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朋友,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数学家”。珊瑚虫珊瑚虫能在自己身上奇妙地记下“日历”。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环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蚂蚁蚂蚁的计算本领十分高超。英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一倍,在蚂蚁发现这三块食物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一块蚱蜢处的蚂蚁有28只,第二块处有44只,第三块处有89只,后一组蚂蚁差不多比前一组多一倍。本栏责任编辑肖钅监铿蜜蜂蜜蜂可谓是“天才的数学家”。每天,当太阳升起在地平线30°时,蜜蜂中的侦察…  相似文献   

2.
一、猫和蜘蛛是“几何专家”.在寒冷的冬天,猫睡觉时总要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样,身体露在冷空气中的表面积最小,因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蜘蛛结的“八卦”网,既复杂又非常美丽.这种八角形的几何图案,即使木工师傅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得如蜘蛛网那样匀称.二、蚂蚁是“计算专家”.英国科学家兴斯顿作过一种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一倍;当蚂蚁发现这三块食物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一块蚱蜢的蚂蚁有28只,第二块有44只,第三块有89只,后一组差不多较前一组多一倍.蚂…  相似文献   

3.
动物与数字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许多动物“精通”数学。蚂蚁的计算本领着实令人佩服。英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死蚂蚱切成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一倍,当蚂蚁发现这三块死蚂蚱后,立即召集队伍,一会儿,就看见众多  相似文献   

4.
不仅人类懂得数学,某些种类的动物也有一定的“数学脑瓜”呢。蚂蚁英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qù)的实验:把一只死蚂蚁(mǎyǐ)分成三块,第二块的重量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的重量比第二块大一倍。当蚂蚁发现这些食物40分钟后,便有23只蚂蚁搬运小块食物,有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听说过动物算算术的故事吗?英国数学家亨斯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只死蚂蚱分成三块,第二块的重量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的重量比第二块大一倍。蚂蚁发现这些食物40分钟后前来搬运。有23只蚂蚁搬小块食物,49只蚂蚁搬中块食物,89只蚂蚁搬大块食物。如此合理的“劳动力”分配,没有一定的“数学头脑”能做到吗?有一种红蚂蚁,外出搬运食物时总是井然有序,一只跟着一只,每隔10只小蚂蚁就有一只大蚂蚁,好像队伍中间有班长一样。令人不解的还有,从未见有蚂蚁擅(shàn)自打破这种秩序。蜜蜂的“数学头脑”更精密。工蜂建造的蜂房都是严…  相似文献   

6.
英国科学家兴斯顿曾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的大小是第一块的2倍,第三块的大小是第二块的2倍,当蚂蚁发现这三块食物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一块  相似文献   

7.
动物与数学     
由于生存的需要,动物的肌体构造和某些行为,常常符合某种数学规律。我们都知道跳蚤是“跳高冠军”。1910年,美国人进行过一次试验,发现一只跳蚤能跳19.69厘米高。这个高度相当于它身体长度的130倍。按照这样的比例,如果一个1.70米高的成年人能像跳蚤那样跳跃的话,可以跳221米高,相当于70层楼的高度。蚂蚁是一种勤劳合群的昆虫。英国有个叫亨斯顿的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是第一块的两倍大,第三块又是第二块的两倍大,结果蚂蚁在组织劳动力搬运这些食物时,后一组的数量均比前一组多一倍左右。动物与数学@逸星…  相似文献   

8.
你有没有观察过一片叶子,对它能精确地分成两半惊奇吗?你有没有注意到各种花的花瓣形成完美星形?你有没有注意到某些贝壳和松果螺旋形的生长模式?面对奇妙纷呈的自然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数学只是人类的专利,其实,自然界中也存在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数学家”。蚂蚁是“计算专家”。英国科学家兴斯顿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蚂蚱切成3块,第二块比笫一块大1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1倍。当  相似文献   

9.
叶克 《科学课》2008,(5):27-28
课堂扫描这天学生正在上《蚂蚁》一课,孩子们相互汇报着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有关蚂蚁的资料,你一言,我一句,好不热闹!一位男同学说:"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蚂蚁的力气特别大,它能举起比自身重52倍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称它是动物界的大力士。  相似文献   

