高考文科试题(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如图1所示的几何体中,D是AC的中点,EF∥DB.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有关蚂蚁从几何体的某点出发,沿几何体表面爬行到几何体的另一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这是一类十分有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立意新颖,是一种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及分类讨论思想的好题.探究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素养,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化折为平”,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思考.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折平面展开有多种方式,也就是说蚂蚁从A点爬到B点有多种路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学新课程的全面普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培养数学思想方法,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教改的热点.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内容进一步地提炼和概括,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包括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