10.
这天学生正在上《蚂蚁》一课,孩子们相互汇报着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有关蚂蚁的资料,你一言,我一句,好不热闹! 一位男同学说:“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蚂蚁的力气特别大,它能举起比自身重52倍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称它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又一位男同学说:“我从电视上看到蚂蚁是用触角相互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11.
一、"象喻思维"的内涵(一)"象"字的源起及含义"象"的原意是动物界中的大象,在早年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此字的记载。后来"象"逐渐成为了一种思维形式,《易经》中关于"象"的含义有三层:第一层是"知感之象",即天、地、人等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象;第二层是"卦象",即占星类书中用于占卜未知的具有特定寓意的线条符号;第三层是"取象",含有联想之意,即一个事物的外部表征。"象"作为元范畴是人们探索人文现象缘起的工具和认识世界的切入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蚂蚁和蚱蜢     
朱敏 《双语学习》2011,(8):22-23
一天,蚱蜢碰到了一只正在花园里干活的蚂蚁。“你好,”蚱蜢说,“今天天气真不错,不是吗?”“是的”蚂蚁说,“但天气不会总是像现在这么好的。”“确实如此!”蚱蜢回答,“我们应该在能吃的时候吃,能开心的时候开心。  相似文献   

13.
英国数学家亨斯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只死蚂蚱分成3块,其中一块分别是另两块重量的1倍和二分之一。当蚂蚁发现这些食物40分钟后,便“分配”44只搬运这块食物,23只搬最小的一块,另89只搬最大的那块。蚂蚁的这种“分工”合理地利用了数学中的乘法和除法。工蜂建造的蜂房都是标准的正六角形状,底盘所有的钝角均为109度28分,而锐角均为70度32分,工蜂造出这种特定形状时候,蜜蜂“侦察兵”就准时飞出去侦察蜜源。回来后便以蜜蜂王国的“舞蹈语言”报告蜜源的方向、距离和数量。蜂王派出去采蜜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能够采回足够的花蜜。有一种红蚂蚁,外出搬运食物的时候总是井然有序,一只跟着一只,每隔10只小蚂蚁,中间就有一只大蚂蚁,就好像队伍中的“班长”一样。“令人费解的是,从没有一只蚂蚁会擅自打破这种秩序。动物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自身  相似文献   

14.
蚂蚁大力士     
蚂蚁国的达里,是个有名的大力士。他能独自拖动比身体重六百倍的东西,别的蚂蚁咬着牙,拼着命,也只能拖动比自己身体重五百倍的东西。一次,他居然从树丛里抱着一只死蜻蜓,走了八百里——别惊讶,这是按蚂蚁国的里程计算的。当他把蜻蜓拖到蚂蚁国洞口时,蚂蚁国国王都惊讶了,不住地夸他能干力气大。  相似文献   

15.
考考你     
一只蚂蚁外出觅食,发现一大块面包,它立刻回洞唤来10个伙伴,可是搬不动.于是每只蚂蚁回去各找来10只蚂蚁,大家再搬,还是不行.于是蚂蚁们又马上回去搬救兵,每只蚂蚁又叫来10名后援,但仍然抬不动.蚂蚁们再回去,每只蚂蚁又叫来10个同伴.这一次,终于把大面包抬回到洞里.你知道抬这块面包的蚂蚁一共有多少只吗?本期“考考你”参考答案:一共有14641只蚂蚁.第一次搬兵:1+10=11(只);第二次搬兵:11+11×10=11×11=121(只);第三次搬兵:……一共搬了四次兵,于是蚂蚁总数为:11×11×11×11=14641(只)考考你@徐标…  相似文献   

16.
虫虫特工队     
剧情简介《虫虫特工队》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在一个美丽的蚂蚁王国,大家整日都在辛苦地工作。而有一只名叫飞力的蚂蚁有着自己  相似文献   

17.
俞海苏 《科学启蒙》2008,(Z2):33-33
作品简介一、选题的产生书上说:一只蚂蚁通常能够举起比自身重量重50倍的物体。人们是怎样获得这个结论的我们自己能不  相似文献   

18.
三只蚂蚁     
赵航 《课外阅读》2011,(5):62-63
三只蚂蚁外出寻找食物,一只蚂蚁爬到了石阶上,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樟脑丸,对着它画了一个圈,蚂蚁就在圈内循环爬行,徒劳了很长的时间也找不到出口。第二只蚂蚁也爬上了石阶,它看见第一只蚂蚁在圈内循环爬行  相似文献   

19.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片断一 故事导入:猴妈妈买了三个同样大的饼分给3只小猴吃。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给了第一只小猴其中的1块。第二只小猴看到了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第二只小猴其中的狱。第三只小猴更贪吃,非要吃4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第三只小猴其中的4块。  相似文献   

20.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片断一故事导入:猴妈妈买了三个同样大的饼分给3只小猴吃。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给了第一只小猴其中的1块。第二只小猴看到了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第二只小猴其中的2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吃,非要吃4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第三只小猴其中的4块。师:故事听到这儿,有个问题考考大家:三只小猴中,谁分到的饼最多呢?生1:第一只小猴多。生2:第二只小猴多。生3:三只小猴分到的饼一样多。师:到底谁分到的饼最多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学具去寻找答案。(学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